offer收割之javascript篇

759 阅读1小时+

一、数据类型

1. JavaScript有哪些数据类型,它们的区别?

JavaScript共有八种数据类型,分别是 Undefined、Null、Boolean、Number、String、Object、Symbol、BigInt。

其中 Symbol 和 BigInt 是ES6 中新增的数据类型:

  • Symbol 代表创建后独一无二且不可变的数据类型,它主要是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全局变量冲突的问题,就是当不清楚对象对象属性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symbol作为属性名来防止对象属性名冲突,对象中当有相同属性名时 后面的会覆盖前面的
  • BigInt 是一种数字类型的数据,它可以表示任意精度格式的整数,使用 BigInt 可以安全地存储和操作大整数,即使这个数已经超出了 Number 能够表示的安全整数范围。

这些数据可以分为原始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

  • 栈:原始数据类型(Undefined、Null、Boolean、Number、String、Symbol、BigInt)
  • 堆:引用数据类型(对象、数组和函数)

两种类型的区别在于存储位置的不同:

  • 原始数据类型直接存储在栈(stack)中的简单数据段,占据空间小、大小固定,属于被频繁使用数据,所以放入栈中存储;
  • 引用数据类型存储在堆(heap)中的对象,占据空间大、大小不固定。如果存储在栈中,将会影响程序运行的性能;引用数据类型在栈中存储了指针,该指针指向堆中该实体的起始地址。当解释器寻找引用值时,会首先检索其在栈中的地址,取得地址后从堆中获得实体。

堆和栈的概念存在于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内存中,在数据结构中:

  • 在数据结构中,栈中数据的存取方式为先进后出。
  • 堆是一个优先队列,是按优先级来进行排序的,优先级可以按照大小来规定。

在操作系统中,内存被分为栈区和堆区:

  • 栈区内存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 堆区内存一般由开发者分配释放,若开发者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垃圾回收机制回收。

2. 数据类型检测的方式有哪些

(1)typeof

console.log(typeof 2);               // number
console.log(typeof true);            // boolean
console.log(typeof 'str');           // string
console.log(typeof []);              //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function(){});    // function
console.log(typeof {});              // object
console.log(typeof undefined);       // undefined
console.log(typeof null);            // object

其中数组、对象、null都会被判断为object,其他判断都正确。

(2)instanceof

instanceof可以正确判断对象的类型,其内部运行机制是判断在其原型链中能否找到该类型的原型

console.log(2 instanceof Number);                    // false
console.log(true instanceof Boolean);                // false 
console.log('str' instanceof String);                // false 
 
console.log([] instanceof Array);                    // true
console.log(function(){} instanceof Function);       // true
console.log({} instanceof Object);                   // true

可以看到,instanceof只能正确判断引用数据类型,而不能判断基本数据类型。instanceof 运算符可以用来测试一个对象在其原型链中是否存在一个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属性。

(3) constructor

console.log((2).constructor === Number); // true
console.log((true).constructor === Boolean); // true
console.log(('str').constructor === String); // true
console.log(([]).constructor === Array); // true
console.log((function() {}).constructor === Function); // true
console.log(({}).constructor === Object); // true

constructor有两个作用,一是判断数据的类型,二是对象实例通过 constructor 对象访问它的构造函数。需要注意,如果创建一个对象来改变它的原型(且constructor属性是可以被修改的),constructor就不能用来判断数据类型了:

function Fn(){};
 
Fn.prototype = new Array();
 
var f = new Fn();
 
console.log(f.constructor===Fn);    // false
console.log(f.constructor===Array); // true

(4)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 使用 Object 对象的原型方法 toString 来判断数据类型:

var a = Object.prototype.toString;
 
console.log(a.call(2));
console.log(a.call(true));
console.log(a.call('str'));
console.log(a.call([]));
console.log(a.call(function(){}));
console.log(a.call({}));
console.log(a.call(undefined));
console.log(a.call(null));

同样是检测对象obj调用toString方法,obj.toString()的结果和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obj)的结果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toString是Object的原型方法,而Array、function等类型作为Object的实例,都重写了toString方法。不同的对象类型调用toString方法时,根据原型链的知识,调用的是对应的重写之后的toString方法(function类型返回内容为函数体的字符串,Array类型返回元素组成的字符串…),而不会去调用Object上原型toString方法(返回对象的具体类型),所以采用obj.toString()不能得到其对象类型,只能将obj转换为字符串类型;因此,在想要得到对象的具体类型时,应该调用Object原型上的toString方法。

所有的对象都有原型吗?

答:不是的, 用 Object.create(null) 创建的对象没有原型。

3. 判断数组的方式有哪些

  • 通过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做判断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obj).slice(8,-1) === 'Array';
  • 通过原型链做判断
obj.__proto__ === Array.prototype;
  • 通过ES6的Array.isArray()做判断
Array.isArray(obj);
  • 通过instanceof做判断
obj instanceof Array
  • 通过Array.prototype.isPrototypeOf
Array.prototype.isPrototypeOf(obj)

4. null和undefined区别

首先 Undefined 和 Null 都是基本数据类型,这两个基本数据类型分别都只有一个值,就是 undefined 和 null。

undefined 代表的含义是未定义,null 代表的含义是空对象。一般变量声明了但还没有定义的时候会返回 undefined,null主要用于赋值给一些可能会返回对象的变量,作为初始化。

undefined 在 JavaScript 中不是一个保留字,这意味着可以使用 undefined 来作为一个变量名,但是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它会影响对 undefined 值的判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获得安全的 undefined 值,比如说 void 0。

当对这两种类型使用 typeof 进行判断时,Null 类型化会返回 “object”,这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当使用双等号对两种类型的值进行比较时会返回 true,使用三个等号时会返回 false。

5. typeof null 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

typeof null 的结果是Object。

在 JavaScript 第一个版本中,所有值都存储在 32 位的单元中,每个单元包含一个小的 类型标签(1-3 bits)  以及当前要存储值的真实数据。类型标签存储在每个单元的低位中,共有五种数据类型:

000: object   - 当前存储的数据指向一个对象。
  1: int      - 当前存储的数据是一个 31 位的有符号整数。
010: double   - 当前存储的数据指向一个双精度的浮点数。
100: string   - 当前存储的数据指向一个字符串。
110: boolean  - 当前存储的数据是布尔值。

如果最低位是 1,则类型标签标志位的长度只有一位;如果最低位是 0,则类型标签标志位的长度占三位,为存储其他四种数据类型提供了额外两个 bit 的长度。

有两种特殊数据类型:

  • undefined的值是 (-2)30(一个超出整数范围的数字);
  • null 的值是机器码 NULL 指针(null 指针的值全是 0)

那也就是说null的类型标签也是000,和Object的类型标签一样,所以会被判定为Object。

6. intanceof 操作符的实现原理及实现

instanceof 运算符用于判断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属性是否出现在对象的原型链中的任何位置。

function myInstanceof(left, right) {
  // 获取对象的原型
  let proto = Object.getPrototypeOf(left)
  // 获取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对象
  let prototype = right.prototype; 
 
  // 判断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对象是否在对象的原型链上
  while (true) {
    if (!proto) return false;
    if (proto === prototype) return true;
    // 如果没有找到,就继续从其原型上找,Object.getPrototypeOf方法用来获取指定对象的原型
    proto = Object.getPrototypeOf(proto);
  }
}

7. 为什么0.1+0.2 ! == 0.3,如何让其相等

原因总结:

  • 进制转换 :js 在做数字计算的时候,0.1 和 0.2 都会被转成二进制后无限循环 ,但是 js 采用的 IEEE 754 二进制浮点运算,最大可以存储 53 位有效数字,于是大于 53 位后面的会全部截掉,将导致精度丢失。
  • 对阶运算 :由于指数位数不相同,运算时需要对阶运算,阶小的尾数要根据阶差来右移(0舍1入),尾数位移时可能会发生数丢失的情况,影响精度。

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let n1 = 0.1, n2 = 0.2
console.log(n1 + n2)  // 0.30000000000000004

这里得到的不是想要的结果,要想等于0.3,就要把它进行转化:

(n1 + n2).toFixed(2) // 注意,toFixed为四舍五入

toFixed(num) 方法可把 Number 四舍五入为指定小数位数的数字。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解决办法:

  1. 转为整数(大数)运算。
function add(a, b) {
  const maxLen = Math.max(
    a.toString().split(".")[1].length,
    b.toString().split(".")[1].length
  );
  const base = 10 ** maxLen;
  const bigA = BigInt(base * a);
  const bigB = BigInt(base * b);
  const bigRes = (bigA + bigB) / BigInt(base); // 如果是 (1n + 2n) / 10n 是等于 0n的。。。
  return Number(bigRes);
}
复制代码

这里代码是有问题的,因为最后计算 bigRes 的大数相除(即 /)是会把小数部分截掉的,所以我很疑惑为什么网络上很多文章都说可以通过先转为整数运算再除回去,为了防止转为的整数超出 js 表示范围,还可以运用到 ES6 新增的大数类型,我真的很疑惑,希望有好心人能解答下。

  1. 使用 Number.EPSILON 误差范围。
function isEqual(a, b) {
  return Math.abs(a - b) < Number.EPSILON;
}

console.log(isEqual(0.1 + 0.2, 0.3)); // true
复制代码

Number.EPSILON 的实质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最小误差范围,一般来说为 Math.pow(2, -52) 。 ​

  1. 转成字符串,对字符串做加法运算。
// 字符串数字相加
var addStrings = function (num1, num2) {
  let i = num1.length - 1;
  let j = num2.length - 1;
  const res = [];
  let carry = 0;
  while (i >= 0 || j >= 0) {
    const n1 = i >= 0 ? Number(num1[i]) : 0;
    const n2 = j >= 0 ? Number(num2[j]) : 0;
    const sum = n1 + n2 + carry;
    res.unshift(sum % 10);
    carry = Math.floor(sum / 10);
    i--;
    j--;
  }
  if (carry) {
    res.unshift(carry);
  }
  return res.join("");
};

function isEqual(a, b, sum) {
  const [intStr1, deciStr1] = a.toString().split(".");
  const [intStr2, deciStr2] = b.toString().split(".");
  const inteSum = addStrings(intStr1, intStr2); // 获取整数相加部分
  const deciSum = addStrings(deciStr1, deciStr2); // 获取小数相加部分
  return inteSum + "." + deciSum === String(sum);
}

console.log(isEqual(0.1, 0.2, 0.3)); // true
复制代码

这是 leetcode 上一道原题:415. 字符串相加。区别在于原题没有考虑小数,但是也是很简单的,我们分为两个部分计算就行。

8. 如何获取安全的 undefined 值?

因为 undefined 是一个标识符,所以可以被当作变量来使用和赋值,但是这样会影响 undefined 的正常判断。表达式 void ___ 没有返回值,因此返回结果是 undefined。void 并不改变表达式的结果,只是让表达式不返回值。因此可以用 void 0 来获得 undefined。

void 运算符 对给定的表达式进行求值,然后返回 undefined

9. typeof NaN 的结果是什么?

NaN 指“不是一个数字”(not a number),NaN 是一个“警戒值”(sentinel value,有特殊用途的常规值),用于指出数字类型中的错误情况,即“执行数学运算没有成功,这是失败后返回的结果”。

typeof NaN; // "number"

NaN 是一个特殊值,它和自身不相等,是唯一一个非自反(自反,reflexive,即 x === x 不成立)的值。而 NaN !== NaN 为 true。

11. == 操作符的强制类型转换规则?

对于 == 来说,如果对比双方的类型不一样,就会进行类型转换。假如对比 x 和 y 是否相同,就会进行如下判断流程:

  1. 首先会判断两者类型是否**相同,**相同的话就比较两者的大小;
  2. 类型不相同的话,就会进行类型转换;
  3. 会先判断是否在对比 null 和 undefined,是的话就会返回 true
  4. 判断两者类型是否为 string 和 number,是的话就会将字符串转换为 number
1 == '1'1 ==  1

5. 判断其中一方是否为 boolean,是的话就会把 boolean 转为 number 再进行判断

'1' == true'1' ==  11  ==  1

6. 判断其中一方是否为 object 且另一方为 stringnumber 或者 symbol,是的话就会把 object 转为原始类型再进行判断

'1' == { name: 'js' }
        ↓
'1' == '[object Object]'

其流程图如下:

image

12. 其他值到字符串的转换规则?

  • Null 和 Undefined 类型 ,null 转换为 "null",undefined 转换为 "undefined",
  • Boolean 类型,true 转换为 "true",false 转换为 "false"。
  • Number 类型的值直接转换,不过那些极小和极大的数字会使用指数形式。
  • Symbol 类型的值直接转换,但是只允许显式强制类型转换,使用隐式强制类型转换会产生错误。
  • 对普通对象来说,除非自行定义 toString() 方法,否则会调用 toString()(Object.prototype.toString())来返回内部属性 [[Class]] 的值,如"[object Object]"。如果对象有自己的 toString() 方法,字符串化时就会调用该方法并使用其返回值。

13. 其他值到数字值的转换规则?

  • Undefined 类型的值转换为 NaN。
  • Null 类型的值转换为 0。
  • Boolean 类型的值,true 转换为 1,false 转换为 0。
  • String 类型的值转换如同使用 Number() 函数进行转换,如果包含非数字值则转换为 NaN,空字符串为 0。
  • Symbol 类型的值不能转换为数字,会报错。
  • 对象(包括数组)会首先被转换为相应的基本类型值,如果返回的是非数字的基本类型值,则再遵循以上规则将其强制转换为数字。

为了将值转换为相应的基本类型值,抽象操作 ToPrimitive 会首先(通过内部操作 DefaultValue)检查该值是否有valueOf()方法。如果有并且返回基本类型值,就使用该值进行强制类型转换。如果没有就使用 toString() 的返回值(如果存在)来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如果 valueOf() 和 toString() 均不返回基本类型值,会产生 TypeError 错误。

14. 其他值到布尔类型的值的转换规则?

以下这些是假值:

• undefined

• null

• false

• +0、-0 和 NaN

• ""

假值的布尔强制类型转换结果为 false。从逻辑上说,假值列表以外的都应该是真值。

15. || 和 && 操作符的返回值?

|| 和 && 首先会对第一个操作数执行条件判断,如果其不是布尔值就先强制转换为布尔类型,然后再执行条件判断。

  • 对于 || 来说,如果条件判断结果为 true 就返回第一个操作数的值,如果为 false 就返回第二个操作数的值。
  • && 则相反,如果条件判断结果为 true 就返回第二个操作数的值,如果为 false 就返回第一个操作数的值。

|| 和 && 返回它们其中一个操作数的值,而非条件判断的结果

16. Object.is() 与比较操作符 “===”、“==” 的区别?

  • 使用双等号(==)进行相等判断时,如果两边的类型不一致,则会进行强制类型转化后再进行比较。
  • 使用三等号(===)进行相等判断时,如果两边的类型不一致时,不会做强制类型准换,直接返回 false。
  • 使用 Object.is 来进行相等判断时,一般情况下和三等号的判断相同,它处理了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 -0 和 +0 不再相等,两个 NaN 是相等的。
Object.is('foo', 'foo'); 判断两个值是否相等

17. 什么是 JavaScript 中的包装类型?

在 JavaScript 中,基本类型是没有属性和方法的,但是为了便于操作基本类型的值,在调用基本类型的属性或方法时 JavaScript 会在后台隐式地将基本类型的值转换为对象,如:

const a = "abc";
a.length; // 3
a.toUpperCase(); // "ABC"

在访问'abc'.length时,JavaScript 将'abc'在后台转换成String('abc'),然后再访问其length属性。

JavaScript也可以使用Object函数显式地将基本类型转换为包装类型:

var a = 'abc'
Object(a) // String {"abc"}

也可以使用valueOf方法将包装类型倒转成基本类型:

var a = 'abc'
var b = Object(a)
var c = b.valueOf() // 'abc'

看看如下代码会打印出什么:

var a = new Boolean( false );
if (!a) {
    console.log( "Oops" ); // never runs
}

答案是什么都不会打印,因为虽然包裹的基本类型是false,但是false被包裹成包装类型后就成了对象,所以其非值为false,所以循环体中的内容不会运行。

19. + 操作符什么时候用于字符串的拼接?

根据 ES5 规范:

  • 如果某个操作数是字符串或者能够通过以下步骤转换为字符串的话,+ 将进行拼接操作;
  • 如果其中一个操作数是对象(包括数组),则首先对其调用 ToPrimitive 抽象操作,该抽象操作再调用 [[DefaultValue]],以数字作为上下文;
  • 如果不能转换为字符串,则会将其转换为数字类型来进行计算。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  + 的其中一个操作数是字符串(或者通过以上步骤最终得到字符串),则执行字符串拼接,否则执行数字加法。

那么对于除了加法的运算符来说,只要其中一方是数字,那么另一方就会被转为数字

20. 为什么会有BigInt的提案?

JavaScript中Number.MAX_SAFE_INTEGER表示最⼤安全数字,计算结果是9007199254740991,即在这个数范围内不会出现精度丢失(⼩数除外)。但是⼀旦超过这个范围,js就会出现计算不准确的情况,这在⼤数计算的时候不得不依靠⼀些第三⽅库进⾏解决,因此官⽅提出了BigInt来解决此问题。

21. object.assign和扩展运算法是深拷贝还是浅拷贝,两者区别

这俩都是只深拷贝第一层,第二层若是引用类型的话,改变第二层的值原对象也会改变

完全深拷贝:loadash里面的_.cloneDeep(value)

22.深拷贝和浅拷贝

深浅拷贝主要是针对引用数据类型的,基本数据类型的话就属于赋值了。

浅拷贝:

1.Object.assign() 方法可以把任意多个的源对象自身的可枚举属性拷贝给目标对象,然后返回目标对象。当源对象是一层对象(也就是属性都是基本数据类型),这个拷贝是深拷贝。如果属性值为引用数据类型那就是浅拷贝。

let obj1 = { person: {name: "kobe", age: 41},sports:'basketball' };
let obj2 = Object.assign({}, obj1);
obj2.person.name = "wade";
obj2.sports = 'football'
console.log(obj1); // { person: { name: 'wade', age: 41 }, sports: 'basketball' }
  1. 函数库lodash的_.clone方法 3.展开运算符 ... 展开运算符和Object.assign()一样,当属性值为基本数据类型时为深拷贝,引用数据类型为浅拷贝

4.arr.concat() concat方法是针对数组的浅拷贝,和Object.assign() 和 扩展运算符一样也是当类型是基本数据为深拷贝 复杂数据类型为浅拷贝

5.arr.slice() 同上

深拷贝:

  1. JSON.parse(JSON.stringify()) 这也是利用JSON.stringify将对象转成JSON字符串,再用JSON.parse把字符串解析成对象,一去一来,新的对象产生了,而且对象会开辟新的栈,实现深拷贝。 缺点:当对象中有值为undefined symbol function时 深拷贝他们会被丢失

2.函数库lodash的_.cloneDeep方法 4.自己手写递归方法实现(详见手写篇)

二、ES6

ES6有哪些东西?

  1. let const
  2. symbol bigInt两个基本数据类型
  3. 字符串方面:模板字符串,includes() startsWith() endsWith()
  4. 对象方面: 数组和对象的解构赋值 Object.keys() Object.values() Object.entires()(返回一个二维数组,里面的每一个数组元素分别是每一对key和value) Object.is() Object.assign()
  5. 数组:find() includes() 扩展运算符
  6. Set Map数据结构
  7. 异步方面:Promise async await
  8. 函数方面:箭头函数 rest参数
  9. 运算符:链式判断(?.)和Null运算符(??)

1. let、const、var的区别

**(1)块级作用域:**块作用域由 { }包括,let和const具有块级作用域,var不存在块级作用域。块级作用域解决了ES5中的两个问题:

  • 内层变量可能覆盖外层变量
  • 用来计数的循环变量泄露为全局变量

**(2)变量提升:**var存在变量提升,let和const不存在变量提升,即在变量只能在声明之后使用,否在会报错。

**(3)给全局添加属性:**浏览器的全局对象是window,Node的全局对象是global。var声明的变量为全局变量,并且会将该变量添加为全局对象的属性,但是let和const不会。

**(4)重复声明:**var声明变量时,可以重复声明变量,后声明的同名变量会覆盖之前声明的遍历。const和let不允许重复声明变量。

(5)暂时性死区:在使用let、const命令声明变量之前,该变量都是不可用的。这在语法上,称为暂时性死区。使用var声明的变量不存在暂时性死区。

**(6)初始值设置:**在变量声明时,var 和 let 可以不用设置初始值。而const声明变量必须设置初始值。

**(7)指针指向:**let和const都是ES6新增的用于创建变量的语法。 let创建的变量是可以更改指针指向(可以重新赋值)。但const声明的变量是不允许改变指针的指向。

区别varletconst
是否有块级作用域×✔️✔️
是否存在变量提升✔️××
是否添加全局属性✔️××
能否重复声明变量✔️××
是否存在暂时性死区×✔️✔️
是否必须设置初始值××✔️
能否改变指针指向✔️✔️×

2. const对象的属性可以修改吗

const保证的并不是变量的值不能改动,而是变量指向的那个内存地址不能改动。对于基本类型的数据(数值、字符串、布尔值),其值就保存在变量指向的那个内存地址,因此等同于常量。

但对于引用类型的数据(主要是对象和数组)来说,变量指向数据的内存地址,保存的只是一个指针,const只能保证这个指针是固定不变的,至于它指向的数据结构是不是可变的,就完全不能控制了。

假如想让const声明的引用对象属性也不变,可以使用Object.freeze(a) 把创建的对象冻结

堆和栈的区别

1.除了js数据简单类型和引用类型分别在栈内存和堆内存中存放 2.栈内存除了存放简单数据类型,他还是js引擎执行代码时工作的空间 3.栈内存中存放的变量大小都是已知的,而堆内存存放的变量大小都是无知的

forEach和map的区别(面试题高频)

foreach()方法会针对每一个元素执行提供得函数,该方法没有返回值,是否会改变原数组取决与数组元素的类型是基本类型还是引用类型 map()方法不会改变原数组的值,返回一个新数组,新数组中的值为原数组调用函数处理之后的值:

注意:

  • map和forEach其实都可能会改变原数组
  • map和forEach不能跳出循环,除非抛出异常。也就是map和forEach不能使用return主动跳出循环,当然也不能使用break;(break是在for循环和while循环中使用可以主动跳出循环)

如果有跳出循环需求可以使用 every some 或者 for循环,for in 和 for of 也可以终止,且回调函数为同步函数,如果为异步可能会造成错误

  • for循环可以使用return 跳出循环(前提是return 必须在函数中使用)
  • some可以return true跳出循环
  • every可以return false跳出循环(every只有每个元素全返回true结果才返回true,只要有一个返回false就理解返回false)
  • for in for of 也可以使用return break终止

1.数组元素为基本类型,map和forEach都不会改变原数组 2.数组元素为引用类型(直接修改整个元素对象时,无法改变原数组)

// map也一样
let objArr = [
    { name: '云牧', age: 20 },
    { name: '许嵩', age: 30 },
];

objArr.forEach((item) => {
    item = {
        name: '邓紫棋',
        age: '29',
    };
});
console.log(JSON.stringify(objArr)); 
// 打印结果:[{"name": "云牧","age": 20},{"name": "许嵩","age": 30}]

3.数组元素是引用类型,修改的是元素的属性

// map也一样
let objArr = [
    { name: '云牧', age: 28 },
    { name: '许嵩', age: 30 },
];

objArr.forEach((item) => {
    item.name = '邓紫棋';
});
// 结果是原数组被更改
console.log(JSON.stringify(objArr));
// 打印结果:[{"name":"邓紫棋","age":28},{"name":"邓紫棋","age":30}]

如果数组项都是基本类型想用forEach或者map来修改原数组的话,那就通过回调函数的第二参数和第三个参数那就会直接改变原数组

// 1、数组的元素是基本数据类型
let numArr = [1, 2, 3];

numArr.forEach((item, index, arr) => {
    arr[index] = arr[index] * 2;
});
console.log(JSON.stringify(numArr)); // 打印结果:[2, 4, 6]

// 2、数组的元素是引用数据类型时,直接修改对象
let objArr = [
    { name: '云牧', age: 28 },
    { name: '许嵩', age: 34 },
];

objArr.forEach((item, index, arr) => {
    arr[index] = {
        name: '小明',
        age: '10',
    };
});
console.log(JSON.stringify(objArr)); 
// 打印结果:[{"name":"小明","age":"10"},{"name":"小明","age":"10"}]

// 3、数组的元素是引用数据类型时,修改对象的某个属性
let objArr2 = [
    { name: '云牧', age: 28 },
    { name: '许嵩', age: 34 },
];

objArr2.forEach((item, index, arr) => {
    arr[index].name = '小明';
});
console.log(JSON.stringify(objArr2)); 
// 打印结果:[{"name":"小明","age":28},{"name":"小明","age":34}]

3. 说一下slice splice split 的区别?(常考)

  • slice(start,[end]) 指定数组(或字符串)的下面来截取一段数组,返回截取的数组,不会改变原数组,参数如果是负数就是从右往左数几个
  • splice(start,deletecount,item) 表示从起始位置起删除几个元素并且用item替换他们,返回删除的元素,会改变原数组(就是用来改变原数组的),可以用来删除数组指定下面的任意项
  • split 字符串指定分隔符分割,返回值为数组,如果参数为空字符串,则返回值为每一个字符做为数组的元素的数组,如果没有参数则返回整个字符作为数组的一个元素

3. 说一下数组如何去重,你有几种方法?(常考)

  1. Array.from(new Set(arr))
  2. 例用filter循环判断每一项的indexOf和它的index是否相同,indexOf返回元素在数组中第一次出现的下标
let brr = arr.filter((item, index) => {
  return arr.indexOf(item) === index
})

说一下怎么取出数组最多的一项?(常考)

通过定义一个空对象,循环数组把数组的项作为对象的key,当对象中的这一项key没有时值为1,否则值为++

// 我这里只是一个示例
const d = {};
let ary = ['赵', '钱', '孙', '孙', '李', '周', '李', '周', '周', '李'];
ary.forEach(k => !d[k] ? d[k] = 1 : d[k]++);
const result = Object.keys(d).sort((a, b) => d[b] - d[a]).filter((k, i, all) => d[k] === d[all[0]]);
console.log(result)

3. 如果new一个箭头函数的会怎么样

箭头函数是ES6中的提出来的,它没有prototype,也没有自己的this指向,更不可以使用arguments参数,所以不能New一个箭头函数。

new操作符的实现步骤如下:

  1. 创建一个对象
  2. 将构造函数的作用域赋给新对象(也就是将对象的__proto__属性指向构造函数的prototype属性)
  3. 指向构造函数中的代码,构造函数中的this指向该对象(也就是为这个对象添加属性和方法)
  4. 返回新的对象

所以,上面的第二、三步,箭头函数都是没有办法执行的,所以会报错。

4. 箭头函数与普通函数的区别

(1)箭头函数比普通函数更加简洁

  • 如果没有参数,就直接写一个空括号即可
  • 如果只有一个参数,可以省去参数的括号
  • 如果有多个参数,用逗号分割
  • 如果函数体的返回值只有一句,可以省略大括号
  • 如果函数体不需要返回值,且只有一句话,可以给这个语句前面加一个void关键字。最常见的就是调用一个函数:
let fn = () => void doesNotReturn();

(2)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this

箭头函数不会创建自己的this, 所以它没有自己的this,它的this指向上层上下文的this(全局上下文和函数上下文)。所以箭头函数中this的指向在它在定义时已经确定了,之后不会改变。

(3)箭头函数继承来的this指向永远不会改变

var id = 'GLOBAL';
var obj = {
  id: 'OBJ',
  a: function(){
    console.log(this.id);
  },
  b: () => {
    console.log(this.id);
  }
};
obj.a();    // 'OBJ'
obj.b();    // 'GLOBAL'
new obj.a()  // undefined
new obj.b()  // Uncaught TypeError: obj.b is not a constructor

对象obj的方法b是使用箭头函数定义的,这个函数中的this就永远指向它定义时所处的全局执行环境中的this,即便这个函数是作为对象obj的方法调用,this依旧指向Window对象。需要注意,定义对象的大括号{}是无法形成一个单独的执行环境的,它依旧是处于全局执行环境中。

(4)call()、apply()、bind()等方法不能改变箭头函数中this的指向

var id = 'Global';
let fun1 = () => {
    console.log(this.id)
};
fun1();                     // 'Global'
fun1.call({id: 'Obj'});     // 'Global'
fun1.apply({id: 'Obj'});    // 'Global'
fun1.bind({id: 'Obj'})();   // 'Global'

箭头函数可以调用call但是不会改变this指向,为啥能调用,因为call声明在Function.prototype

(5)箭头函数不能作为构造函数使用

构造函数在new的步骤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实际上第二步就是将函数中的this指向该对象。 但是由于箭头函数时没有自己的this的,且this指向外层的执行环境,且不能改变指向,所以不能当做构造函数使用。

(6)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arguments,可以用rest参数解决

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arguments对象。在箭头函数中访问arguments实际上获得的是它外层函数的arguments值。

(7)箭头函数没有prototype

(8)箭头函数不能用作Generator函数,不能使用yeild关键字

5. 箭头函数的this指向哪⾥?

箭头函数不同于传统JavaScript中的函数,箭头函数并没有属于⾃⼰的this,它所谓的this是捕获其所在上下⽂的 this 值,作为⾃⼰的 this 值,并且由于没有属于⾃⼰的this,所以是不会被new调⽤的,这个所谓的this也不会被改变。

可以⽤Babel理解⼀下箭头函数:

// ES6 
const obj = { 
  getArrow() { 
    return () => { 
      console.log(this === obj); 
    }; 
  } 
}

转化后:

// ES5,由 Babel 转译
var obj = { 
   getArrow: function getArrow() { 
     var _this = this; 
     return function () { 
        console.log(_this === obj); 
     }; 
   } 
};

6. 扩展运算符的作用及使用场景

(1)对象扩展运算符

对象的扩展运算符(...)用于取出参数对象中的所有可遍历属性,拷贝到当前对象之中。

let bar = { a: 1, b: 2 };
let baz = { ...bar }; // { a: 1, b: 2 }

上述方法实际上等价于:

let bar = { a: 1, b: 2 };
let baz = Object.assign({}, bar); // { a: 1, b: 2 }

Object.assign方法用于对象的合并,将源对象(source)的所有可枚举属性,复制到目标对象(target)Object.assign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目标对象,后面的参数都是源对象。(如果目标对象与源对象有同名属性,或多个源对象有同名属性,则后面的属性会覆盖前面的属性)。

同样,如果用户自定义的属性,放在扩展运算符后面,则扩展运算符内部的同名属性会被覆盖掉。

let bar = {a: 1, b: 2};
let baz = {...bar, ...{a:2, b: 4}};  // {a: 2, b: 4}

利用上述特性就可以很方便的修改对象的部分属性。在redux中的reducer函数规定必须是一个纯函数reducer中的state对象要求不能直接修改,可以通过扩展运算符把修改路径的对象都复制一遍,然后产生一个新的对象返回。

需要注意:扩展运算符对****对象实例的拷贝属于浅拷贝

(2)数组扩展运算符

数组的扩展运算符可以将一个数组转为用逗号分隔的参数序列,且每次只能展开一层数组。

console.log(...[1, 2, 3])
// 1 2 3
console.log(...[1, [2, 3, 4], 5])
// 1 [2, 3, 4] 5

下面是数组的扩展运算符的应用:

  • 将数组转换为参数序列
function add(x, y) {
  return x + y;
}
const numbers = [1, 2];
add(...numbers) // 3
  • 复制数组
const arr1 = [1, 2];
const arr2 = [...arr1];
  • 合并数组

如果想在数组内合并数组,可以这样:

const arr1 = ['two', 'three'];
const arr2 = ['one', ...arr1, 'four', 'five'];
//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 扩展运算符与解构赋值结合起来,用于生成数组
const [first, ...rest] = [1, 2, 3, 4, 5];
first // 1
rest  // [2, 3, 4, 5]

需要注意:如果将扩展运算符用于数组赋值,只能放在参数的最后一位,否则会报错。

const [...rest, last] = [1, 2, 3, 4, 5];         // 报错
const [first, ...rest, last] = [1, 2, 3, 4, 5];  // 报错
  • 将字符串转为真正的数组
[...'hello']    // [ "h", "e", "l", "l", "o" ]
  • 任何 Iterator 接口的对象,都可以用扩展运算符转为真正的数组

比较常见的应用是可以将某些数据结构转为数组:

// arguments对象
function foo() {
  const args = [...arguments];
}

用于替换es5中的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写法。

  • 使用Math函数获取数组中特定的值
const numbers = [9, 4, 7, 1];
Math.min(...numbers); // 1
Math.max(...numbers); // 9

7. Proxy 可以实现什么功能?

在 Vue3.0 中通过 Proxy 来替换原本的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实现数据响应式。

Proxy 是 ES6 中新增的功能,它可以用来自定义对象中的操作。

let p = new Proxy(target, handler)

target 代表需要添加代理的对象,handler 用来自定义对象中的操作,比如可以用来自定义 set 或者 get 函数。

下面来通过 Proxy 来实现一个数据响应式:

let onWatch = (obj, setBind, getLogger) => {
  let handler = {
    get(target, property, receiver) {
      getLogger(target, property)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property, receiver)
    },
    set(target, property, value, receiver) {
      setBind(value, property)
      return Reflect.set(target, property, value)
    }
  }
  return new Proxy(obj, handler)
}
let obj = { a: 1 }
let p = onWatch(
  obj,
  (v, property) => {
    console.log(`监听到属性${property}改变为${v}`)
  },
  (target, property) => {
    console.log(`'${property}' = ${target[property]}`)
  }
)
p.a = 2 // 监听到属性a改变
p.a // 'a' = 2

在上述代码中,通过自定义 set 和 get 函数的方式,在原本的逻辑中插入了我们的函数逻辑,实现了在对对象任何属性进行读写时发出通知。

当然这是简单版的响应式实现,如果需要实现一个 Vue 中的响应式,需要在 get 中收集依赖,在 set 派发更新,之所以 Vue3.0 要使用 Proxy 替换原本的 API 原因在于 Proxy 无需一层层递归为每个属性添加代理,一次即可完成以上操作,性能上更好,并且原本的实现有一些数据更新不能监听到,但是 Proxy 可以完美监听到任何方式的数据改变,唯一缺陷就是浏览器的兼容性不好。

9. 如何提取高度嵌套的对象里的指定属性?

有时会遇到一些嵌套程度非常深的对象:

const school = {
   classes: {
      stu: {
         name: 'Bob',
         age: 24,
      }
   }
}

像此处的 name 这个变量,嵌套了四层,此时如果仍然尝试老方法来提取它:

const { name } = school

显然是不奏效的,因为 school 这个对象本身是没有 name 这个属性的,name 位于 school 对象的“儿子的儿子”对象里面。要想把 name 提取出来,一种比较笨的方法是逐层解构:

const { classes } = school
const { stu } = classes
const { name } = stu
name // 'Bob'

但是还有一种更标准的做法,可以用一行代码来解决这个问题:

const { classes: { stu: { name } }} = school
       
console.log(name)  // 'Bob'

可以在解构出来的变量名右侧,通过冒号+{目标属性名}这种形式,进一步解构它,一直解构到拿到目标数据为止。

10. 对 rest 参数的理解

扩展运算符被用在函数形参上时,它还可以把一个分离的参数序列整合成一个数组

function mutiple(...args) {
  let result = 1;
  for (var val of args) {
    result *= val;
  }
  return result;
}
mutiple(1, 2, 3, 4) // 24

这里,传入 mutiple 的是四个分离的参数,但是如果在 mutiple 函数里尝试输出 args 的值,会发现它是一个数组:

function mutiple(...args) {
  console.log(args)
}
mutiple(1, 2, 3, 4) // [1, 2, 3, 4]

这就是 … rest运算符的又一层威力了,它可以把函数的多个入参收敛进一个数组里。这一点经常用于获取函数的多余参数,或者像上面这样处理函数参数个数不确定的情况。

11. ES6中模板语法与字符串处理

这就是模板字符串的第一个优势——允许用${}的方式嵌入变量。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模板字符串的关键优势有两个:

  • 在模板字符串中,空格、缩进、换行都会被保留
  • 模板字符串完全支持“运算”式的表达式,可以在${}里完成一些计算

除了模板语法外, ES6中还新增了一系列的字符串方法用于提升开发效率:

  • 存在性判定:在过去,当判断一个字符/字符串是否在某字符串中时,只能用 indexOf > -1 来做。现在 ES6 提供了三个方法:includes、startsWith、endsWith,它们都会返回一个布尔值来告诉你是否存在。

12. ES6 Set Map的区别

Set对象是值的集合,且值是唯一的 ,Set和数组有点类似

let mySet = new Set();
mySet.add(1); // Set [ 1 ]
mySet.add(5); // Set [ 1, 5 ]

Map 对象保存键值对,并且能够记住键的原始插入顺序 一个Map对象在迭代时会根据对象中元素的插入顺序来进行 — 一个  for...of 循环在每次迭代后会返回一个形式为[key,value]的数组。

Map和对象有点类似是键值对

let first = new Map([
    [1, 'one'],
    [2, 'two'],
    [3, 'three'],
  ]);
// Map(3) { 1 => 'one', 2 => 'two', 3 => 'three' }

三、JavaScript基础

数组和链表的区别?

1.内存组织方式不同,数组是连续的内存空间,链表是非连续的内存空间,链表的逻辑顺序是通过指针链接的

2.添加,删除,插入的时间复杂度不同,数组添加删除效率低,随机访问快,链接相反添加删除快,随机访问慢

就是因为链表存储空间不连续,添加或删除无需保证内存的连续性,也正是因为不连续,想要在链表中访问一个元素时,就无法像数组一样根据首地址和下标,通过寻址公式来计算出对应的节点。而只能通过指针去依次遍历找出相应的节点

3.链表支持动态扩容

字符串转数组

字符串方法说明
split() 方法将字符串转换成一个数组
扩展运算符[...str]es6里面的扩展运算符
Array.from()方法和展开运算符类似把字符串的每一项作为数组的一项es6 Array.from()方法

split()

  1. 没有参数或者参数为字符串中不存在的字符会将字符串整体作为数组的一项

  2. 使用空字符会把字符的每一项作为数组的每一项

console.log("abc".split())   // [ 'abc' ]
console.log("abc".split(' ')) // [ 'abc' ]

console.log("abc".split(''))  // [ 'a', 'b', 'c' ]
console.log("a b c".split('')) // [ 'a', ' ', 'b', ' ', 'c' ]

扩展运算符[...]


console.log([..."abc"]); // ["a","b","c"]

Array.from()方法

相当于展开运算符,会把字符串的每一项作为数组的每一项.

console.log(Array.from("abc")); // ["a","b","c"]

数组转字符串

数组方法说明
toString()方法将数组转换成一个字符串
toLocaleString()方法把数组转换成本地约定的字符串
join()方法将数组元素连接起来以构建一个字符串

join()方法

join表示将数组转化为用指定的连接符连接的字符串

1.不指定连接符默认用逗号作为连接符

2.指定连接符的话用连接符替代逗号

console.log(["a", "b", "c"].join(''))   // abc
console.log(["a","b","c"].join()); // a,b,c
console.log(["a", "b", "c"].join(' '))   // a b c

toString()方法

将数组转化为用逗号分割每一项的字符串,无法指定连接符

console.log(["a","b","c"].toString()); // a,b,c                         

toLocaleString()方法

console.log(["a","b","c"].toLocaleString()); // a;b;c                    

es6 对象转数组

1)Object.entries方法

const obj = {
  a: 'c',
  b: 'd'
}
console.log(Object.entries(obj))  // [ [ 'a', 'c' ], [ 'b', 'd' ] ]

es6 数组转对象

主要利用Object.fromEntries(), Object.fromEntries()是Object.entries() 相反的方法,Object.entries()是把对象转化为一个二维数组,Object.fromEntries()就是把一个二维数组转化为对象

const arr = [
  { key: "id", name: "编号" },
  { key: "name", name: "名称" },
];
// 先利用map() ,把arr从一维数组转化为二维数组
const obj = Object.fromEntries(arr.map(item => [item.key, item]));

console.log(obj);

// 输出
// {
//    id: { key: "id", name: "编号" },
//    name: { key: "name", name: "名称" }
// }

1. new操作符的实现原理

new操作符的执行过程:

(1)首先创建了一个新的空对象

(2)设置原型,将对象的原型设置为函数的 prototype 对象。

(3)让函数的 this 指向这个对象,执行构造函数的代码(为这个新对象添加属性)

(4)判断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如果是基本数据类型,返回创建的对象,那么这个返回值无影响。如果是引用类型比如对象,那么这个构造函数的实例就是这个return的对象(里面定义的this.xxx就也都失效了,因为这个实例就只是return的对象了)。

这两个例子告诉了我们一点,构造函数尽量不要返回值。因为返回原始值不会生效,返回对象会导致 new 操作符没有作用。

function Car (price) {
  this.price = price
  return { km: 200 }
}
let bigCar = new Car(90)
console.log(bigCar.price, bigCar.km) // undefined, 200

具体实现:

function objectFactory() {
  let newObject = null;
  let constructor = Array.prototype.shift.call(arguments);
  let result = null;
  // 判断参数是否是一个函数
  if (typeof constructor !== "function") {
    console.error("type error");
    return;
  }
  // 新建一个空对象,对象的原型为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对象
  newObject = Object.create(constructor.prototype);
  // 将 this 指向新建对象,并执行函数
  result = constructor.apply(newObject, arguments);
  // 判断返回对象
  let flag = result && (typeof result === "object" || typeof result === "function");
  // 判断返回结果
  return flag ? result : newObject;
}
// 使用方法
objectFactory(构造函数, 初始化参数);

2. map和Object的区别---了解即可

MapObject
意外的键Map默认情况不包含任何键,只包含显式插入的键。Object 有一个原型, 原型链上的键名有可能和自己在对象上的设置的键名产生冲突。
键的类型Map的键可以是任意值,包括函数、对象或任意基本类型。Object 的键必须是 String 或是Symbol。
键的顺序Map 中的 key 是有序的。因此,当迭代的时候, Map 对象以插入的顺序返回键值。Object 的键是无序的
SizeMap 的键值对个数可以轻易地通过size 属性获取Object 的键值对个数只能手动计算
迭代Map 是 iterable 的,所以可以直接被迭代。迭代Object需要以某种方式获取它的键然后才能迭代。
性能在频繁增删键值对的场景下表现更好。在频繁添加和删除键值对的场景下未作出优化。

3. map和weakMap的区别---了解即可

(1)Map

map本质上就是键值对的集合,但是普通的Object中的键值对中的键只能是字符串。而ES6提供的Map数据结构类似于对象,但是它的键不限制范围,可以是任意类型,是一种更加完善的Hash结构。如果Map的键是一个原始数据类型,只要两个键严格相同,就视为是同一个键。

实际上Map是一个数组,它的每一个数据也都是一个数组,其形式如下:

const map = [
     ["name","张三"],
     ["age",18],
]

Map数据结构有以下操作方法:

  • size: map.size 返回Map结构的成员总数。
  • set(key,value) :设置键名key对应的键值value,然后返回整个Map结构,如果key已经有值,则键值会被更新,否则就新生成该键。(因为返回的是当前Map对象,所以可以链式调用)
  • get(key) :该方法读取key对应的键值,如果找不到key,返回undefined。
  • has(key) :该方法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某个键是否在当前Map对象中。
  • delete(key) :该方法删除某个键,返回true,如果删除失败,返回false。
  • clear() :map.clear()清除所有成员,没有返回值。

Map结构原生提供是三个遍历器生成函数和一个遍历方法

  • keys():返回键名的遍历器。
  • values():返回键值的遍历器。
  • entries():返回所有成员的遍历器。
  • forEach():遍历Map的所有成员。
const map = new Map([
     ["foo",1],
     ["bar",2],
])
for(let key of map.keys()){
    console.log(key);  // foo bar
}
for(let value of map.values()){
     console.log(value); // 1 2
}
for(let items of map.entries()){
    console.log(items);  // ["foo",1]  ["bar",2]
}
map.forEach( (value,key,map) => {
     console.log(key,value); // foo 1    bar 2
})

(2)WeakMap

WeakMap 对象也是一组键值对的集合,其中的键是弱引用的。其键必须是对象,原始数据类型不能作为key值,而值可以是任意的。

该对象也有以下几种方法:

  • set(key,value) :设置键名key对应的键值value,然后返回整个Map结构,如果key已经有值,则键值会被更新,否则就新生成该键。(因为返回的是当前Map对象,所以可以链式调用)
  • get(key) :该方法读取key对应的键值,如果找不到key,返回undefined。
  • has(key) :该方法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某个键是否在当前Map对象中。
  • delete(key) :该方法删除某个键,返回true,如果删除失败,返回false。

其clear()方法已经被弃用,所以可以通过创建一个空的WeakMap并替换原对象来实现清除。

WeakMap的设计目的在于,有时想在某个对象上面存放一些数据,但是这会形成对于这个对象的引用。一旦不再需要这两个对象,就必须手动删除这个引用,否则垃圾回收机制就不会释放对象占用的内存。

而WeakMap的键名所引用的对象都是弱引用,即垃圾回收机制不将该引用考虑在内。因此,只要所引用的对象的其他引用都被清除,垃圾回收机制就会释放该对象所占用的内存。也就是说,一旦不再需要,WeakMap 里面的键名对象和所对应的键值对会自动消失,不用手动删除引用

总结:

  • Map 数据结构。它类似于对象,也是键值对的集合,但是“键”的范围不限于字符串,各种类型的值(包括对象)都可以当作键。
  • WeakMap 结构与 Map 结构类似,也是用于生成键值对的集合。但是 WeakMap 只接受对象作为键名( null 除外),不接受其他类型的值作为键名。而且 WeakMap 的键名所指向的对象,不计入垃圾回收机制。

5. 常用的正则表达式有哪些?

// (1)匹配 16 进制颜色值
var regex = /#([0-9a-fA-F]{6}|[0-9a-fA-F]{3})/g;

// (2)匹配日期,如 yyyy-mm-dd 格式
var regex = /^[0-9]{4}-(0[1-9]|1[0-2])-(0[1-9]|[12][0-9]|3[01])$/;

// (3)匹配 qq 号
var regex = /^[1-9][0-9]{4,10}$/g;

// (4)手机号码正则
var regex = /^1[34578]\d{9}$/g;

// (5)用户名正则
var regex = /^[a-zA-Z$][a-zA-Z0-9_$]{4,16}$/;

6. 对JSON的理解---了解即可

JSON 是一种基于文本的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它可以被任何的编程语言读取和作为数据格式来传递。

在项目开发中,使用 JSON 作为前后端数据交换的方式。在前端通过将一个符合 JSON 格式的数据结构序列化为

JSON 字符串,然后将它传递到后端,后端通过 JSON 格式的字符串解析后生成对应的数据结构,以此来实现前后端数据的一个传递。

因为 JSON 的语法是基于 js 的,因此很容易将 JSON 和 js 中的对象弄混,但是应该注意的是 JSON 和 js 中的对象不是一回事,JSON 中对象格式更加严格,比如说在 JSON 中属性值不能为函数,不能出现 NaN 这样的属性值等,因此大多数的 js 对象是不符合 JSON 对象的格式的。

在 js 中提供了两个函数来实现 js 数据结构和 JSON 格式的转换处理,

  • JSON.stringify 函数,通过传入一个符合 JSON 格式的数据结构,将其转换为一个 JSON 字符串。如果传入的数据结构不符合 JSON 格式,那么在序列化的时候会对这些值进行对应的特殊处理,使其符合规范。在前端向后端发送数据时,可以调用这个函数将数据对象转化为 JSON 格式的字符串。
  • JSON.parse() 函数,这个函数用来将 JSON 格式的字符串转换为一个 js 数据结构,如果传入的字符串不是标准的 JSON 格式的字符串的话,将会抛出错误。当从后端接收到 JSON 格式的字符串时,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将其解析为一个 js 数据结构,以此来进行数据的访问。

7. JavaScript脚本延迟加载的方式有哪些?

延迟加载就是等页面加载完成之后再加载 JavaScript 文件。 js 延迟加载有助于提高页面加载速度。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 **defer 属性:**给 js 脚本添加 defer 属性,这个属性会让脚本的加载与文档的解析同步解析,然后在文档解析完成后再执行这个脚本文件,这样的话就能使页面的渲染不被阻塞。多个设置了 defer 属性的脚本按规范来说最后是顺序执行的,但是在一些浏览器中可能不是这样。
  • **async 属性:**给 js 脚本添加 async 属性,这个属性会使脚本异步加载,不会阻塞页面的解析过程,但是当脚本加载完成后立即执行 js 脚本,这个时候如果文档没有解析完成的话同样会阻塞。多个 async 属性的脚本的执行顺序是不可预测的,一般不会按照代码的顺序依次执行。
  • **动态创建 DOM 方式:**动态创建 DOM 标签的方式,可以对文档的加载事件进行监听,当文档加载完成后再动态的创建 script 标签来引入 js 脚本。
  • **使用 setTimeout 延迟方法:**设置一个定时器来延迟加载js脚本文件
  • **让 JS 最后加载:**将 js 脚本放在文档的底部,来使 js 脚本尽可能的在最后来加载执行。

8. JavaScript 类数组对象的定义?

一个拥有 length 属性和若干索引属性的对象就可以被称为类数组对象,类数组对象和数组类似,但是不能调用数组的方法。常见的类数组对象有 arguments 和 DOM 方法的返回结果,还有一个函数也可以被看作是类数组对象,因为它含有 length 属性值,代表可接收的参数个数。

常见的类数组转换为数组的方法有这样几种:

(1)通过 call 调用数组的 slice 方法来实现转换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rayLike);

(2)通过 call 调用数组的 splice 方法来实现转换

Array.prototype.splice.call(arrayLike, 0);

(3)通过 apply 调用数组的 concat 方法来实现转换

Array.prototype.concat.apply([], arrayLike);

(4)通过 Array.from 方法来实现转换

Array.from(arrayLike);

10. Unicode、UTF-8、UTF-16、UTF-32的区别? ---了解即可

(1)Unicode

在说Unicode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ASCII码:ASCII 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称为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 它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
  • 它定义了一个用于代表常见字符的字典。
  • 它包含了"A-Z"(包含大小写),数据"0-9" 以及一些常见的符号。
  • 它是专门为英语而设计的,有128个编码,对其他语言无能为力

ASCII码可以表示的编码有限,要想表示其他语言的编码,还是要使用Unicode来表示,可以说UnicodeASCII 的超集。

Unicode全称 Unicode Translation Format,又叫做统一码、万国码、单一码。Unicode 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字符编码方案的局限而产生的,它为每种语言中的每个字符设定了统一并且唯一的二进制编码,以满足跨语言、跨平台进行文本转换、处理的要求。

Unicode的实现方式(也就是编码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是UTF-8UTF-16UTF-32USC-2

(2)UTF-8

UTF-8是使用最广泛的Unicode编码方式,它是一种可变长的编码方式,可以是1—4个字节不等,它可以完全兼容ASCII码的128个字符。

注意:  UTF-8 是一种编码方式,Unicode是一个字符集合。

UTF-8的编码规则:

  • 对于单字节的符号,字节的第一位为0,后面的7位为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因此对于英文字母,它的Unicode编码和ACSII编码一样。
  • 对于n字节的符号,第一个字节的前n位都是1,第n+1位设为0,后面字节的前两位一律设为10,剩下的没有提及的二进制位,全部为这个符号的Unicode码 。

来看一下具体的Unicode编号范围与对应的UTF-8二进制格式 :

编码范围(编号对应的十进制数)二进制格式
0x00—0x7F (0-127)0xxxxxxx
0x80—0x7FF (128-2047)110xxxxx 10xxxxxx
0x800—0xFFFF (2048-65535)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0x10000—0x10FFFF (65536以上)11110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那该如何通过具体的Unicode编码,进行具体的UTF-8编码呢?步骤如下:

  • 找到该Unicode编码的所在的编号范围,进而找到与之对应的二进制格式
  • Unicode编码转换为二进制数(去掉最高位的0)
  • 将二进制数从右往左一次填入二进制格式的X中,如果有X未填,就设为0

Unicode、UTF-8、UTF-16、UTF-32有什么区别?

  • Unicode 是编码字符集(字符集),而UTF-8UTF-16UTF-32是字符集编码(编码规则);
  • UTF-16 使用变长码元序列的编码方式,相较于定长码元序列的UTF-32算法更复杂,甚至比同样是变长码元序列的UTF-8也更为复杂,因为其引入了独特的代理对这样的代理机制;
  • UTF-8需要判断每个字节中的开头标志信息,所以如果某个字节在传送过程中出错了,就会导致后面的字节也会解析出错;而UTF-16不会判断开头标志,即使错也只会错一个字符,所以容错能力教强;
  • 如果字符内容全部英文或英文与其他文字混合,但英文占绝大部分,那么用UTF-8就比UTF-16节省了很多空间;而如果字符内容全部是中文这样类似的字符或者混合字符中中文占绝大多数,那么UTF-16就占优势了,可以节省很多空间;

12. 为什么函数的 arguments 参数是类数组而不是数组?如何遍历类数组?

arguments是一个对象,它的属性是从 0 开始依次递增的数字,还有calleelength等属性,与数组相似;但是它却没有数组常见的方法属性,如forEachreduce等,所以叫它们类数组。

var arrLike = {
  0: 'name',
  1: 'age',
  2: 'job',
  length: 3
}

要遍历类数组,有三个方法:

(1)将数组的方法应用到类数组上,这时候就可以使用callapply方法,如:

function foo(){ 
  Array.prototype.forEach.call(arguments, a => console.log(a))
}

(2)使用Array.from方法将类数组转化成数组:‌

function foo(){ 
  const arrArgs = Array.from(arguments) 
  arrArgs.forEach(a => console.log(a))
}

(3)使用展开运算符将类数组转化成数组

function foo(){ 
    const arrArgs = [...arguments] 
    arrArgs.forEach(a => console.log(a)) 
}

13. 什么是 DOM 和 BOM?

  • DOM 指的是文档对象模型,它指的是把文档当做一个对象,这个对象主要定义了处理网页内容的方法和接口。
  • BOM 指的是浏览器对象模型,它指的是把浏览器当做一个对象来对待,这个对象主要定义了与浏览器进行交互的法和接口。BOM的核心是 window,而 window 对象具有双重角色,它既是通过 js 访问浏览器窗口的一个接口,又是一个 Global(全局)对象。这意味着在网页中定义的任何对象,变量和函数,都作为全局对象的一个属性或者方法存在。window 对象含有 location 对象、navigator 对象、screen 对象等子对象,并且 DOM 的最根本的对象 document 对象也是 BOM 的 window 对象的子对象。

15. escape、encodeURI、encodeURIComponent 的区别

  • encodeURI 是对整个 URI 进行转义,将 URI 中的非法字符转换为合法字符,所以对于一些在 URI 中有特殊意义的字符不会进行转义。
  • encodeURIComponent 是对 URI 的组成部分进行转义,所以一些特殊字符也会得到转义。
  • escape 和 encodeURI 的作用相同,不过它们对于 unicode 编码为 0xff 之外字符的时候会有区别,escape 是直接在字符的 unicode 编码前加上 %u,而 encodeURI 首先会将字符转换为 UTF-8 的格式,再在每个字节前加上 %。

18. 什么是尾调用,使用尾调用有什么好处?

尾调用指的是函数的最后一步调用另一个函数。代码执行是基于执行栈的,所以当在一个函数里调用另一个函数时,会保留当前的执行上下文,然后再新建另外一个执行上下文加入栈中。使用尾调用的话,因为已经是函数的最后一步,所以这时可以不必再保留当前的执行上下文,从而节省了内存,这就是尾调用优化。但是 ES6 的尾调用优化只在严格模式下开启,正常模式是无效的。

19. ES6模块与CommonJS模块有什么异同?

ES6 Module和CommonJS模块的区别:

  • CommonJS是对模块的浅拷⻉,ES6 Module是对模块的引⽤,即ES6 Module只存只读,不能改变其值,也就是指针指向不能变,类似const;
  • import的接⼝是read-only(只读状态),不能修改其变量值。 即不能修改其变量的指针指向,但可以改变变量内部指针指向,可以对commonJS对重新赋值(改变指针指向),但是对ES6 Module赋值会编译报错。

ES6 Module和CommonJS模块的共同点:

  • CommonJS和ES6 Module都可以对引⼊的对象进⾏赋值,即对对象内部属性的值进⾏改变。

20. 常见的DOM操作有哪些

1)DOM 节点的获取

DOM 节点的获取的API及使用:

getElementById // 按照 id 查询
getElementsByTagName // 按照标签名查询
getElementsByClassName // 按照类名查询
querySelectorAll // 按照 css 选择器查询

// 按照 id 查询
var imooc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mooc') // 查询到 id 为 imooc 的元素
// 按照标签名查询
var pList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p')  // 查询到标签为 p 的集合
console.log(divList.length)
console.log(divList[0])
// 按照类名查询
var moocList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mooc') // 查询到类名为 mooc 的集合
// 按照 css 选择器查询
var pList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mooc') // 查询到类名为 mooc 的集合

2)DOM 节点的创建

**创建一个新节点,并把它添加到指定节点的后面。**已知的 HTML 结构如下:

<html>
  <head>
    <title>DEMO</title>
  </head>
  <body>
    <div id="container"> 
      <h1 id="title">我是标题</h1>
    </div>   
  </body>
</html>

要求添加一个有内容的 span 节点到 id 为 title 的节点后面,做法就是:

// 首先获取父节点
var contai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ainer')
// 创建新节点
var targetSpan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 设置 span 节点的内容
targetSpan.innerHTML = 'hello world'
// 把新创建的元素塞进父节点里去
container.appendChild(targetSpan)

3)DOM 节点的删除

**删除指定的 DOM 节点,**已知的 HTML 结构如下:

<html>
  <head>
    <title>DEMO</title>
  </head>
  <body>
    <div id="container"> 
      <h1 id="title">我是标题</h1>
    </div>   
  </body>
</html>

需要删除 id 为 title 的元素,做法是:

// 获取目标元素的父元素
var contai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ainer')
// 获取目标元素
var targetN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itle')
// 删除目标元素
container.removeChild(targetNode)

或者通过子节点数组来完成删除:

// 获取目标元素的父元素
var contai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ainer')
// 获取目标元素
var targetNode = container.childNodes[1]
// 删除目标元素
container.removeChild(targetNode)

4)修改 DOM 元素

修改 DOM 元素这个动作可以分很多维度,比如说移动 DOM 元素的位置,修改 DOM 元素的属性等。

**将指定的两个 DOM 元素交换位置,**已知的 HTML 结构如下:

<html>
  <head>
    <title>DEMO</title>
  </head>
  <body>
    <div id="container"> 
      <h1 id="title">我是标题</h1>
      <p id="content">我是内容</p>
    </div>   
  </body>
</html>

现在需要调换 title 和 content 的位置,可以考虑 insertBefore 或者 appendChild:

// 获取父元素
var contai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ainer')   
 
// 获取两个需要被交换的元素
var titl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itle')
var conte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
// 交换两个元素,把 content 置于 title 前面
container.insertBefore(content, title)

21. use strict是什么意思 ? 使用它区别是什么?

use strict 是一种 ECMAscript5 添加的(严格模式)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使得 Javascript 在更严格的条件下运行。设立严格模式的目的如下:

  • 消除 Javascript 语法的不合理、不严谨之处,减少怪异行为;
  • 消除代码运行的不安全之处,保证代码运行的安全;
  • 提高编译器效率,增加运行速度;
  • 为未来新版本的 Javascript 做好铺垫。

区别:

  • 禁止使用 with 语句。
  • 禁止 this 关键字指向全局对象。(this一般指向调用函数的那个对象)
  • 不能使用delete 关键字删除对象属性

22. 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个类?

  • 第一种方式,使用 instanceof 运算符来判断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属性是否出现在对象的原型链中的任何位置。
  • 第二种方式,通过对象的 constructor 属性来判断,对象的 constructor 属性指向该对象的构造函数,但是这种方式不是很安全,因为 constructor 属性可以被改写。
  • 第三种方式,如果需要判断的是某个内置的引用类型的话,可以使用 Object.prototype.toString() 方法来打印对象的[[Class]] 属性来进行判断。

25. for...in和for...of的区别

for…of 是ES6新增的遍历方式,允许遍历一个含有iterator接口的数据结构(数组、Map,Set等)并且返回各项的值,和ES3中的for…in的区别如下

  • for…of 遍历获取的是可迭代对象的每一项,for…in 获取的是对象的键名;
  • for… in会遍历对象的整个原型链,除了Symbol,性能非常差不推荐使用,而 for … of 只遍历当前对象不会遍历原型链;
  • 对于数组的遍历,for…in 会返回数组中所有可枚举的属性(包括原型链上可枚举的属性),for…of 只返回数组的下标对应的属性值; for in总是得到对象的key或数组、字符串的下标

如何获取对象中的Symbol属性?

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 方法让你在查找一个给定对象的符号属性时返回一个symbol类型的数组

迭代Map时

  let iterable = new Map([["a", 1], ["b", 2], ["c", 3]]);

  for (let entry of iterable) {
    console.log(entry);
  }

// ["a", 1]
// ["b", 2]
// ["c", 3]

// 这种方法相当于把Map的每一项解构出来
for (let [key, value] of iterable) {
  console.log(key,value);
}
// a 1
// b 2
// c 3

 [使用 `forEach()` 方法迭代 `Map`]


myMap.forEach(function(value, key) {
  console.log(key + " = " + value);
})
用forEach迭代 的value时Map的value 而不时key:value ,forEach的第二个参数才是key,

所以用for of更适合迭代Map 因为拿到的直接就是key-value对

**总结:**for...in 循环主要是为了遍历对象而生,不适用于遍历数组;for...of 循环可以用来遍历数组、类数组对象,字符串、Set、Map 以及 Generator 对象。

27. ajax、axios、fetch的区别(面试题)

(1)AJAX

Ajax 即“AsynchronousJavascriptAndXML”(异步 JavaScript 和 XML),是指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它是一种在无需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能够更新部分网页的技术。通过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Ajax 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这意味着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对网页的某部分进行更新。传统的网页(不使用 Ajax)如果需要更新内容,必须重载整个网页页面。其缺点如下:

  • 本身是针对MVC编程,不符合前端MVVM的浪潮
  • 基于原生XHR开发,XHR本身的架构不清晰
  • 不符合关注分离(Separation of Concerns)的原则
  • 配置和调用方式非常混乱,而且基于事件的异步模型不友好。

(2)Fetch

fetch号称是AJAX的替代品,是在ES6出现的,使用了ES6中的promise对象。Fetch是基于promise设计的。Fetch的代码结构比起ajax简单多。fetch不是ajax的进一步封装,而是原生js,没有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

fetch的优点:

  • 语法简洁,更加语义化
  • 基于标准 Promise 实现,支持 async/await
  • 更加底层,提供的API丰富(request, response)
  • 脱离了XHR,是ES规范里新的实现方式

fetch的缺点:

  • fetch只对网络请求报错,对400,500都当做成功的请求,服务器返回 400,500 错误码时并不会 reject,只有网络错误这些导致请求不能完成时,fetch 才会被 reject。
  • fetch默认不会带cookie,需要添加配置项: fetch(url, {credentials: 'include'})
  • fetch不支持abort,不支持超时控制,使用setTimeout及Promise.reject的实现的超时控制并不能阻止请求过程继续在后台运行,造成了流量的浪费
  • fetch没有办法原生监测请求的进度,而XHR可以

promise.race结合setTimeout实现请求超时控制

原理:利用Promise构建一个超时promise,构造函数里使用setTimeout定时reject,然后再Promise.race()如果规定时间内pending结束就输出,否则输出超时的那个promise

function promiseTimeout(p, timeout) {
    const timer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ject(new Error("promise time out"))
        }, timeout)
    })

    return Promise.race([p, timerPromise])
}

console.log(promiseTimeout(p1, 2000));
// p1为一个请求

(3)Axios

Axios 是一种基于Promise封装的HTTP客户端,其特点如下:

  • 浏览器端发起XMLHttpRequests请求
  • node端发起http请求
  • 支持Promise API
  • 监听请求和返回
  • 对请求和返回进行转化
  • 取消请求
  • 自动转换json数据
  • 客户端支持抵御XSRF攻击

2、 原型和原型链

可以说这部分每家面试官都会问了。。首先理解的话,其实一张图即可,一段代码即可。

function Foo() {}

let f1 = new Foo();
let f2 = new Foo();
复制代码

千万别畏惧下面这张图,特别有用,一定要搞懂,熟到提笔就能默画出来。 image.png

注意:Function.__proto__ 和 Function.prototype 都是Function.prototype 也就是它作为实例和构造函数的原型都是Function.prototype, 为了兼容以前的ECMAscript代码 所以 Object instanceof Function和Function instanceof Object都是true

总结:任何函数不管是普通函数Foo() 还是Object() 还是Function() 他们作为对象的__proto__ 都是指向Function.prototype 即Foo.proto = Obejct.proto == Function.proto == Function.prototype

总结:

  • 原型:每一个 JavaScript 对象(null 除外)在创建的时候就会与之关联另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型,每一个对象都会从原型"继承"属性,其实就是 prototype 对象。
  • 原型链:由相互关联的原型组成的链状结构就是原型链。

先说出总结的话,再举例子说明如何顺着原型链找到某个属性。

推荐的阅读:JavaScript 深入之从原型到原型链 掌握基本概念,再阅读这篇文章轻松理解 JS 原型原型链加深上图的印象。

后记:如何获得对象非原型链上的属性?

使用后hasOwnProperty()方法来判断对象是否有某key,和in不同,该方法会忽略对象从原型上继承的属性:

function iterate(obj){
   var res=[];
   for(var key in obj){
        if(obj.hasOwnProperty(key))
           res.push(key+': '+obj[key]);
   }
   return res;
} 

3、 作用域与作用域链

  • 作用域:规定了如何查找变量,也就是确定当前执行代码对变量的访问权限。换句话说,作用域决定了代码区块中变量和其他资源的可见性。(全局作用域、函数作用域、块级作用域)
  • 作用域链:从当前作用域开始一层层往上找某个变量,如果找到全局作用域还没找到,就放弃寻找 。这种层级关系就是作用域链。(由多个执行上下文的变量对象构成的链表就叫做作用域链,学习下面的内容之后再考虑这句话)

需要注意的是,js 采用的是静态作用域,所以函数的作用域在函数定义时就确定了。

推荐阅读:先阅读JavaScript 深入之词法作用域和动态作用域,再阅读深入理解 JavaScript 作用域和作用域链。 ​

4、 执行上下文

这部分一定要按顺序连续读这几篇文章,必须多读几遍:

总结:当 JavaScript 代码执行一段可执行代码时,会创建对应的执行上下文。对于每个执行上下文,都有三个重要属性:

  • 变量对象(Variable object,VO);
  • 作用域链(Scope chain);
  • this。(关于 this 指向问题,在上面推荐的深入系列也有讲从 ES 规范讲的,但是实在是难懂,对于应付面试来说以下这篇阮一峰的文章应该就可以了:JavaScript 的 this 原理

五、闭包

1. 对闭包的理解

根据 MDN 中文的定义,闭包的定义如下:

在 JavaScript 中,每当创建一个函数,闭包就会在函数创建的同时被创建出来。可以在一个内层函数中访问到其外层函数的作用域。

也可以这样说:

闭包是指那些能够访问自由变量的函数。 自由变量是指在函数中使用的,但既不是函数参数也不是函数的局部变量变量。 闭包 = 函数 + 函数能够访问的自由变量。

在经过上一小节“执行上下文”的学习,再来阅读这篇文章:JavaScript 深入之闭包,你会对闭包的实质有一定的了解。在回答时,我们这样答:

在某个内部函数的执行上下文创建*(也就是函数调用,注意内部函数不一定非得在父函数定义见下面例子)*时,会将父级函数的活动对象加到内部函数的 [[scope]](作用域) 中,形成作用域链,所以即使父级函数的执行上下文销毁(即执行上下文栈弹出父级函数的执行上下文),但是因为其活动对象**还是实际存储在内存中可被内部函数访问到的,从而实现了闭包。

闭包应用: 函数作为参数被传递:

function print(fn) {
  const a = 200;
  fn();  // 这里内部函数定义并不在父函数,闭包变量取决于内部函数的函数作用域,函数在定义时函数作用域已经形成了
}

const a = 100;
function fn() {
  console.log(a);
}

print(fn); // 100
复制代码

函数作为返回值被返回:

function create() {
  const a = 100;

  return function () {
    console.log(a);
  };
}

const fn = create();
const a = 200;
fn(); // 100
复制代码

闭包:自由变量的查找,是在函数定义的地方,向上级作用域查找。不是在执行的地方。

应用实例:比如缓存工具,隐藏数据,只提供 API 。

function createCache() {
  const data = {}; // 闭包中被隐藏的数据,不被外界访问
  return {
    set: function (key, val) {
      data[key] = val;
    },
    get: function (key) {
      return data[key];
    },
  };
}

const c = createCache();
c.set("a", 100);
console.log(c.get("a")); // 100

3.讲讲闭包以及在项目中的使用场景

  • **闭包是指有权访问另一个函数作用域中变量的函数,优点是私有化数据,在私有化数据的基础上保持数据,缺点使用不恰当会导致内存泄漏,在不需要用到的时候及时把变量置为null,注意内存泄露也只是早期的IE浏览器会造成,因为它的垃圾回收机制是引用计数机制,现在的浏览器普遍使用的是标记清楚策略
  • 闭包作用: 局部变量无法共享和长久的保存,而全局变量可能造成变量污染,所以我们希望有一种机制既可以长久的保存变量又不会造成全局污染
  • 闭包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比方我们常见的一个函数返回一个函数,节流,防抖,函数柯理化,立即执行函数,在vue,react源码中也应用广泛如果你们接的住vue,react源码中,具体的应用场景你就可以答

闭包经典讲解和面试题分析: JS 闭包经典使用场景和含闭包必刷题

我从来不理解闭包,直到我要去面试

六、this/call/apply/bind

1. 对this对象的理解

this 是执行上下文中的一个属性,它指向最后一次调用这个方法的对象。在实际开发中,this 的指向可以通过四种调用模式来判断。

  • 第一种是函数调用模式,当一个函数不是一个对象的属性时,直接作为函数来调用时,this 指向全局对象。
  • 第二种是方法调用模式,如果一个函数作为一个对象的方法来调用时,this 指向这个对象。
  • 第三种是构造器调用模式,如果一个函数用 new 调用时,函数执行前会新创建一个对象,this 指向这个新创建的对象。
  • 第四种是 apply 、 call 和 bind 调用模式,这三个方法都可以显示的指定调用函数的 this 指向。其中 apply 方法接收两个参数:一个是 this 绑定的对象,一个是参数数组。call 方法接收的参数,第一个是 this 绑定的对象,后面的其余参数是传入函数执行的参数。也就是说,在使用 call() 方法时,传递给函数的参数必须逐个列举出来。bind 方法通过传入一个对象,返回一个 this 绑定了传入对象的新函数。这个函数的 this 指向除了使用 new 时会被改变,其他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这四种方式,使用构造器调用模式的优先级最高,然后是 apply、call 和 bind 调用模式,然后是方法调用模式,然后是函数调用模式。

2. call() 和 apply() 的区别?

为啥连续多个bind只会bind第一个对象?

后面的bind只能改变上一个bind返回函数的this指向,例如foo.bind(obj).bind(obj2) 改变的是 foo.bind(obj)的this指向是obj2; 最终foo执行的绑定this是由第一次bind的对象决定,即foo.bind(obj)的obj

它们的作用一模一样,区别仅在于传入参数的形式的不同。

  • apply 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指定了函数体内 this 对象的指向,第二个参数为一个带下标的集合,这个集合可以为数组,也可以为类数组,apply 方法把这个集合中的元素作为参数传递给被调用的函数。
  • call 传入的参数数量不固定,跟 apply 相同的是,第一个参数也是代表函数体内的 this 指向,从第二个参数开始往后,每个参数被依次传入函数。

3. 实现call、apply 及 bind 函数(建议看一下鲨鱼哥的掘金手写)

(1)call 函数的实现步骤:

  • 判断调用对象是否为函数,即使是定义在函数的原型上的,但是可能出现使用 call 等方式调用的情况。
  • 判断传入上下文对象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设置为 window 。
  • 处理传入的参数,截取第一个参数后的所有参数。
  • 将函数作为上下文对象的一个属性。
  • 使用上下文对象来调用这个方法,并保存返回结果。
  • 删除刚才新增的属性。
  • 返回结果。
Function.prototype.myCall = function(context) {
  // 判断调用对象
  if (typeof this !== "function") {
    console.error("type error");
  }
  // 获取参数
  let args = [...arguments].slice(1),
    result = null;
  // 判断 context 是否传入,如果未传入则设置为 window
  context = context || window;
  // 将调用函数设为对象的方法
  context.fn = this;
  // 调用函数
  result = context.fn(...args);
  // 将属性删除
  delete context.fn;
  return result;
};

(2)apply 函数的实现步骤:

  • 判断调用对象是否为函数,即使是定义在函数的原型上的,但是可能出现使用 call 等方式调用的情况。
  • 判断传入上下文对象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设置为 window 。
  • 将函数作为上下文对象的一个属性。
  • 判断参数值是否传入
  • 使用上下文对象来调用这个方法,并保存返回结果。
  • 删除刚才新增的属性
  • 返回结果
Function.prototype.myApply = function(context) {
  // 判断调用对象是否为函数
  if (typeof this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Error");
  }
  let result = null;
  // 判断 context 是否存在,如果未传入则为 window
  context = context || window;
  // 将函数设为对象的方法
  context.fn = this;
  // 调用方法
  if (arguments[1]) {
    result = context.fn(...arguments[1]);
  } else {
    result = context.fn();
  }
  // 将属性删除
  delete context.fn;
  return result;
};

(3)bind 函数的实现步骤:

  • 判断调用对象是否为函数,即使是定义在函数的原型上的,但是可能出现使用 call 等方式调用的情况。
  • 保存当前函数的引用,获取其余传入参数值。
  • 创建一个函数返回
  • 函数内部使用 apply 来绑定函数调用,需要判断函数作为构造函数的情况,这个时候需要传入当前函数的 this 给 apply 调用,其余情况都传入指定的上下文对象。
Function.prototype.myBind = function(context) {
  // 判断调用对象是否为函数
  if (typeof this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Error");
  }
  // 获取参数
  var args = [...arguments].slice(1),
    fn = this;
  return function Fn() {
    // 根据调用方式,传入不同绑定值
    return fn.apply(
      this instanceof Fn ? this : context,
      args.concat(...arguments)
    );
  };
};

3. 对Promise的理解

Promise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是一个对象,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他的出现大大改善了异步编程的困境,避免了地狱回调,它比传统的解决方案回调函数和事件更合理和更强大。

所谓Promise,简单说就是一个容器,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的结果。从语法上说,Promise 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Promise 提供统一的 API,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1)Promise的实例有三个状态:

  • Pending(进行中)
  • Resolved(已完成)
  • Rejected(已拒绝)

当把一件事情交给promise时,它的状态就是Pending,任务完成了状态就变成了Resolved、没有完成失败了就变成了Rejected。

(2)Promise的实例有两个过程

  • pending -> fulfilled : Resolved(已完成)
  • pending -> rejected:Rejected(已拒绝)

注意:一旦从进行状态变成为其他状态就永远不能更改状态了。

Promise的特点:

  • 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rejected(已失败)。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这也是promise这个名字的由来——“承诺”;
  • 一旦状态改变就不会再变,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promise对象的状态改变,只有两种可能:从pending变为fulfilled,从pending变为rejected。这时就称为resolved(已定型)。如果改变已经发生了,你再对promise对象添加回调函数,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这与事件(event)完全不同,事件的特点是:如果你错过了它,再去监听是得不到结果的。

Promise的缺点:

  • 无法取消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 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
  • 当处于pending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总结:

Promise 对象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最早由社区提出。Promise 是一个构造函数,接收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实例。一个 Promise 实例有三种状态,分别是pending、resolved 和 rejected,分别代表了进行中、已成功和已失败。实例的状态只能由 pending 转变 resolved 或者rejected 状态,并且状态一经改变,就凝固了,无法再被改变了。

状态的改变是通过 resolve() 和 reject() 函数来实现的,可以在异步操作结束后调用这两个函数改变 Promise 实例的状态,它的原型上定义了一个 then 方法,使用这个 then 方法可以为两个状态的改变注册回调函数。这个回调函数属于微任务,会在本轮事件循环的末尾执行。

**注意:**在构造 Promise 的时候,构造函数内部的代码是立即执行的

5.谈谈Promise.all方法,Promise.race方法以及使用

  • Promise.all可以将多个Promise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同时,成功和失败的返回值是不同的,成功的时候返回的是一个结果数组,而失败的时候则返回最先被reject失败状态的值。(Promise.all 方法的参数不一定是数组,但是必须具有 iterator 接口,且返回的每个成员都是 Promise 实例。)
  • 顾名思义,Promse.race就是赛跑的意思,意思就是说,Promise.race([p1, p2, p3])里面哪个结果获得的快,就返回那个结果,不管结果本身是成功状态还是失败状态。

Promise.all可以比作接力跑,必须都成功才能胜利

Promise.race可以比作短跑,谁跑的快睡就胜利

4. Promise的基本用法

(1)创建Promise对象

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和rejected(已失败)。

Promise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resolvereject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some code
  if (/* 异步操作成功 */){
    resolve(value);
  } else {
    reject(error);
  }
});

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new Promise()**来创建promise对象,但是也可以使用**promise.resolve** **promise.reject**这两个方法:

  • Promise.resolve

Promise.resolve(value)的返回值也是一个promise对象,可以对返回值进行.then调用,代码如下:

Promise.resolve(11).then(function(value){
  console.log(value); // 打印出11
});

resolve(11)代码中,会让promise对象进入确定(resolve状态),并将参数11传递给后面的then所指定的onFulfilled 函数;

创建promise对象可以使用new Promise的形式创建对象,也可以使用Promise.resolve(value)的形式创建promise对象;

  • Promise.reject

Promise.reject 也是new Promise的快捷形式,也创建一个promise对象。代码如下:

Promise.reject(new Error(“我错了,请原谅俺!!”));

就是下面的代码new Promise的简单形式: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reject(new Error("我错了,请原谅俺!!"));
});

下面是使用resolve方法和reject方法:

function testPromise(ready)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if(ready) {
      resolve("hello world");
    }else {
      reject("No thanks");
    }
  });
};
// 方法调用
testPromise(true).then(function(msg){
  console.log(msg);
},function(error){
  console.log(error);
});

上面的代码的含义是给testPromise方法传递一个参数,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如果为true的话,那么调用promise对象中的resolve()方法,并且把其中的参数传递给后面的then第一个函数内,因此打印出 “hello world”, 如果为false的话,会调用promise对象中的reject()方法,则会进入then的第二个函数内,会打印No thanks

(2)Promise方法

Promise有五个常用的方法:then()、catch()、all()、race()、finally。下面就来看一下这些方法。

  1. then()

当Promise执行的内容符合成功条件时,调用resolve函数,失败就调用reject函数。Promise创建完了,那该如何调用呢?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
  // success
}, function(error) {
  // failure
});

then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第一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solved时调用,第二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jected时调用。其中第二个参数可以省略。

then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不是原来那个Promise实例)。因此可以采用链式写法,即then方法后面再调用另一个then方法。

当要写有顺序的异步事件时,需要串行时,可以这样写: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ajax('first').success(function(res){
        resolve(res);
    })
})
promise.then(res=>{
    return new Promise((resovle,reject)=>{
        ajax('second').success(function(res){
            resolve(res)
        })
    })
}).then(res=>{
    return new Promise((resovle,reject)=>{
        ajax('second').success(function(res){
            resolve(res)
        })
    })
}).then(res=>{
    
})

那当要写的事件没有顺序或者关系时,还如何写呢?可以使用all 方法来解决。

2. catch()

Promise对象除了有then方法,还有一个catch方法,该方法相当于then方法的第二个参数,指向reject的回调函数。不过catch方法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执行resolve回调函数时,如果出现错误,抛出异常,不会停止运行,而是进入catch方法中。

p.then((data) => {
     console.log('resolved',data);
},(err) => {
     console.log('rejected',err);
     }
); 
p.then((data) => {
    console.log('resolved',data);
}).catch((err) => {
    console.log('rejected',err);
});

3. all()

all方法可以完成并行任务, 它接收一个数组,数组的每一项都是一个promise对象。当数组中所有的promise的状态都达到resolved的时候,all方法的状态就会变成resolved,如果有一个状态变成了rejected,那么all方法的状态就会变成rejected

javascript
le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solve(1);
    },2000)
});
le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solve(2);
    },1000)
});
le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solve(3);
    },3000)
});
Promise.all([promise1,promise2,promise3]).then(res=>{
    console.log(res);
    //结果为:[1,2,3] 
})

调用all方法时的结果成功的时候是回调函数的参数也是一个数组,这个数组按顺序保存着每一个promise对象resolve执行时的值。

(4)race()

race方法和all一样,接受的参数是一个每项都是promise的数组,但是与all不同的是,当最先执行完的事件执行完之后,就直接返回该promise对象的值。如果第一个promise对象状态变成resolved,那自身的状态变成了resolved;反之第一个promise变成rejected,那自身状态就会变成rejected

le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ject(1);
    },2000)
});
le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solve(2);
    },1000)
});
le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solve(3);
    },3000)
});
Promise.race([promise1,promise2,promise3]).then(res=>{
    console.log(res);
    //结果:2
},rej=>{
    console.log(rej)};
)

那么race方法有什么实际作用呢?当要做一件事,超过多长时间就不做了,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Promise.race([promise1,timeOutPromise(5000)]).then(res=>{})

5. finally()

finally方法用于指定不管 Promise 对象最后状态如何,都会执行的操作。该方法是 ES2018 引入标准的。

promise
.then(result => {···})
.catch(error => {···})
.finally(() => {···});

上面代码中,不管promise最后的状态,在执行完thencatch指定的回调函数以后,都会执行finally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

下面是一个例子,服务器使用 Promise 处理请求,然后使用finally方法关掉服务器。

server.listen(port)
  .then(function () {
    // ...
  })
  .finally(server.stop);

finally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这意味着没有办法知道,前面的 Promise 状态到底是fulfilled还是rejected。这表明,finally方法里面的操作,应该是与状态无关的,不依赖于 Promise 的执行结果。finally本质上是then方法的特例:

promise
.finally(() => {
  // 语句
});
// 等同于
promise
.then(
  result => {
    // 语句
    return result;
  },
  error => {
    // 语句
    throw error;
  }
);

上面代码中,如果不使用finally方法,同样的语句需要为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各写一次。有了finally方法,则只需要写一次。

5. Promise解决了什么问题

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需求,比如我使用ajax发一个A请求后,成功后拿到数据,需要把数据传给B请求;那么需要如下编写代码:

let fs = require('fs')
fs.readFile('./a.txt','utf8',function(err,data){
  fs.readFile(data,'utf8',function(err,data){
    fs.readFile(data,'utf8',function(err,data){
      console.log(data)
    })
  })
})

上面的代码有如下缺点:

  • 后一个请求需要依赖于前一个请求成功后,将数据往下传递,会导致多个ajax请求嵌套的情况,代码不够直观。
  • 如果前后两个请求不需要传递参数的情况下,那么后一个请求也需要前一个请求成功后再执行下一步操作,这种情况下,那么也需要如上编写代码,导致代码不够直观。

Promise出现之后,代码变成这样:

let fs = require('fs')
function read(url){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fs.readFile(url,'utf8',function(error,data){
      error && reject(error)
      resolve(data)
    })
  })
}
read('./a.txt').then(data=>{
  return read(data) 
}).then(data=>{
  return read(data)  
}).then(data=>{
  console.log(data)
})

这样代码看起了就简洁了很多,解决了地狱回调的问题。

6. Promise.all和Promise.race的区别的使用场景

**(1)**Promise.all

Promise.all可以将多个Promise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同时,成功和失败的返回值是不同的,成功的时候返回的是一个结果数组,而失败的时候则返回最先被reject失败状态的值

Promise.all中传入的是数组,返回的也是是数组,并且会将进行映射,传入的promise对象返回的值是按照顺序在数组中排列的,但是注意的是他们执行的顺序并不是按照顺序的,除非可迭代对象为空。

需要注意,Promise.all获得的成功结果的数组里面的数据顺序和Promise.all接收到的数组顺序是一致的,这样当遇到发送多个请求并根据请求顺序获取和使用数据的场景,就可以使用Promise.all来解决。

(2)Promise.race

顾名思义,Promse.race就是赛跑的意思,意思就是说,Promise.race([p1, p2, p3])里面哪个结果获得的快,就返回那个结果,不管结果本身是成功状态还是失败状态。当要做一件事,超过多长时间就不做了,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Promise.race([promise1,timeOutPromise(5000)]).then(res=>{})

7. 对async/await 的理解

async/await其实是Generator 的语法糖,它能实现的效果都能用then链来实现,它是为优化then链而开发出来的。从字面上来看,async是“异步”的简写,await则为等待,所以很好理解async 用于申明一个 function 是异步的,而 await 用于等待一个异步方法执行完成。当然语法上强制规定await只能出现在asnyc函数中,先来看看async函数返回了什么:

async function testAsy(){
   return 'hello world';
}
let result = testAsy(); 
console.log(result)

img

所以,async 函数返回的是一个 Promise 对象。async 函数(包含函数语句、函数表达式、Lambda表达式)会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如果在函数中 return 一个直接量,async 会把这个直接量通过 Promise.resolve() 封装成 Promise 对象。

async 函数返回的是一个 Promise 对象,所以在最外层不能用 await 获取其返回值的情况下,当然应该用原来的方式:then() 链来处理这个 Promise 对象,就像这样:

async function testAsy(){
   return 'hello world'
}
let result = testAsy() 
console.log(result)
result.then(v=>{
    console.log(v)   // hello world
})

那如果 async 函数没有返回值,又该如何?很容易想到,它会返回 Promise.resolve(undefined)

联想一下 Promise 的特点——无等待,所以在没有 await 的情况下执行 async 函数,它会立即执行,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并且,绝不会阻塞后面的语句。这和普通返回 Promise 对象的函数并无二致。

注意: Promise.resolve(x) 可以看作是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x)) 的简写,可以用于快速封装字面量对象或其他对象,将其封装成 Promise 实例。

8. await 到底在等啥?

**await 在等待什么呢?**一般来说,都认为 await 是在等待一个 async 函数完成。不过按语法说明,await 等待的是一个表达式,这个表达式的计算结果是 Promise 对象或者其它值(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特殊限定)。

因为 async 函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所以 await 可以用于等待一个 async 函数的返回值——这也可以说是 await 在等 async 函数,但要清楚,它等的实际是一个返回值。注意到 await 不仅仅用于等 Promise 对象,它可以等任意表达式的结果,所以,await 后面实际是可以接普通函数调用或者直接量的。所以下面这个示例完全可以正确运行:

function getSomething() {
    return "something";
}
async function testAsync() {
    return Promise.resolve("hello async");
}
async function test() {
    const v1 = await getSomething();
    const v2 = await testAsync();
    console.log(v1, v2);
}
test();

await 表达式的运算结果取决于它等的是什么。

  • 如果它等到的不是一个 Promise 对象,那 await 表达式的运算结果就是它等到的东西。
  • 如果它等到的是一个 Promise 对象,await 就忙起来了,它会阻塞后面的代码,等着 Promise 对象 resolve,然后得到 resolve 的值,作为 await 表达式的运算结果。

来看一个例子:

function testAsy(x){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setTimeout(() => {
       resolve(x);
     }, 3000)
    }
   )
}
async function testAwt(){    
  let result =  await testAsy('hello world');
  console.log(result);    // 3秒钟之后出现hello world
  console.log('cuger')   // 3秒钟之后出现cug
}
testAwt();
console.log('cug')  //立即输出cug

这就是 await 必须用在 async 函数中的原因。async 函数调用不会造成阻塞,它内部所有的阻塞都被封装在一个 Promise 对象中异步执行。await暂停当前async的执行,所以'cug''最先输出,hello world'和‘cuger’是3秒钟后同时出现的。

9. async/await的优势

单一的 Promise 链并不能发现 async/await 的优势,但是,如果需要处理由多个 Promise 组成的 then 链的时候,优势就能体现出来了(很有意思,Promise 通过 then 链来解决多层回调的问题,现在又用 async/await 来进一步优化它)。

假设一个业务,分多个步骤完成,每个步骤都是异步的,而且依赖于上一个步骤的结果。仍然用 setTimeout 来模拟异步操作:

/**
 * 传入参数 n,表示这个函数执行的时间(毫秒)
 * 执行的结果是 n + 200,这个值将用于下一步骤
 */
function takeLongTime(n)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setTimeout(() => resolve(n + 200), n);
    });
}
function step1(n) {
    console.log(`step1 with ${n}`);
    return takeLongTime(n);
}
function step2(n) {
    console.log(`step2 with ${n}`);
    return takeLongTime(n);
}
function step3(n) {
    console.log(`step3 with ${n}`);
    return takeLongTime(n);
}

现在用 Promise 方式来实现这三个步骤的处理:

function doIt() {
    console.time("doIt");
    const time1 = 300;
    step1(time1)
        .then(time2 => step2(time2))
        .then(time3 => step3(time3))
        .then(result => {
            console.log(`result is ${result}`);
            console.timeEnd("doIt");
        });
}
doIt();
// c:\var\test>node --harmony_async_await .
// step1 with 300
// step2 with 500
// step3 with 700
// result is 900
// doIt: 1507.251ms

如果用 async/await 来实现呢,会是这样:

async function doIt() {
    console.time("doIt");
    const time1 = 300;
    const time2 = await step1(time1);
    const time3 = await step2(time2);
    const result = await step3(time3);
    console.log(`result is ${result}`);
    console.timeEnd("doIt");
}
doIt();

结果和之前的 Promise 实现是一样的,但是这个代码看起来是不是清晰得多,几乎跟同步代码一样

10. async/await对比Promise的优势

  • 代码读起来更加同步,Promise虽然摆脱了回调地狱,但是then的链式调⽤也会带来额外的阅读负担
  • Promise传递中间值⾮常麻烦,⽽async/await⼏乎是同步的写法,⾮常优雅
  • 错误处理友好,async/await可以⽤成熟的try/catch,Promise的错误捕获⾮常冗余
  • 调试友好,Promise的调试很差,由于没有代码块,你不能在⼀个返回表达式的箭头函数中设置断点,如果你在⼀个.then代码块中使⽤调试器的步进(step-over)功能,调试器并不会进⼊后续的.then代码块,因为调试器只能跟踪同步代码的每⼀步。

11. async/await 如何捕获异常

async function fn(){
    try{
        let a = await Promise.reject('error')
    }catch(error){
        console.log(error)
    }
}

12. 并发与并行的区别?---了解即可

  • 并发是宏观概念,我分别有任务 A 和任务 B,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任务间的切换完成了这两个任务,这种情况就可以称之为并发。
  • 并行是微观概念,假设 CPU 中存在两个核心,那么我就可以同时完成任务 A、B。同时完成多个任务的情况就可以称之为并行。

13. 什么是回调函数?回调函数有什么缺点?如何解决回调地狱问题?

以下代码就是一个回调函数的例子:

ajax(url, () => {
    // 处理逻辑
})

回调函数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容易写出回调地狱(Callback hell)。假设多个请求存在依赖性,可能会有如下代码:

ajax(url, () => {
    // 处理逻辑
    ajax(url1, () => {
        // 处理逻辑
        ajax(url2, () => {
            // 处理逻辑
        })
    })
})

以上代码看起来不利于阅读和维护,当然,也可以把函数分开来写:

function firstAjax() {
  ajax(url1, () => {
    // 处理逻辑
    secondAjax()
  })
}
function secondAjax() {
  ajax(url2, () => {
    // 处理逻辑
  })
}
ajax(url, () => {
  // 处理逻辑
  firstAjax()
})

以上的代码虽然看上去利于阅读了,但是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回调地狱的根本问题就是:

  1. 嵌套函数存在耦合性,一旦有所改动,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2. 嵌套函数一多,就很难处理错误

当然,回调函数还存在着别的几个缺点,比如不能使用 try catch 捕获错误,不能直接 return

14. setTimeout、setInterval、requestAnimationFrame 各有什么特点?

异步编程当然少不了定时器了,常见的定时器函数有 setTimeoutsetIntervalrequestAnimationFrame。最常用的是setTimeout,很多人认为 setTimeout 是延时多久,那就应该是多久后执行。

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JS 是单线程执行的,如果前面的代码影响了性能,就会导致 setTimeout 不会按期执行。当然了,可以通过代码去修正 setTimeout,从而使定时器相对准确:

let period = 60 * 1000 * 60 * 2
let startTime = new Date().getTime()
let count = 0
let end = new Date().getTime() + period
let interval = 1000
let currentInterval = interval
function loop() {
  count++
  // 代码执行所消耗的时间
  let offset = new Date().getTime() - (startTime + count * interval);
  let diff = end - new Date().getTime()
  let h = Math.floor(diff / (60 * 1000 * 60))
  let hdiff = diff % (60 * 1000 * 60)
  let m = Math.floor(hdiff / (60 * 1000))
  let mdiff = hdiff % (60 * 1000)
  let s = mdiff / (1000)
  let sCeil = Math.ceil(s)
  let sFloor = Math.floor(s)
  // 得到下一次循环所消耗的时间
  currentInterval = interval - offset 
  console.log('时:'+h, '分:'+m, '毫秒:'+s, '秒向上取整:'+sCeil, '代码执行时间:'+offset, '下次循环间隔'+currentInterval) 
  setTimeout(loop, currentInterval)
}
setTimeout(loop, currentInterval)

接下来看 setInterval,其实这个函数作用和 setTimeout 基本一致,只是该函数是每隔一段时间执行一次回调函数。

通常来说不建议使用 setInterval。第一,它和 setTimeout 一样,不能保证在预期的时间执行任务。第二,它存在执行累积的问题,请看以下伪代码

function demo() {
  setInterval(function(){
    console.log(2)
  },1000)
  sleep(2000)
}
demo()

以上代码在浏览器环境中,如果定时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耗时操作,多个回调函数会在耗时操作结束以后同时执行,这样可能就会带来性能上的问题。

如果有循环定时器的需求,其实完全可以通过 requestAnimationFrame 来实现:

function setInterval(callback, interval) {
  let timer
  const now = Date.now
  let startTime = now()
  let endTime = startTime
  const loop = () => {
    timer = 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loop)
    endTime = now()
    if (endTime - startTime >= interval) {
      startTime = endTime = now()
      callback(timer)
    }
  }
  timer = 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loop)
  return timer
}
let a = 0
setInterval(timer => {
  console.log(1)
  a++
  if (a === 3) cancelAnimationFrame(timer)
}, 1000)

首先 requestAnimationFrame 自带函数节流功能,基本可以保证在 16.6 毫秒内只执行一次(不掉帧的情况下),并且该函数的延时效果是精确的,没有其他定时器时间不准的问题,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该函数来实现 setTimeout

两者对比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他们的差异

requestAnimationFramesetTimeout
语法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callback); 告诉浏览器希望执行一个动画,并要求再下次重绘前调用指定的回调函数更新动画setTimeout(callback, time)
用法用于动画帧渲染时候,优化动画渲染场景中用于延迟执行某个动作的场景中
返回值正整数(用于后续 cancelAnimationFrame)正整数 (用于后续 clearTimeout)
调用周期0.2 ~ 0.3 ms (大约1帧的时间)1 ~ 3 ms (setTimeout 第二个参数传入 0 情况下)

requestIdleCallback

将在浏览器的空闲时段内调用的函数排队。这使开发者能够在主事件循环上执行后台和低优先级工作,而不会影响延迟关键事件,如动画和输入响应。函数一般会按先进先调用的顺序执行,然而,如果回调函数指定了执行超时时间timeout,则有可能为了在超时前执行函数而打乱执行顺序

mouseenter 和 mouseover的区别

mouseenter不可以冒泡而mouseover可以冒泡 也就是说mouseenter当鼠标从子元素再次移动到父元素时不会触发

同理mouseleave不会冒泡而mouseout会冒泡

cookie

document.cookie原生都是通过它读和写cookie,js-cookie库可以操作cookie setItem getItem

document.cookie = newCookie;
一次只能对一条cookie进行设置值

localStorage

localStorage.setItem('myCat', 'Tom');

localStorage.getItem('myCat');

localStorage.removeItem('myCat');

localStorage.clear();// 移除所有

八、面向对象

1. 对象创建的方式有哪些?

1.原型链继承 2.原型式继承 3.寄生组合式继承(类库源码最常用的继承) 4. extends继承class继承,然后

展开说原型链继承和寄生组合式继承

2. 对象继承的方式有哪些?(必考面试)

1、原型链继承

创建一个父构造函数里面有一个属性,然后父构造函数的prototype属性定义一个get方法获取父的属性,然后定义一个子构造函数,里面也有一个属性,然后最关键的一步把子构造函数的prototype的值指向父构造函数的实例,这样后续子构造函数new出来的子实例就可以直接访问父的属性了

function SuperType() {
    this.property = true;
}

SuperType.prototype.getSuperValue = function() {
    return this.property;
}

function SubType() {
    this.subproperty = false;
}

// 这里是关键,创建SuperType的实例,并将该实例赋值给SubType.prototype
SubType.prototype = new SuperType(); 

SubType.prototype.getSubValue = function() {
    return this.subproperty;
}

var instance = new SubType();
console.log(instance.getSuperValue()); // true
复制代码

2、借用构造函数继承

4、原型式继承

利用一个空对象作为中介,将某个对象直接赋值给空对象构造函数的原型。

function object(obj){
  function F(){}
  F.prototype = obj;
  return new F();
}
复制代码

object()对传入其中的对象执行了一次浅复制,将构造函数F的原型直接指向传入的对象。

var person = {
  name: "Nicholas",
  friends: ["Shelby", "Court", "Van"]
};

var anotherPerson = object(person);
anotherPerson.name = "Greg";
anotherPerson.friends.push("Rob");

var yetAnotherPerson = object(person);
yetAnotherPerson.name = "Linda";
yetAnotherPerson.friends.push("Barbie");

alert(person.friends);   //"Shelby,Court,Van,Rob,Barbie"
复制代码

缺点:

  • 原型链继承多个实例的引用类型属性指向相同,存在篡改的可能。
  • 无法传递参数

另外,ES5中存在Object.create()的方法,能够代替上面的object方法。

6、寄生组合式继承

结合借用构造函数传递参数和寄生模式实现继承

讲解: 定义一个父构造函数 定义一个子构造函数,子构造函数中调用父构造函数.call 把子的this绑定到父,然后定义一个继承函数,参数分别为父子构造函数,里面内容为利用Object.create(父.prototype)创建一个父原型的副本,然后再给这个副本的constructor赋值为子构造函数,最后子原型再指向这个副本

function inheritPrototype(subType, superType){
  var prototype = Object.create(superType.prototype); // 创建对象,创建父类原型的一个副本
  prototype.constructor = subType;                    // 增强对象,弥补因重写原型而失去的默认的constructor 属性
  subType.prototype = prototype;                      // 指定对象,将新创建的对象赋值给子类的原型
}

// 父类初始化实例属性和原型属性
function SuperType(name){
  this.name = name;
  this.colors = ["red", "blue", "green"];
}
SuperType.prototype.sayName = function(){
  alert(this.name);
};

// 借用构造函数传递增强子类实例属性(支持传参和避免篡改)
function SubType(name, age){
  SuperType.call(this, name);
  this.age = age;
}

// 将父类原型指向子类
inheritPrototype(SubType, SuperType);

// 新增子类原型属性
SubType.prototype.sayAge = function(){
  alert(this.age);
}

var instance1 = new SubType("xyc", 23);
var instance2 = new SubType("lxy", 23);

instance1.colors.push("2"); // ["red", "blue", "green", "2"]
instance1.colors.push("3"); // ["red", "blue", "green", "3"]
复制代码

这个例子的高效率体现在它只调用了一次SuperType 构造函数,并且因此避免了在SubType.prototype 上创建不必要的、多余的属性。于此同时,原型链还能保持不变;因此,还能够正常使用instanceof 和isPrototypeOf()

这是最成熟的方法,也是现在库实现的方法

8、ES6类继承extends

extends关键字主要用于类声明或者类表达式中,以创建一个类,该类是另一个类的子类。其中constructor表示构造函数,一个类中只能有一个构造函数,有多个会报出SyntaxError错误,如果没有显式指定构造方法,则会添加默认的 constructor方法,使用例子如下。

总结

1、函数声明和类声明的区别

函数声明会提升,类声明不会。首先需要声明你的类,然后访问它,否则像下面的代码会抛出一个ReferenceError。

let p = new Rectangle(); 
// ReferenceError

class Rectangle {}
复制代码

2、ES5继承和ES6继承的区别

  • ES5的继承实质上是先创建子类的实例对象,然后再将父类的方法添加到this上(Parent.call(this)).
  • ES6的继承有所不同,实质上是先创建父类的实例对象this,然后再用子类的构造函数修改this。因为子类没有自己的this对象,所以必须先调用父类的super()方法,否则新建实例报错。

九、垃圾回收与内存泄漏

1. 浏览器的垃圾回收机制

(1)垃圾回收的概念

垃圾回收:JavaScript代码运行时,需要分配内存空间来储存变量和值。当变量不在参与运行时,就需要系统收回被占用的内存空间,这就是垃圾回收。

回收机制

  • Javascript 具有自动垃圾回收机制,会定期对那些不再使用的变量、对象所占用的内存进行释放,原理就是找到不再使用的变量,然后释放掉其占用的内存。
  • JavaScript中存在两种变量: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全局变量的生命周期会持续要页面卸载;而局部变量声明在函数中,它的生命周期从函数执行开始,直到函数执行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局部变量会在堆或栈中存储它们的值,当函数执行结束后,这些局部变量不再被使用,它们所占有的空间就会被释放。
  • 不过,当局部变量被外部函数使用时,其中一种情况就是闭包,在函数执行结束后,函数外部的变量依然指向函数内部的局部变量,此时局部变量依然在被使用,所以不会回收。

解决闭包造成内存泄漏的方法

解决闭包造成内存泄漏的方法如果将一个闭包函数赋值给一个变量,当不再使用时,将该变量设置为 null ,就可以释放相关的内存。

总的来说,闭包不是内存泄漏的根源,不合理的使用和管理内存才是

(2)垃圾回收的方式

浏览器通常使用的垃圾回收方法有两种:标记清除,引用计数。

1)标记清除

  • 是从根对象(比如全局对象、当前执行上下文的变量对象等)开始,遍历所有可达的对象,并标记它们为“可达”。然后,垃圾回收器会回收所有未被标记的对象。

2)引用计数

  • 另外一种垃圾回收机制就是引用计数,这个用的相对较少。引用计数就是跟踪记录每个值被引用的次数。当声明了一个变量并将一个引用类型赋值给该变量时,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就是1。相反,如果包含对这个值引用的变量又取得了另外一个值,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就减1。当这个引用次数变为0时,说明这个变量已经没有价值,因此,在在机回收期下次再运行时,这个变量所占有的内存空间就会被释放出来。
  • 这种方法会引起循环引用的问题:例如: obj1obj2通过属性进行相互引用,两个对象的引用次数都是2。当使用循环计数时,由于函数执行完后,两个对象都离开作用域,函数执行结束,obj1obj2还将会继续存在,因此它们的引用次数永远不会是0,就会引起循环引用。
function fun() {
    let obj1 = {};
    let obj2 = {};
    obj1.a = obj2; // obj1 引用 obj2
    obj2.a = obj1; // obj2 引用 obj1
}

这种情况下,就要手动释放变量占用的内存:

obj1.a =  null
 obj2.a =  null

(3)减少垃圾回收

虽然浏览器可以进行垃圾自动回收,但是当代码比较复杂时,垃圾回收所带来的代价比较大,所以应该尽量减少垃圾回收。

  • **对数组进行优化:**在清空一个数组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其赋值为[ ],但是与此同时会创建一个新的空对象,可以将数组的长度设置为0,以此来达到清空数组的目的。
  • **object****进行优化:**对象尽量复用,对于不再使用的对象,就将其设置为null,尽快被回收。
  • **对函数进行优化:**在循环中的函数表达式,如果可以复用,尽量放在函数的外面。

2. 哪些情况会导致内存泄漏(面试题-常考)

以下四种情况会造成内存的泄漏:

  • **意外的全局变量:**由于使用未声明的变量,而意外的创建了一个全局变量,而使这个变量一直留在内存中无法被回收。
  • **被遗忘的计时器或回调函数:**设置了 setInterval 定时器,而忘记取消它,如果循环函数有对外部变量的引用的话,那么这个变量会被一直留在内存中,而无法被回收。
  • **脱离 DOM 的引用:**获取一个 DOM 元素的引用,而后面这个元素被删除,由于一直保留了对这个元素的引用,所以它也无法被回收。
  • **闭包:**不合理的使用闭包,从而导致某些变量一直被留在内存当中。

js中如何模拟开启多线程

  1. Web Workers:这是 HTML5 提供的一种在后台运行脚本的方式。可以将一些耗时的计算任务放在 Web Workers 中执行,从而避免阻塞主线程。创建一个 Web Worker 时,需要创建一个新的脚本文件,然后在主线程中通过 new Worker() 来启动。
  2. setTimeout 和 setInterval:虽然它们不是真正的多线程,但可以模拟异步执行任务,将一些任务延迟执行,避免阻塞当前执行流程。
  3. 异步操作(如 fetch 、 XMLHttpRequest ):这些操作可以在后台发送请求并获取数据,不会阻塞主线程的执行。

TS

ts 跟 js有什么区别,优点和缺点

  • ts 是 js 的超集,即你可以在 ts 中使用原生 js 语法。
  • ts 需要静态编译,它提供了强类型与更多面向对象的内容。
  • ts 最终仍要编译为弱类型,基于对象的原生的 js,再运行。 2. 为什么要使用 TypeScript ? TypeScript 相对于 JavaScript 的优势是什么?

增加了静态类型,可以在开发人员编写脚本时检测错误,使得代码质量更好,更健壮。
优势:\

  1. 杜绝手误导致的变量名写错;\
  2. 类型可以一定程度上充当文档;\
  3. IDE自动填充,自动联想;

3. TypeScript 中 const 和 readonly 的区别?枚举和常量枚举的区别?接口和类型别名的区别?

const 和 readonly: const可以防止变量的值被修改,readonly可以防止变量的属性被修改。
枚举和常量枚举: 常量枚举只能使用常量枚举表达式,并且不同于常规的枚举,它们在编译阶段会被删除。 常量枚举成员在使用的地方会被内联进来。 之所以可以这么做是因为,常量枚举不允许包含计算成员。
接口和类型别名: 两者都可以用来描述对象或函数的类型。与接口不同,类型别名还可以用于其他类型,如基本类型(原始值)、联合类型、元组。

4. TypeScript 中 any 类型的作用是什么?

为编程阶段还不清楚类型的变量指定一个类型。 这些值可能来自于动态的内容,比如来自用户输入或第三方代码库。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希望类型检查器对这些值进行检查而是直接让它们通过编译阶段的检查。

5. TypeScript 中 any、never、unknown、null & undefined 和 void 有什么区别?

any: 动态的变量类型(失去了类型检查的作用)。
never: 永不存在的值的类型。例如:never 类型是那些总是会抛出异常或根本就不会有返回值的函数表达式或箭头函数表达式的返回值类型。
unknown: 任何类型的值都可以赋给 unknown 类型,但是 unknown 类型的值只能赋给 unknown 本身和 any 类型。
null & undefined: 默认情况下 null 和 undefined 是所有类型的子类型。 就是说你可以把 null 和 undefined 赋值给 number 类型的变量。当你指定了 --strictNullChecks 标记,null 和 undefined 只能赋值给 void 和它们各自。
void: 没有任何类型。例如:一个函数如果没有返回值,那么返回值可以定义为void。

6. TypeScript 中 interface 可以给 Function / Array / Class(Indexable)做声明吗?

/* 可以 */
// 函数声明
interface Say {
 (name: string): viod;
}
let say: Say = (name: string):viod => {}
// Array 声明
interface NumberArray { 
 [index: number]: number; 
} 
let fibonacci: NumberArray = [1, 1, 2, 3, 5];
// Class 声明
interface PersonalIntl {
 name: string
 sayHi (name: string): string
}

8. TypeScript 中的 this 和 JavaScript 中的 this 有什么差异?

  1. TypeScript:noImplicitThis: true 的情况下,必须去声明 this 的类型,才能在函数或者对象中使用this。
  2. Typescript 中箭头函数的 this 和 ES6 中箭头函数中的 this 是一致的。

9. TypeScript 中使用 Union Types 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属性或方法访问: 当 TypeScript 不确定一个联合类型的变量到底是哪个类型的时候,我们只能访问此联合类型的所有类型里共有的属性或方法。

function getLength(something: string | number): number {
   return something.length;
}
// index.ts(2,22): error TS2339: Property 'length' does not exist on type >'string | number'.
//   Property 'length' does not exist on type 'number'.

function getString(something: string | number): string {
   return something.toString();
}
// 公共方法和属性可以访问

可以使用类型收窄

11. TypeScript 中如何联合枚举类型的 Key?

enum str {
   A,
   B,
   C
}
type strUnion =  keyof typeof str; // 'A' | 'B' | 'C'

12. TypeScript 中 type 和 interface 的区别?

相同点:

  1. 都可以描述 '对象' 或者 '函数'\ 以及数组
  2. 都允许拓展(extends)

不同点:

  1. type 可以声明基本类型,联合类型,元组\

  2. type 可以使用 typeof 获取实例的类型进行赋值\

  3. 多个相同的 interface 声明可以自动合并\

使用 interface 描述‘数据结构’,使用 type 描述‘类型关系’

13. TypeScript 中 ?.、??、!、!.、_、 等符号的含义?**

?. 可选链 遇到 null 和 undefined 可以立即停止表达式的运行。
?? 空值合并运算符 当左侧操作数为 null 或 undefined 时,其返回右侧的操作数,否则返回左侧的操作数。
! 非空断言运算符 x! 将从 x 值域中排除 null 和 undefined
!. 在变量名后添加,可以断言排除undefined和null类型
_ 数字分割符 分隔符不会改变数值字面量的值,使人更容易读懂数字 .e.g 1_101_324。
** 求幂

15. 简单介绍一下 TypeScript 模块的加载机制?

假设有一个导入语句 import { a } from "moduleA";\

  1. 首先,编译器会尝试定位需要导入的模块文件,通过绝对或者相对的路径查找方式;\
  2. 如果上面的解析失败了,没有查找到对应的模块,编译器会尝试定位一个外部模块声明(.d.ts);\
  3. 最后,如果编译器还是不能解析这个模块,则会抛出一个错误 error TS2307: Cannot find module 'moduleA'.

19. TypeScript 中同名的 interface 或者同名的 interface 和 class 可以合并吗?

同名的interface会自动合并,同名的interface和class会自动聚合。

21. TypeScript 的 tsconfig.json 中有哪些配置项信息?

{
  "files": [],
  "include": [],
  "exclude": [],
  "compileOnSave": false,
  "extends": "",
  "compilerOptions": { ... }
}
复制代码

files 是一个数组列表,里面包含指定文件的相对或绝对路径,用来指定待编译文件,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只会编译包含在files中列出的文件。
include & exclude 指定编译某些文件,或者指定排除某些文件。
compileOnSave:true 让IDE在保存文件的时候根据tsconfig.json重新生成文件。
extends 可以通过指定一个其他的tsconfig.json文件路径,来继承这个配置文件里的配置。
compilerOptions 编译配置项,如何对具体的ts文件进行编译

22. TypeScript 中如何设置模块导入的路径别名?

通过 tsconfig.json 中的 paths 项来配置:

23 typeof 操作符可以用来获取一个变量声明或对象的类型

function toArray(x: number): Array<number> {
  return [x];
}

type Func = typeof toArray; // -> (x: number) => number[]

泛型

泛型:Generics,是指在定义函数、接口或类的时候,不预先指定具体的类型,而在使用的时候再指定类型的一种特性

也就是说,泛型是允许同一个函数接受不同类型参数的一种模版,与any相比,使用泛型来创建可服用的组件要更好,因为泛型会保留参数类型(PS:泛型是整个TS的重点,也是难点,请多多注意~)

使用场景:比如函数的返回值类型要根据输入的参数类型动态变化,这个时候就用泛型

1.使用泛型定义函数

const calcArray = <T>(data: T): T[] => {
  let list: T[] = []
  for (let i = 0; i < 3; i++) {
    list.push(data)
  }
  return list
}

const res:string[] = calcArray<string>('d') // ok

2.使用泛型定义接口

interface A<T> {
  data: T
}

const Info: A<string> = { data: '1' }

3.使用泛型定义类型别名

type Info<T> = {
  name?: T
  age?: T
}

const res: Info<string> = { name: '小杜杜' }

常用技巧

在 TS 中有许多关键字和工具类型,在使用上,需要注意泛型上的应用,有的时候结合起来可能就有一定的问题

在此特别需要注意 extendstypeofPartialRecordExcludeOmit这几个工具类型

extends

extends:检验是否拥有其属性 在这里,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字符串数组拥有length属性,但number没有这个属性。

    const calcArray = <T,>(data:T): number => {
      return data.length // error 
    }

上述的 calcArray的作用只是获取data的数量,但此时在TS中会报错,这是因为TS不确定传来的属性是否具备length这个属性,毕竟每个属性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那么这时该怎么解决呢?

我们已经确定,要拿到传过来数据的 length,也就是说传过来的属性必须具备length这个属性,如果没有,则不让他调用这个方法。

换句话说,calcArray需要具备检验属性的功能,对于上述例子就是检验是否有length的功能,这是我们就需要extends这个属性帮我们去鉴定:

    interface Props {
        length: number
    }

    const calcArray = <T extends Props,>(data:T): number => {
      return data.length // error
    }

    calcArray('12') // ok
    calcArray([1,3]) //ok
    calcArray(2) //error 

可以看出calcArray(2)会报错,这是因为number类型并不具备length这个属性

typeof

typeof关键字:获取变量或者对象的类型

const person = { name: "kevin", age: "18" }
type Kevin = typeof person;

// type Kevin = {
// 	name: string;
// 	age: string;
// }

keyof

keyof关键字: 可以获取一个对象接口的所有key值,得到key的联合类型

    interface Props {
        name: string;
        age: number;
        sex: boolean
    }

    type PropsKey = keyof Props; //name | age | sex

    const res:PropsKey = 'name' // ok
    const res1:PropsKey = 'tel' // error

    // 泛型中的应用
    const getInfo = <T, K extends keyof T>(data: T, key: K): T[K] => {
        return data[key]
    }

    const info = {
        name: '小杜杜',
        age: 7,
        sex: true
    }

    getInfo(info, 'name'); //ok
    getInfo(info, 'tel'); //error

索引访问操作符

索引访问操作符:通过 [] 操作符可进行索引访问,可以访问其中一个属性

image.png

in

in:映射类型, 用来遍历类型

image.png

infer

infer:可以是使用为条件语句,可以用 infer 声明一个类型变量并且对它进行使用。如

    type Info<T> = T extends { a: infer U; b: infer U } ? U : never;

    type Props = Info<{ a: string; b: number }>; // Props类: string | number

    type Props1 = Info<number> // Props类型: never

Partial

Partial语法Partial<T> 作用:将所有属性变为可选的 ?

    interface Props {
        name: string,
        age: number
    }

    const info: Props = {
        name: '小杜杜',
        age: 7
    }

    const info1: Partial<Props> = { 
        name: '小杜杜'
    }

从上述代码上来看,name 和 age 属于必填,对于 info 来说必须要设置 name 和 age 属性才行,但对于 info1来说,只要是个对象就可以,至于是否有name、 age属性并不重要

Required

Required语法Required<T> 作用:将所有属性变为必选的,与 Partial相反

    interface Props {
        name: string,
        age: number,
        sex?: boolean
    }

    const info: Props = {
        name: '小杜杜',
        age: 7
    }

    const info1: Required<Props> = { 
        name: '小杜杜',
        age: 7,
        sex: true
    }

Readonly

Readonly语法Readonly<T> 作用:将所有属性都加上 readonly 修饰符来实现。也就是说无法修改

    interface Props {
        name: string
        age: number
    }

    let info: Readonly<Props> = {
        name: '小杜杜',
        age: 7
    }

    info.age = 1 //error read-only 只读属性

从上述代码上来看, Readonly修饰后,属性无法再次更改,智能使用

Pick

Pick语法:Pick<T, K extends keyof T>

作用:将某个类型中的子属性挑出来,变成包含这个类型部分属性的子类型。

    interface Props {
        name: string,
        age: number,
        sex: boolean
    }

    type nameProps = Pick<Props, 'name' | 'age'>

    const info: nameProps = {
        name: '小杜杜',
        age: 7
    }

从上述代码上来看, Props原本属性包括nameagesex三个属性,通过 Pick我们吧nameage挑了出来,所以不需要sex属性

Exclude

Exclude语法:Exclude<T, U>

作用:将T类型中的U类型剔除。

    // 数字类型
    type numProps = Exclude<1 | 2 | 3, 1 | 2> // 3
    type numProps1 = Exclude<1, 1 | 2> // nerver
    type numProps2 = Exclude<1, 1> // nerver
    type numProps3 = Exclude<1 | 2, 7> // 1 2

    // 字符串类型
    type info = "name" | "age" | "sex"
    type info1 = "name" | "age" 
    type infoProps = Exclude<info, info1> //  "sex"

    // 类型
    type typeProps = Exclude<string | number | (() => void), Function> // string | number

    // 对象
    type obj = { name: 1, sex: true }
    type obj1 = { name: 1 }
    type objProps = Exclude<obj, obj1> // nerver

从上述代码上来看,我们比较了下类型上的,当 T 中有 U 就会剔除对应的属性,如果 U 中又的属性 T 中没有,或 T 和 U 刚好一样的情况都会返回 nerver,且对象永远返回nerver

Omit

Omit语法:Omit<T, U>

作用:将已经声明的类型进行属性剔除获得新类型

image.png

Exclude的区别:Omit 返回的是新的类型,原理上是在 Exclude之上进行的,Exclude是根据自类型返回的

NonNullable

NonNullable语法NonNullable<T> 作用:从 T 中排除 null 和 undefined image.png

ReturnType

ReturnType语法ReturnType<T>

作用:用于获取 函数T的返回类型。

    type Props = ReturnType<() => string> // string
    type Props1 = ReturnType<<T extends U, U extends number>() => T>; // number
    type Props2 = ReturnType<any>; // any
    type Props3 = ReturnType<never>; // any

从上述代码上来看, ReturnType可以接受 any 和 never 类型,原因是这两个类型属于顶级类型,包含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