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前端的UI设计学习之路 -- 排版

1,206 阅读5分钟

前言

大厂的项目开发很规范,人员配备很完善。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环境。小团队的前端同学多多少少都会接到页面设计的工作:或是设计整个页面,或者对细节进行调整优化。

开始的时候我很不适应,唯一的出路就是“模仿”。自己家没有设计师,只能去借力别人家的设计师了。

但不是总有合适的模板给你借鉴的,对于不断变化的需求,有时候就会滞留在设计阶段很久。

有了问题,就要解决。更进一步,不只是解决眼下的问题,而是消灭这一类的问题。

所以借此机会,对网页UI设计中牵涉到的几个方面进行一下学习和总结。

首先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排版

PS:

  1. 不涉及到素材创作,毕竟我不是真的设计师。网上素材很多,我们要做的是更好的使用它们。
  2. 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还是推理式排版,创意式排版不在本篇讨论范围之内。
  3. 仅讨论常规的网页UI设计
  4. 我总结的肯定不够全面,也不一定正确,只是提供一个思路

不保证成功,不一定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 —— 《八分》 梁文道

第一原则 - 视觉动线

在设计网页的时候,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希望用户如何阅读这个页面? 假设有5个内容A、B、C、D、E需要展示,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可以不看的?

思考这些问题,就是在思考视觉动线:引导用户的观看方式,设计视觉落点和视觉路径。

如何区分

区分不同元素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颜色、字号、内容、组织方式、背景等等:

  • 字重大、字号大的比普通的更吸引注意力;
  • 图片比文字更容易被看到;
  • 鲜艳的颜色更抓眼球。 但还不止这些。比如模块间的组合方式也是很重要的手段,后面会提到。
图片

(突出展品展示、颜色选择、添加购物车;弱化描述与其他产品的链接)

图片

(一眼就看到了百事饮料的不同规格)

过程完整

多数情况下,视觉路径完整也很重要:从哪开始,经过哪里,到哪结束。

设计好重要的元素是不够的,“红花”有了,“绿叶”也很重要。 试想页面内的模块都被你加粗加大加图片,反倒谁也突出不了,不美观也不实用。

图片

(简单罗列的页面,没有突出、没有排版,不美观也不太实用。你应该会更喜欢Netflix的页面设计。)

排版就是组织模块的艺术

页面是由模块组成的。开始构图前,首先确定好必须的模块。在整体构图完成后,可以适当增加点缀和辅助的模块。

在考虑模块的设计时,要让主要模块能得到足够的注意力,和最佳的观看体验;辅助模块可以突出主题、增强风格、增加趣味。

模块间的排版

模块间的排版里,常见的关系有:组合,对比,呼应。模块的内容、作用、风格,决定了其适合的排版方式,在设计时可以多尝试,并且平时多总结,多留心。 图片

(对于关键信息,选择了大号字体、柱状图、环状图等多种形式对比展示;对于左下角的次要信息和相似信息,选择相同的展示形式组合集中展示)

如果模块的内容相似度很高,可以做成统一样式,但是更好的方案往往是考虑不同的设计方式,区分开模块的内容,让用户也更容易使用和查找: 图片

(简单的通过颜色区分)

图片

(都是图片+文字的电影介绍,但是通过大小、字体、排列方式的不同,将整体分为了多部分,区分开了不同的内容)

模块内的排版

在设计模块内的元素组合方式时,就是各显神通的时候了。中文和西文、段落与段落、图片和文字等,可以很天马行空,但这里面也有一些设计师们总结的最佳实践。部分举例如下。

  1. 字体大的时候可以适当缩小字体间距,因为即使小间距也看得清;反之亦然;
  2. 西文段落的换行,要注意断开单词的位置;
  3. 西文的逗号、句号后面加空格;
  4. 大多数时候,左对齐比居中显示要好;
  5. 尽量少用直引号;
  6. 如果图片与文字有“分离感”,试着把将他们重叠,把文字放到图片上,降低图片的不透明度;
  7. 图片素材过多?也可以尝试部分重叠,既压缩了其占用空间,又不会显得太过重复;

总结

排版(构图)是设计的第一步。

排版时的第一原则是视觉动线的设计。视觉动线可以帮助你通过设计掌握主动权,那些感觉很乱的排版往往就是没有好的视觉动线设计。

排版说白了就是模块间和模块内的排列方式,在设计时要考虑其内容、表达意图、风格等,可以用组合、分离、呼应,或者肆意挥发你的灵感。

考虑模块间的排版方式,是为了美观、易读,让整个页面达到一种和谐的观感。多尝试和多总结是最好的办法。

流行的UI设计风格每年都在变,不变的是设计原则:更好的意图表达和更好的观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