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1,548 阅读5分钟

哈喽大家好,我是海怪。最近有人问我该如何学习 React?我觉得对 “知识的输入和输出” 这个话题还是比较有感触的,所以今天想给大家分享关于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输入

我们经常所说的“学习”其实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知识的输入,比如看文档、看视频教程、看文章。这里分享一下我对知识输入的优先级:

“问高手” 可能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一个获取知识的方法。比如前端想了解后端的数据库、Redis 的内容时,直接问后端同事会比看市面上的书、教程学得更快。

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实践。实践总结的经验可以抵得上很多书上的教条。而且你的成本也是最低的,大不了请喝杯奶茶,请吃个饭。

之后就是文档、视频、文章。因为文档一定是最正确的,所以最先看的应该是文档。对于视频,个人觉得它可以调动多个感官,可以让人更投入其中,所以在文章和视频里,我会优先看视频的教程。

最后一项才是看书,我觉得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误区:认为看书是才真的学习。我刚开始学习前端的时候,也在知乎里去搜很多关于前端的书:

推荐的《犀牛书》、《红宝书》、《蝴蝶书》、《DOM编程艺术》几乎都翻过(犀牛书翻了 1/4 就看不下去了)。但是 “看过” 不代表 “学会”,“看了” 这么多本书,唯一我还有点印象的就是《红宝书》讲的 JS 原型链和 JS 继承,别的都忘光了。

其实这么多种输入知识的方式,它们本质上都是知识的载体,本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我们更应该关注: 在不同的阶段,哪种知识载体更适合知识的获取

而书作为知识浓度和深度最高的一种知识载体,如果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和实战积累,直接看书只有两种可能:

  • 根本看不下去,就算硬着头皮看下去了,由于没有多少实践很容易就忘了
  • 看下去了,但是发现里面的东西说了等于白说,都是废话,就像刚入门前端看《红宝书》依然写不出一个商城

那这些书应该什么时候看呢? 当发现用了所有的知识载体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时就是应该看的时候

比如你发现视频教程和文章讲得都太浅了,所讲的内容你几乎都知道时,自然会发现自己面前好像有一个屏障,那么这时候就需要书本给你更大的格局、灵感和启发来突破它。**

输出 - 笔记

说到笔记,我总能想起高中时一些女生的笔记,就像下面这样有着非常标准的 h1, h2, h3 标题,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写重要和次要的内容:

我觉得这已经不是笔记了,而更像是我们程序员眼中的“文章”和“博客”。对于我来说,笔记更像是 记忆锚点,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 恢复记忆

当然,这里的恢复记忆并不是像看回放一样,而是有那种 “讲了一个 XX 东西,但是里面的细节忘了” 的感觉。

所以当在记笔记的时候不是全盘记,而是记重点就可以了。比如我之前学 Next.js 时的笔记就很简单:

也因为只需要记重点,所以记笔记也不需要精美的排版和布局,更不需要专门的软件,哪怕只有一张纸和笔就够了。

笔记还有另一个大特点就是:只有自己才能看懂自己的笔记,别人是看不懂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经历不同,导致每个人的记忆锚点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看我这篇文章的时,有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论,看完我这篇文章也只记住了标题。而对于刚上大一的同学,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学习论,那么记下来的内容自然也更详细和细节一点。

相信不少人也听过:

学习笔记就不要发出来了,水文!

也正是因为 “笔记只有自己才能看懂” 这个特性,别人看到的只是一些关键词而已,所以 “看笔记学知识” 就是一个伪命题。真正能让别人看了才能学会东西的,就是 文章

输出 - 文章

写文章的好处有太多了,比如通过整理自己的笔记,然后会更深入地挖掘某些细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再比如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等。

对于我来说,除了可以将知识分享给别人,写文章另一个大优点就是 缓解遗忘焦虑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经历:刚学会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总有种 “哪天就会忘掉” 的焦虑感。我的做法就是马上将笔记整理成文章,发布到各平台上。

这么一来,我的脑子就能腾出更多的空间来记别的东西了。这是我自己写文章的套路,从笔记过渡到文章,一步步丰富里面的细节:

笔记(大纲)-> 丰富细节 -> 添加样式/图片/代码 -> 检查错字

只要文章是有经过自己思考和总结的,那么我觉得就是一篇好的文章,总之, 慢慢积累,写了就是赚了

总结

我们常关注的 “学习” 其实也不过是输入的部分,而学习的关键更在于如何 “闭环”,也就是输出文章。或许刚开始我们写的都不是百万阅读的文章,但是这些积累也将是我们自身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