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Loop、宏任务、微任务

925 阅读6分钟

# 可以先看下这篇文章,有更好的解释: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23315304 在解释标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JavaScript的编译过程与运行机制: JavaScript引擎,不是逐条解释执行javaScript代码,而是按照代码块一段段解释执行。 一、编译阶段 对于常见编译型语言来说,编译步骤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检查->代码优化和字节生成。对于解释型语言来说,通过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得到语法树后,就可以开始解释执行了。当JavaScript解释器在构造语法树的时候,如果发现无法构造,就会报语法错误,并结束整个代码块的解析。 二、执行过程 在解释过程中,JavaScript引擎是严格按着作用域机制来执行的。JavaScript语法采用的是词法作用域,也就是说JavaScript的变量和函数作用域是在定义时决定的,而不是执行时决定的,由于词法作用域取决于源代码结构,所以JavaScript解释器只需要通过静态分析就能确定每个变量、函数的作用域,这种作用域也称为静态作用域。

下面再来谈谈标题内容:

**宏任务(macrotask):**又称为task,可以理解为每次执行栈执行的代码就是一个宏任务(包括每次从事件队列中获取一个事件回调并放到执行栈中执行)。包括:script(整个代码块),I/O,xhr,setTimeout,setInterval,setImmediate(仅Node),requestAnimationFrame(仅浏览器),UI交互事件, postMessage, MessageChannel 微任务(microtask):又称为job,可以理解是在当前 task 执行结束后立即执行的任务。包括:Promise.then catch finally, await后面代码,process.nextTick(仅Node)

注意:new Promise在实例化的过程中所执行的代码都是同步进行的,而then中注册的回调才是异步执行的。async/await底层是基于Promise封装的,所以await前面的代码相当于new Promise,是同步进行的,await后面的代码相当于then,才是异步进行的

Event Loop:JavaScript是单线程脚本语言,同一时间不能处理多个任务,所以何时执行宏任务,何时执行微任务?我们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判断逻辑存在。这个判断逻辑被称为事件循环。

1636512370(1).jpg

事件循环的过程如下:

  1. JS引擎(唯一主线程)按顺序解析代码,遇到函数声明,直接跳过,遇到函数调用,入栈;
  2. 如果是同步函数调用,直接执行得到结果,同步函数弹出栈,继续下一个函数调用;
  3. 如果是异步函数调用,分发给Web API(多个辅助线程),异步函数弹出栈,继续下一个函数调用;
  4. Web API中,异步函数在相应辅助线程中处理完成后,即异步函数达到触发条件了(比如setTimeout设置的10s后),如果异步函数是宏任务,则入宏任务消息队列,如果是微任务,则入微任务消息队列;
  5. Event Loop不停地检查主线程的调用栈与回调队列,当调用栈空时,就把微任务消息队列中的第一个任务推入栈中执行,执行完成后,再取第二个微任务,直到微任务消息队列为空;然后
    去宏任务消息队列中取第一个宏任务推入栈中执行,当该宏任务执行完成后,在下一个宏任务执行前,再依次取出微任务消息队列中的所有微任务入栈执行。
  6. 上述过程不断循环,每当微任务队列清空,可作为本轮事件循环的结束。

有几个关键点如下:

  1. 所有微任务总会在下一个宏任务之前全部执行完毕,宏任务必然是在微任务之后才执行的(因为微任务实际上是宏任务的其中一个步骤)。
  2. 宏任务按顺序执行,且浏览器在每个宏任务之间渲染页面
  3. 所有微任务也按顺序执行,且在以下场景会立即执行所有微任务
  • 每个回调之后且js执行栈中为空。
  • 每个宏任务结束后。

我们通过几个示例来加深一下理解:

setTimeout(_ => console.log(4))

new Promise(resolve => {
  resolve()
  console.log(1)
}).then(_ => {
  console.log(3)
})

console.log(2)

流程如下:

  1. 整体script作为第一个宏任务进入主线程,遇到setTimeout入栈处理,发现是异步函数(宏任务),出栈,移交给Web API处理,0秒等待后,将回调函数加到宏任务队列尾部;
  2. 遇到new Promise,入栈处理,发现是同步任务,直接执行,console输出1;
  3. 遇到then,入栈处理,发现是异步函数(微任务),出栈,移交给Web API处理,将回调函数加入微任务队列尾部;
  4. 遇到console.log(2),入栈处理,同步任务,直接console输出2, 出栈;
  5. 栈已清空,检查微任务队列;
  6. 取出第一个回调函数,入栈处理,发现是同步任务,直接console输出3, 出栈;
  7. 继续从取微任务队列中取下一个,发现微任务队列已清空,结束第一轮事件循环;
  8. 从宏任务队列中取出第一个宏任务,入栈处理,发现是同步任务,直接console输出4;

所以,最终输出结果为:1 > 2 > 3 > 4

我们先稍微改变一下:

setTimeout(_ => console.log(4))

new Promise(resolve => {
  resolve()
  console.log(1)
}).then(_ => {
  console.log(3)
  Promise.resolve().then(_ => {
    console.log('before timeout')
  }).then(_ => {
    Promise.resolve().then(_ => {
      console.log('also before timeout')
    })
  })
})

console.log(2)

最终输出结果为:1 > 2 > 3 > before timeout > also before timeout > 4

before timeout与also before timeout在4之前输出的原因是,在微任务执行的过程中,新产生的微任务会被直接添加到微任务队列尾部,并在下一宏任务执行之前,全部执行掉。
而如果在微任务执行的过程中,新产生了宏任务,则会进入到宏任务队列尾部,按照宏任务顺序在后面的事件循环中执行。

再来看一个嵌套的示例:

Promise.resolve().then(()=>{
  console.log('Promise1')  
  setTimeout(()=>{
    console.log('setTimeout2')
  },0)
})

setTimeout(()=>{
  console.log('setTimeout1')
  Promise.resolve().then(()=>{
    console.log('Promise2')    
  })
},0)

最后输出结果是Promise1 > setTimeout1 > Promise2 > setTimeout2

  1. 一开始执行栈的同步任务执行完毕,会去 microtasks queues 找,清空 microtasks queues ,输出Promise1,同时会生成一个异步任务 setTimeout1
  2. 去宏任务队列查看此时队列是 setTimeout1 在 setTimeout2 之前,因为setTimeout1执行栈一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异步执行,所以输出 setTimeout1
  3. 在执行setTimeout1时会生成Promise2的一个 microtasks ,放入 microtasks queues 中,接着又是一个循环,去清空 microtasks queues ,输出 Promise2
  4. 清空完 microtasks queues ,就又会去宏任务队列取一个,这回取的是 setTimeout2

最后来一个复杂的示例,检测一下是否真正掌握了事件循环的机制。

console.log('1');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2');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3');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4');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5')
    })
})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6');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7');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8')
})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9');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10');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11');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12')
    })
})

最终的输出结果为1,7,6,8,2,4,3,5,9,11,10,12。

看个题目:

async function a1 () {
    console.log('a1 start')
    await a2()
    console.log('a1 end')
}
async function a2 () {
    console.log('a2')
}

console.log('script start')

setTimeout(() => {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promise1')
})

a1()

le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 => {
    resolve('promise2.then')
    console.log('promise2')
})

promise2.then((res) => {
    console.log(res)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promise3')
    })
})
console.log('script end')

结果(chrome浏览器中): script start

a1 start

a2

promise2

script end

promise1

a1 end

promise2.then

promise3

setTimeout

注意:每次我们使用 await, 解释器都创建一个 promise 对象,然后把剩下的 async 函数中的操作放到 then 回调函数中。

参考文档:zhuanlan.zhihu.com/p/13636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