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必会㊙测试基础知识

243 阅读6分钟

1.0 软件的质量模型(了解)

1.1

软件质量:就是软件明确的和隐含的需求保值一致的程度

ISO9126标准

  • 功能性 | 检查业务功能是否满足需求

  • 可靠性 | 容错能力(恢复时间,恢复能力)

  • 易用性 | 看得懂,会使用

  • 效率性 | 性能(响应时间、消耗的资源,如CPU,内存)

  • 维护性 | 为后续功能的开发和维护提供便利

  • 移植性 | 软件需要在不同的软件环境下和硬件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 信息安全性 |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或者存储过程中的安全程度

1.2软件的质量分类

2.0 软件的测试用例

2.1 软件的测试用例概念

一个为了特定的目的(检验开发的代码实现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设计的文档,文档的形式可以是excel,xmind等 Test Case

2.2 模板(重点)

78ed765710de3ccc42baecf95aad0fe.jpg

 
 模块:
 测试用例所属的模块
 
 优先级:
     作用:
         体现了测试用例执行的先后顺序
         分类:高 中 低
 p0:一般是保证软件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功能,保证最基本的流程能够正常运行
 p1:次要功能,小功能
 p2:UI,边界和错误设置
 p3:错误信息较为复杂的场景,不常用的场景
 
 用例标题:
     唯一性
     见名知意
 预置条件:
     前提条件
 测试步骤:
     要求:尽可能详细
 测试数据:
     根据要求填写
 预期结果:
     根据数据和步骤,预期的结果
 测试结果:
     pass:通过
     fail:失败
     block:由于存在bug,不能继续执行填写
     na:由于环境或者资源缺失导致不能执行
 测试版本号:
     当前测试任务所用的软件版本号
 测试人员:
     测试的人员名称
 备注:
     fail:用例问题和对应的bugID需要填写
     block/na:需要在备注中填写原因

2.3测试用例的作用

  • 便于理清测试思路,确保需要覆盖测试的功能点无缺失
  • 便于估计测试的工作量
  • 便于提前准备测试数据
  • 便于把控测试的工作进度
  • 便于回归测试
  • 便于测试工作的组织,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的交接成本

3.0 等价类划分法

3.1案例一 QQ账号

6-10位自然数

6ac2bb1d3364b7c324803ae830ce552.jpg

25cbef85d6331327758f2800456d29a.jpg

3.2定义

在所有的测试中,找到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子集

3.3分类

有效等价类:满足条件的数据子集

无效等价类:不满足需求的数据子集

3.4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3.4.1需求分析

3.4.2划分等价类

有效
无效  规则、长度、类型、是否为空值、是否有重复值

3.4.3设计测试用例

3.5 案例2 邮箱登陆

07d0bc8fa0857eb17a7cc921f4f1ff7.jpg

4a8d2b3a31e88023cc080f89f31f04f.jpg

3.6使用场景

具有典型的输入框的业务场景(例:邮箱注册、用户注册等)

4.0 边界值分析法(重要)

是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

4.1边界范围的确定

选取正好等于或者刚好大于,或者正好小于边界值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4.2 图例

acdbbf363b3fd271f08381743dbc5f9.png 上点:边界上的点

内点:区间范围内的点

离点:距离上点最近的点(刚好大于,正好小于)

4.3 边界值设计用例的步骤

  • 明确需求
  • 确定有效类与无效类
  • 确定边界值范围
  • 提取数据,编写测试用例

4.4 7位====》5位

image-20210825161515894.png

image-20210825162112472.png

内点:必选,尽量选择中检范围内的

上点:必选

离点:根据开闭的情况进行选择

4.5 步骤

  • 需求分析
  • 划分等价类
  • 确定边界(上点、内点、离点)
  • 设计测试用例

4.6使用场景

存在边界
 例如9-20
 至少有10位
 大于等于
 小于等于
 等

5.0判定表 (重要)

5.1 定义

一种以表格形式表达的多条件逻辑判断工具

存在多个输入条件,多个输出结果,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组合关系

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5.2组成部分

  • 条件桩:列出当前问题中所有的条件,没有次序的影响(例如:电量状态,绿码状态)
  • 动作桩:列出当前问题中所有的可能性操作,没有次序的影响(例如:进地铁,不进地铁)
  • 条件项:列出条件对应的取值,所有可能性的真假值(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 动作项:列出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条件下,对应采取的动作结果,基于各个条件的组合得到确定的结果

5.2.1条件项的表达形式

  • 字符表达

    有效等价类 真/Y

    无效等价类 假/N

  • 数字表达

    有效等价类 真/1

    无效等价类 假/0

5.3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 明确条件桩(找到所有的输入条件)
  • 明确动作桩(找到所有的输出结果)
  • 对所有的条件桩进行全组合
  • 明确每一个组合对应的动作桩
  • 设计测试用例,每一条数据对应了一个测试用例

5.4使用条件

多条件组合

6.0 因果图

6.1展示图

image-20210825170443236.png

6.2基本符号

  • V 或 只要一个条件成立就可以
  • ^ 与 多个条件同时成立
  • ~ 非 条件成立则结果不成立,条件不成立则结果成立
  • — 恒成立 条件成立,结果成立

6.3 步骤

  • 需求分析
  • 画出因果图
  • 讲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 生成对应的测试用例

7.0 正交法

7.1 定义

用最小的测试用例获得最大的测试覆盖率

7.2 基本定义

  • 因素:条件桩,代表输入的参数条件,例如电量、绿码
  • 水平:输入参数的取值充足,无就是电量的水平

7.3使用步骤

  • 需求分析
  • 确定因素和水平
  • 确定正交表
  • 根据正交表进行测试用例的书写,一条数据就是一条测试用例

8.0 场景法

画流程图

8.1 定义

场景法,即流程图法,使用流程图来描述用户的使用场景,然后通过流程图路径来设计测试用例

8.2 案例 点外卖

8.3 使用的测试阶段

  • 集成测试
  • 系统测试
  • 验收测试

8.4 使用步骤

  • 需求分析
  • 绘制流程图
  • 根据流程图的每一条路径进行设计测试用例

9.0 错误推测法

9.1 定义

根据经验和智慧进行分析,推测出程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9.2 使用场景

同类型产品、任务紧

10.0 测试用例方法总结

  • 具有输入功能,但是功能之间没有组合关系,等价类
  • 输入具有边界,例如长度,边界值
  • 具有多输入,多输出,输入和输出之间具有组合关系,判定表、因果图
  • 用最小的测试用例覆盖率最高时,正交表
  • 多个功能之间的组合测试,场景法
  • 错误推测法做进一步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