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I模型简介:
OSI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即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 SI 参 考 模 型 : 应 用 层 表 达 层 会 话 层 传 输 层 网 络 层 数 据 链 路 层 物 理 层 ]()
特点:
OSI每层都有自己的功能集
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靠
上层依赖于下层,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1、应用层
应用层的作用主要是为应用程序提供接口,从而使得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HTTP、FTP、SMTP、Telnet、DNS等
2、表达层
表示层的功能:
数据的解码和编码
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表示层是各节点应用程序、文件传输的翻译官
3、会话层
会话层的作用主要是建立、维护、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的责任主要有:
对话控制
同步
4、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建立端到端的连接,负责数据在端到端之间的传输
传输层通过端口号区分上层服务
5、网络层
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
负责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负责数据传输的寻径和转发
6、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决定数据通讯的机制,差错检测
提供对网络层的服务
7、物理层
物理层的主要作用是负责二进制信号在物理线路上的传输。
物理层是不提供数据的纠错服务的,但是在物理层上能对数据的传输速度作一定的控制,并能监测数据的出错率。
在物理层传输电气信号的载体我们称之为位流或比特流。
8、总结各层之间的联系
二、TCP/IP五层模型
1、应用层:对应OSI模型中应用层、表达层、会话层
常用协议:HTTP、Telnet、FTP、TFTP、DNS、SMTP
2、传输层:对应OSI模型中的传输层
常用协议:TCP、UDP、SIP、H323、;常用设备有四层交换机、四层路由器
3、网络层:对应OSI模型中的网络层
常用协议:IP、ICMP、RIP、ICMP;常用设备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4、链路层:对应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常用协议:ARP、RARP、IEEE802.3、PPP、CSMA/CD;网桥、以太网交换机、网卡
5、物理层:对应OSI模型中的物理层
常用协议:FE自协商、Manchester、MLT-3、4A、PAMS;常用设备有中继线、集线器、双绞线
6、不同协议的解读
1、TCP和UDP是两种最为著名的运输层协议,二者都使用IP作为网络层协议。
2、虽然TCP使用不可靠的IP服务,但它却提供一可靠的运输层服务。
3、UDP为应用程序发送和接收数据报。一个数据报是指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一个信息单元。但是与TCP不同的是,UDP是不可靠的,它不能保证数据报能安全无误地到达最终目的。
4、IP是网络层上的主要协议,同时被TCP和UDP使用。TCP和UDP的每组数据都通过端系统和每个中间路由器中的IP层在互联网中进行传输,上图中给出了一个直接访问IP的应用程序。这是很少见的,但是也是可能的(一些较老的选路协议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实现的。当然新的运输层协议也有可能使用这种方式)。
5、ICMP是IP协议的附属协议。IP层用它来与其他主机或路由器交换错误报文和其他重要信息。尽管ICMP主要被IP使用,但应用程序也有可能访问它。后续讲到的Ping和Traceroute都使用了ICMP。
6、IGMP是Internet组管理协议,它用来把一个UDP数据报多播到多个主机。
7、ARP和RARP是某些网络接口(如以太网和令牌环网)使用的特殊协议,用来转换IP层和网络接口层使用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