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人生】从编程到柏拉图,对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

530 阅读1分钟

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感到烦躁,学东西也觉力不从心,想来,是该向内索求了。

忽然想起大学曾看过的一个公开课,复旦大学丁耕教授讲的《理想国》系列,便又准备重新看一遍,有很多当时不理解的,现在竟渐渐有点豁然开朗了。

其中,在《洞喻》那一章,冲击性比较大。

那简单先说下洞喻:

前提:你和你的伙伴,生下来就被束缚着,只能看墙壁,你们所能见到的新鲜事物,就是墙壁上的倒影(如下图)。

在你们当中,有人知道瓶子过了,是马,马过了是圈,这样其他人就会觉得,这个人很聪明,都听他的。

突然有一天,你转向了(没有理由),挣脱了桎梏,你看见了后面的火光及来来回回的人,首先你会眼睛不舒服,感觉到不适应,然后你会慢慢的发现,原来之前你们相信的实物只是倒影,只是虚拟的影像。

你摸索着往上爬,惊喜的发现有一个出口,然后,你出去了,发现外面的世界非常的宽广,你沉醉了。

这时,你会怎么选,会回去吗?

再加一个前提,外面的世界就你一个人,你会回去吗?

洞喻---柏拉图

洞喻·柏拉图

写到这里,感觉很有趣,更有趣的是丁教授更深层次的讲解,有兴趣的可以去详细了解下。

那么,和编程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出洞的人,在柏拉图那里叫哲学家,所需要做的,并不是去给洞里的人说有外面的世界,带领大家出洞,因为大家都不会相信你;他要做的是在洞里当王。

编程也一样,当你技术已经到达一个高层次,就很难和低层次的沟通(抛开利益驱使)。

编程做到出洞,需要努力,虽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也需要契机,契机会让你顿悟。

或许某天,你有了新的认知,看待世界的眼光会不一样。


结语

回顾这些天不在状态,其实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技艺再高只是匠人,也无法明白生命的真谛。

三个阶段,一直循环着:

学习期 -> 烦躁期 -> 向内索求期

也不是想写什么鸡汤,现在想做的就是不要停止探索,不要失去热爱挑战的心。

这样会有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