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字节提前批前端一面的我,本着可以咕咕但不能一直咕的想法,结合之前做的笔记和新鲜出炉的面试经验想和大家聊聊看我近期找工作+实习+字节前端提前批面试一面的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和我一样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可能性的屏幕前的你。:)
关键词:找工作、实习、面试
找工作篇
前期准备工作
确定自身定位
1.弄清楚我想要一份什么工作?
我的定位比较明确,大二下开始接触前端,后端也有所涉猎,前前后后一年多下来通过大大小小的项目在大三上认识到自己更喜欢前端,所以开始有意识的向这方面深入发展。
2.我想要去哪个城市的哪个公司实习/工作?
如果是假期实习的话个人觉得不用太考虑公司离学校的距离,但是要看重实习公司性价比,大公司有”大“的镀金,小公司也有小公司大量需求的锻炼,但是无论选择什么,都记得爱岗敬业以及积极总结更新每日的工作和学习。但如果是第一份正式工作的话建议考虑好城市和公司,也就是要掂量你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让你在公司收获到什么。
个人认为如果敲定毕业就工作,实习和项目经验越早积累开始越好。
如果敲定读研之后就工作,可以在备战考研之前给自己安排一段对应岗位的实习经历。
贴一段前端大牛Winter的选择公司时的思考:
”我主要看两点:一是这家公司对你的成长有多大帮助,二是这家公司能让你发挥多大的才能。其实大家平时比较关心的晋升、薪资,都包含在这两点里面。你想想,如果一家公司能让你成长,本身对你来说价值就会很高,如果一家公司能让你的才能得以发挥,也不可能给一份太离谱的薪资。
我觉得一般来说,在大公司工作会得到更好的成长,你可以看到很多比你级别更高的人是怎样做事情的。有时背靠大公司的资源,你可以做很多在你的级别本来做不好的事情,这本身对成长非常有帮助。但相应的,在大公司又很难得到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多事情可能在你做到一半的时候,又会转交给别的团队。
而在小公司就是有更好的才能发挥的空间——发挥就是给你多大的权利去做事情。由于公司人比较少,资源也有限,可能经常会出现能力不够用的情况,在小公司没有人挑战你,因为有太多事情需要有合适的人去定。怎样在这种环境下解决问题,就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但小公司对个人发展来说是有一定缺陷的,因为自己的视野会受到限制,看到的事物不够广阔,很多东西可能都是小团队自己打磨出来的。
大公司基本上是种稻子,小公司是收稻子。但是,从大公司到小公司是比较容易的,但小公司想要转大公司是很难的。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自己比较倾向于成长,所以去的都是一些适合自己的大公司,将来才有可能去做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3.该工作需要哪些知识储备?
这里推荐先解决问题1和2,如果说能给出1和2尤其是1的明确答案,可以上牛客网找对应公司对应岗位的近期面经。或者boss直聘上直接去搜索想要的工作看对应的要求是什么,根据需求提前认真准备。
当然,上述这些的前提是你需要对你的工作所需的技术栈基础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且深入的理解。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不稳则大厦将倾,所以如果大家对事业有明确追求,建议早早打好地基,打好地基,打好地基;还有就是务必提前准备岗位对应可以运用到实际业务中的算法,算法,算法。
4.哪些平台可以帮助我找到心仪工作?
①牛客网
②学长学姐或者网上自行寻找的合适内推(比较靠谱,但是需要自行寻找)
③心仪公司的招聘网站
④Boss直聘
我的话是利用牛客刷面经,利用Boss投简历,说说我对Boss的看法:
优点:可以直接和招人方以聊天的方式沟通以及面试
缺点:可能会遇到一上来还没了解清楚就要简历的情况,如果是的话要当心对方是不是在套你的简历完成kpi然后你的简历石沉大海;也有可能遇到第三方中介谎报招人信息,比如工资虚高等。
制作对应简历
简历往往决定潜在面试官对你的第一印象,所以大家在各大平台上投放之前记得好好准备自己的简历哦。大家不妨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招人方你会希望在简历上看到什么,看到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面试官提问的内容。我填写的是对应招聘要求的我会的技术栈及对应能力,并且把负责或者自己做过的项目贴上去写好在项目中负责的内容及担任的角色。有项目的同学可以注意项目顺序,把你最认真最有的说又和岗位对口的项目往前放,但是注意不要放自己不太了解的只是挂名而没有产出的项目。
推荐网站:超级简历
面试中
一定记得提前半小时面试调试好视频和音频,并做好网络环境的测试,不要忘记了再帅气美丽的自己也需要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来彰显你对面试的认真,以及,提前五分钟到场,看向面试官并记得保持微笑:)对于我个人来说,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假设摄像头背后的不是面试官而是一位故交或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咪,和故友聊技术或是和小猫咪聊技术(误)就不会紧张啦也会笑的很自然
表现得真诚友善,有礼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别忘记沟通是交互的过程,我们也可以试着引导面试官朝自己熟悉擅长并且是他们所需要的领域提问,有来有往,不卑不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是在向面试官证明能力而不是多余的解释。换位思考很重要。以下是我找到的一些面试官的“现身说法”可供参考。
遇到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如何处理
作者:python老张
链接:zhuanlan.zhihu.com/p/75345762
在开始讲解之前,先纠正一个误区,那就是对于一场面试而言,最后的结果**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面试当中的问题是否都回答了上来。能不能录取和是否回答出所有问题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换句话说,我自己经历过的,无论是面试也好,还是面别人也罢,问题没答上来通过的,都答上来没通过的情况太多太多了。
所以对待面试当中回答问题这件事情,**可以稍微放平常心一点,不要过于以回答问题为导向。**因为很有可能, 你像是背书一样回答出问题之后,面试官反而扣分更多。
好了,下面我将从具体操作的角度讲讲该怎么做
一.
保持冷静,搜集信息
这是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在面试的时候难免紧张,如果面试官的提问一下子毫无头绪,肯定会更加紧张。所以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千万不能自乱阵脚。
当然,只冷静是不够的。冷静下来之后,有一件事一定要做,那就是再分析一下面试官的问题,看看有没有理解错,有没有什么信息缺失
除了确认题意之外,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询问搜集一些信息。如果是算法题的话,可以试着问一下数据的范围和时间的限制。数据范围和时间限制有了,基本上就可以确定算法的复杂度了,复杂度确定了可以大大缩小算法的范围,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
二.
杜绝沉默,适当表达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在面试的时候不把问题完全想出来,或者是不想到最优解就不肯罢休。我自己之前有段时间也这样,有时候能想到解法,但是自己感觉不是最优解,我就会一直想,一直到想出来才跟面试官说。
后来当我自己成了面试官之后,我发现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因为你不说话面试官并不能知道你的状态,他不知道你是完全没有思路,还是说已经有了想法,还是已经有了一个近似的解法。他得不到反馈,他就不能对你的能力和价值进行评估,所以直到最后一刻才开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你要把面试当做一次探讨和沟通,即使一时没完全给出答案,也可以和面试官探讨,阐述你不成熟的想法、思路以及困惑。**很多时候面试官的问题只是为了考察你具体的某个点,只要你答到了,哪怕题目没有完全解开也没有关系。有时候,你的想法可能面试官也没有料到,他会和你一起探讨,探讨的过程当中,也一样能够体现你的价值。
所以不要吝啬开口,勇敢地表达你的想法,哪怕思路不成熟,哪怕只是隐约知道怎么做,也可以试着和面试官分享。
三.
回避问题,展示自己
如果面试官问的并不是一个问题或者算法的解决思路,而是一个具体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你又刚好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的确比较棘手,因为你既不知道答案,也没有办法聊聊思路、旁敲侧击。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你用一点技巧,回避这个问题了。
首先,**你需要先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不知道的或者比较模糊的最好别说。**因为技术领域的概念比较多,很多名称比较近似,但南辕北辙,所以强行作答很有可能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事情,这是面试的大忌。知道多少说多少,可是万一实在不知道或者想不起来了,怎么办呢?
想不起来,就是想不起来,千万不要撒谎。但是不撒谎并不意味着没有回旋的余地。你可以说,这个技术平时用的不多,我们某某领域,我对XX技术比较熟,不然我给你讲讲吧。
不要小看了这一小段话,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一句话当中包含了很多内容。首先,你诚实地告知了面试官,这个问题可能答不上来。然后你告诉了面试官,虽然问题答不上来,但是你知道这个技术或者这个问题是什么方向的。最后你给了一个解决方案,虽然我不知道A,但是我知道近似的B,也能起到近似的效果。
只要这里的A和你提供的B没有太大的出入,一般来说都没有问题。如果实在连近似的答案也没有,那么只能强行讲一些自己擅长的方向了。
比如问你数据库,你实在没用过,强行说自己对JVM很熟悉,也不是不可以。至少要比一句我不知道要好得多。
为什么说要证明而不是过多解释
作者:药店飞龙
综合起来一看,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以为的加分项,其实在面试官眼中是减分项。当时的自己私以为,遇到问题要积极的解释,尽管对自己不利的问题,也要想方设法的变得对自己有利。其实真相是,在面试过程中,最不需要的就是解释!遇到问题,尽可能的证明就好!解释和证明往往就是一念之差。
面试官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并不太愿意相信面试者解释的东西。就像我面试时,面试官问工作经验(技能)问题。我一味在强调行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差别及利弊,并没有及时向面试官证明自己的通用技能多么熟练。这让面试官觉得听了一大堆下来,感觉特别虚,并没有获取什么有效信息。而我自己讲了一大通,自己爽了,信心增加了。但归根结底只是讲了一个所谓的道理而已!
同理,我遇到的那位应届生弟弟和我以前的情况是一样的。我问他在新媒体领域的优势,他大可不必讲那么多案例。只需要实实在在的证明自己的优势即可。但他并没有...
OK,两场面试,只希望讲清一件事儿。那就是在面试过程中,千万别想着通过自己的口才和语言,去改变面试官的思想,这很容易适得其反!针对不同的问题,只需要老老实实的回答问题即可。尽可能的去证明自己的能力,用扎扎实实的实力去征服面试官。
作为一名经历过500+面试的过来人,真诚的告诉大家。面试是一场交流,是一场互动。不必太过迷信所谓的面试技巧,这些技巧在牛逼的面试官(当然不是我)面前,真的不堪一击。它没有帮助到你,反而会让你落得一个油腻的名头。
最后再分享一点给广大面试者,你们往往回答一个问题,无论说的多么太花乱坠,面试官总会抓住一两个关键词,而这一两个关键词足以判定你的整篇回答是否靠谱。如果面试官在你的回答中,连一两个关键词都抓不住的话,那这道题只能是零分。
愿世间面试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实习篇
我到底想要怎样度过实习啊?
做好任务所需时间评估
这算是我觉得我目前为止在实习期间培养起来的一个很棒的习惯。起先是因为项目组老大的要求,我需要对每天的工作做一个表格式的汇报,慢慢的也就习惯了这种汇报也发现了这类汇报的好处。
对开发人员来说养成任务优先级与任务所需时间的预判可以很好的提升工作效率。准时或提前完成任务,然后有更多时间做其他想做的事(学习、娱乐、锻炼等其他让生活更美好的可爱之事),幸福指数上升~形成积极的闭环正反馈。
积极复盘总结每天的收获
工作日三省吾身:我今天在公司都干嘛了?对应着哪一块的知识?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工作前期有感觉一点点吃力,感觉时间被填满了不像在校期间有自己的大片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后来想到其实自己应该利用好环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沉浸在时间被工作填满的悲伤里。所以开始了内在驱动,也就是以上说的工作日三省吾身~
蹭大佬
是的,就是蹭行业前辈的技术和心得。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个人感觉学习的最快方式就是找到你能找到的最优秀的人并把他身上的良好习惯与特质内化成自己的。 可以暗暗学习,也可以试着积极主动~应该都会有不错的收获。
有惊有喜有收获的字节前端面试分享~
前记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哼着小曲”今天天气好晴朗,适合console.log,console.log“准备去实习公司和bug斗智斗勇时接到了一封神秘电话”同学你好,这里是字节跳动,你看你有时间安排字节前端提前批面试吗?“……“姐姐我先考虑下,明天中午12点前给您答复”故事由此拉开序幕。
正篇
是的,我的答复是好。为什么说要考虑一下呢?因为知道字节需要一上来就手撕代码,而我有一段时间没有训练过了,算法也还处于准备阶段,所以囊中羞涩。那为什么还是去了呢?是因为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想感受下大厂真实的面试氛围(当然这个可能也因面试官而异,我遇到的一面的面试官很有耐心也很有风度,撕不出来也没有急躁的让你下一个,不过与此同时意味着你需要主动把控时间了)。是的,手撕业务和算法是逃脱不掉的~所以好好修炼吧 列一下我一面的流程可供参考,2021.7.30.13:56-14:50
1.自我介绍
2.项目中使用到的框架对比
3.项目中使用到的某个属性你说说看(flex)
4.如何利用flex实现3列布局,左右两栏内容靠左和右,中间内容居中
5.手撕环节1: 需求=>
let arrayA = [{
id: 1,
tag: 'aa',
value: '1'
}, {
id: 2,
tag: 'bb',
value: '2'
}, {
id: 3,
tag: 'aa',
value: '3'
}……]
//arrayA转化成objB
let objB = {
aa: [{
id: 1,
tag: 'aa',
value: '1'
}, {
id: 3,
tag: 'aa',
value: '3'
}]
bb: [{
id: 2,
tag: 'bb',
value: '2'
}……]
}
6.聊聊看你逛博客时遇到的印象深刻的知识点
7.手撕环节2:实现链表判断有没有环
8.反问环节
个人感觉面试官除了你对答案的表述外也会比较留意你回答问题的思路与态度,当然了,当我在反问环节问“面试官您对我的这次面试有什么反馈?”面试官笑着回答说:“我们注重求职者的编码能力,思路很重要,但是结果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懂了吧铁子们。还是要养成手撕代码的好习惯呀~ 面试中遇到的问题会结合可能的业务场景系统整理好放在下一篇博客里(注入一个promise,时机成熟自会返回合理结果哈哈)
后记:为什么说有惊有喜有收获?
因为提前批校招面试可以说是不在我的计划范围内,我的近期目标是通过实习实战加深对前端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认真把项目前端部分做好,远期目标才是大厂的求职。所以这通电话可以说是完全超出我的计划范围,保证实习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我的基础知识和算法能准备到什么程度?这是”惊“;但”喜“的是这通电话让我看到自己更大的可能性,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督促:对自己喜欢的事业还是要更加积极努力才好!
字节给出的结果会是如何我不知道,但是确切的结果就是我加快了我巩固地基,查缺补漏,复盘项目的进度,又涨了不少知识的同时也让我的工作和生活更有节奏起来,更主动的在工作里学习,更积极的学习运用到工作里,保证工作学习两不误,算是形成了一个更美好的闭环正反馈吧~
特别鸣谢
谢谢一直督促我更新博客记录所得的小伙伴们,拖更的日子里其实也有一直认真学习思考,但是确实好记性不如云数据哈哈,而且分享到云如果可以帮助到其他有需求的小伙伴就更棒啦!所以,嗯,我会尽量把在不同业务场景里的所得或者新的收获在下班后整理好及时分享给大家。
后续会陆陆续续更新算法和前端基础知识在具体业务中的运用及理解,咱一起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