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为什么我开始思考“痛感”?起因源于一则更新的播客—— Ep 31. 架构设计与 12fallacy(下)。
播客中谈论到,在我们讨论方案的时候,往往几个小时都讨论不出结果,问题在于每人对于好的方案的定义是不明确的。
引子:我们先要思考什么是好的方案,好在什么地方,没有明确定义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为什么是“痛感”?
因为在记忆中,我最先想到的东西就是它,可以说我一切的自驱力都来源于它。
我常常陷入一种想要却又无力的一种状态。在我的反思中,一直是痛感才能使我够自驱。如果不能够自驱,说明痛感还不够,即使你把痛感提前了。
如何将“痛感”提前?
保持危机意识,时常想想自己要被淘汰了吗?
保持信息同步,坚持阅读习惯,你如果观察过一些人就会发现他们都会阅读大量的信息。
如何加深“痛感”?
我们来回想一下,如果有一个问题,你不得不解决,而你又解决不了。此刻你是不是会感受到“痛感“强烈。
为什么此刻你的“痛感“会强烈? 因为这是人的本能,人是会趋利避害的。而你没办法避免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后果你无法接受,所以此刻你会感受强烈。
我们再来观察一个事例,一个人刚开始接触到一个领域,而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个人逐渐熟练的掌握这份工作的日常。随着越来越熟练,每天重复的做自己已经掌握的工作,感觉不到增长,会开始产生厌恶心理,从而产生”痛感“。
至此,我们已经了解到人是会趋利避害的,那怎样利用它,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呢? 我们可以告知大脑”痛感“是有利的。比如我又感受到”痛感“了,说明我在向前迈步,让大脑相信”痛感“是有利的。
如果一项技能量化后是10小时掌握,那我们可以缩短掌握的时间,让剩余的时间”熟练“重复,从而产生”痛感“。 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大脑,我们需要常常保持一直”熟练“重复的状态(不同技能),就可以获得”痛感“,从而达到自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