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对比

308 阅读2分钟

OSI参考模型是理论研究;

TCP/IP模型是现实生活使用的模型

TCP/IP模型

  • 应用层:包含了先前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
  • 传输层:
  • 网际层:
  • 网络接口层:包含了先前的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TCP/IP协议栈

  • 应用层:HTTP、FTP、DNS
  • 传输层:TCP、UDP
  • 网际层:IP
  • 网络接口层:Ethernet、ATM、Frame Relay

共同点

  • 都分层
  • 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
  • 可以实现异构的网络互联,不同生产商生产的设备均可以进行通信

不同点

  • OSI定义的三点:服务 协议和接口
  • OSI先出现,参考模型先于协议发明,不偏向特定的协议
  • 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易购网互联的问题,将IP作为重要的层次
  • 在网络层方面,ISO/OSI参考模型使用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两种方式;TCP/IP模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在传输层方面ISO/OSI参考模型使用面向连接的方式,TCP/IP模型使用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方式;

补充

  • 面向连接:面向连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只有建立连接成功之后,才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数据的传输,第三阶段,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
  • 无连接:无连接不涉及面向连接那么多的阶段,直接进行数据的传输

五层参考模型(支持了OSI和TCP/IP的优点)

  • 应用层:支持各种网络的应用 FTP、SMTP、HTTP
  • 传输层:进程和进程之间的数据传输 TCP、UDP
  • 网络层: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分组路由和转发 IP、ICMP、OSPF等
  •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文组装成帧 Ethernet、PPP   头部和尾部均需要添加信息
  • 物理层:比特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