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
什么是微服务和微服务架构?
这里引用ThoughtWorks 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Martin Fowler说的话:
就目前来说,对微服务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但通常而言,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架构风格,它提倡将单一的应用程序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每个服务运行在其独立的自己的进程内,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置,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服务之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HTTP)互相沟通,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的业务进行构建,并且能狗被独立的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另外,应尽量避免统一的,集中式的服务管理机制,对具体的一个服务而言,应该根据业务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语言,工具(Maven)对其进行构建,可以有一个非常轻量级的集中式管理来协调这些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来编写服务,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存储。
在我看来:
微服务就是一个个单一的服务,比如说在医院中,分为很多科室:牙科,脑科、心脏科等等,这些科室负责不同的病情:牙科负责牙齿类疾病,脑科负责脑部疾病,心脏科负责心脏方面的疾病。这些科室就是一个个不同的微服务;医院就相当于注册中心,用来管理这些微服务;而病人就相当于消费者。
进一步理解:
微服务强调的是服务的大小,它关注的是某一个点,是具体解决某一个问题/提供落地对应服务的一个服务应用,狭义的看,可以看作是IDEA中的一个个微服务工程,或者Moudel,一个Moudel就是一个微服务。
微服务化的核心就是将传统的一站式应用,根据业务拆分成一个一个的服务,彻底地去耦合,每一个微服务提供单个业务功能的服务,一个服务做一件事情,从技术角度看就是一种小而独立的处理过程,类似进程的概念,能够自行单独启动或销毁,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
微服务基础架构
微服务的特点
优点
- 单一职责原则;
- 每个服务足够内聚,足够小,代码容易理解,这样能聚焦一个指定的业务功能或业务需求;
- 开发简单,开发效率高,一个服务可能就是专一的只干一件事;
- 微服务能够被小团队单独开发,这个团队只需2-5个开发人员组成;
- 微服务是松耦合的,是有功能意义的服务,无论是在开发阶段或部署阶段都是独立的;
- 微服务能使用不同的语言开发;
- 易于和第三方集成,微服务允许容易且灵活的方式集成自动部署,通过持续集成工具,如jenkins,Hudson,bamboo;
- 微服务易于被一个开发人员理解,修改和维护,这样小团队能够更关注自己的工作成果,无需通过合作才能体现价值;
- 微服务允许利用和融合最新技术;
- 微服务只是业务逻辑的代码,不会和HTML,CSS,或其他的界面混合;
- 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的存储能力,可以有自己的数据库,也可以有统一的数据库;
缺点
- 开发人员要处理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
- 多服务运维难度,随着服务的增加,运维的压力也在增大;
- 系统部署依赖问题;
- 服务间通信成本问题;
- 数据一致性问题;
- 系统集成测试问题;
- 性能和监控问题;
微服务技术栈
一张图:
一个表格:
一个解释:微服务技术栈详解
微服务框架
SpringCloud Spring Cloud作为一个微服务的开发框架,包括了很多的组件,另外Spring Boot为Spring Cloud提供一个简化基于Spring的开发环境,可以适应Spring Boot快速开发单个微服务。 Dubbo Dubbo是一个阿里巴巴开源出来的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透明化的RPC远程服务调用方案,以及SOA服务治理方案。其核心部分包含:
- 远程通讯:提供对多种基于长连接的NIO框架抽象封装,包括多种线程模型,序列化,以及“请求-响应”模式的信息交换方式。
- 集群容错:提供基于接口方法的透明远程过程调用,包括多协议支持,以及软负载均衡,失败容错,地址路由,动态配置等集群支持。
- 自动发现:基于注册中心目录服务,使服务消费方能动态的查找服务提供方,使地址透明,使服务提供方可以平滑增加或减少机器。
Spring Cloud VS Dubbo
- 服务调用方式 dubbo是RPC springcloud Rest Api
- 注册中心,dubbo 是zookeeper springcloud是eureka,也可以是zookeeper
- 服务网关,dubbo本身没有实现,只能通过其他第三方技术整合,springcloud有Zuul路由网关,作为路由服务器,进行消费者的请求分发,springcloud支持断路器,与git完美集成配置文件支持版本控制,事物总线实现配置文件的更新与服务自动装配等等一系列的微服务架构要素。
一个关于Spring Cloud和Dubbo很有意思的比喻,使用Dubbo构建的微服务架构就像组装电脑,各个环节的可选自由度很高,但是最终结果很有可能因为一条内存质量不行就点不亮了,但是如果是一个高手,这一切都不存在问题。Spring Cloud就像品牌机,在Spring Source的整合下,做了大量兼容性的测试,保证了机器拥有更高的稳定性,但是如果要在使用非原装组件外配件时,需要对配件足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