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学习时间:kotlin命令设计模式

696 阅读3分钟

命令模式的应用实例

img

模式的结构

命令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1. 抽象命令类(Command)角色:声明执行命令的接口,拥有执行命令的抽象方法 execute()。
  2. 具体命令类(Concrete Command)角色:是抽象命令类的具体实现类,它拥有接收者对象,并通过调用接收者的功能来完成命令要执行的操作。
  3. 实现者/接收者(Receiver)角色:执行命令功能的相关操作,是具体命令对象业务的真正实现者。
  4. 调用者/请求者(Invoker)角色:是请求的发送者,它通常拥有很多的命令对象,并通过访问命令对象来执行相关请求,它不直接访问接收者。

先看简单的例子:对机器人下命令

先建个对象

/**
 * @author 鸣人
 * @email huanghao@haioupai.com
 * @date 2021/4/6
 * @describe 机器人命令抽象
 */
interface RobotCommand {
    fun execute()
}

具体的命令

//跳舞
class DanceCommand(robot:Robot):RobotCommand {
    private var robot:Robot?=null
    init {
        this.robot=robot
    }
    override fun execute() {
        robot?.dance()
    }
}

//拥抱
class HugCommand(robot:Robot):RobotCommand {
    private var robot:Robot?=null
    init {
        this.robot=robot
    }
    override fun execute() {
        robot?.hug()
    }
}

//吻
class KissCommand(robot:Robot):RobotCommand {
    private var robot:Robot?=null
    init {
        this.robot=robot
    }
    override fun execute() {
        robot?.kiss()
    }
}

//睡觉
class SleepCommand(robot:Robot):RobotCommand {
    private var robot:Robot?=null
    init {
        this.robot=robot
    }
    override fun execute() {
        robot?.sleep()
    }
}

请求者

/**
 * @author 鸣人
 * @email huanghao@haioupai.com
 * @date 2021/4/6
 * @describe
 */
class User:RobotCommand {
    private var cmds= mutableListOf<RobotCommand>()
    /**
      * @UpdateDate: 2021/4/6 10:25
      * @Description:添加一个命令
      * @Author:鸣人
     */
    fun add(command: RobotCommand){
        cmds.add(command)
    }

    /**
      * @UpdateDate: 2021/4/6 10:26
      * @Description:清楚所有命令
      * @Author:鸣人
     */
    fun clear(){
        cmds.clear()
    }

    override fun execute() {
        for(index in cmds){
            index.execute()
        }
    }
}

实现者

class Robot(name:String) {
    fun kiss(){
        println("开始亲吻。。。。。")
    }
    fun hug(){
        println("开始拥抱。。。。。")
    }
    fun dance(){
        println("开始跳舞。。。。。")
    }
    fun sleep(){
        println("开始陪睡。。。。。")
    }
}

单元测试一波

class ExampleUnitTest {

    @Test
    fun paly() {
        val user=User()
        val robot=Robot("小美") //一个名为小美的机器人
        user.add(DanceCommand(robot))
        user.add(HugCommand(robot))
        user.add(KissCommand(robot))
        user.add(SleepCommand(robot))
        user.execute()
    }
}

结果:
开始跳舞。。。。。
开始拥抱。。。。。
开始亲吻。。。。。
开始陪睡。。。。。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总结:

命令模式的主要优点如下。

  1. 通过引入中间件(抽象接口)降低系统的耦合度。
  2. 扩展性良好,增加或删除命令非常方便。采用命令模式增加与删除命令不会影响其他类,且满足“开闭原则”。
  3. 可以实现宏命令。命令模式可以与组合模式结合,将多个命令装配成一个组合命令,即宏命令。
  4. 方便实现 Undo 和 Redo 操作。命令模式可以与后面介绍的备忘录模式结合,实现命令的撤销与恢复。
  5. 可以在现有命令的基础上,增加额外功能。比如日志记录,结合装饰器模式会更加灵活。

其缺点是:

  1. 可能产生大量具体的命令类。因为每一个具体操作都需要设计一个具体命令类,这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2. 命令模式的结果其实就是接收方的执行结果,但是为了以命令的形式进行架构、解耦请求与实现,引入了额外类型结构(引入了请求方与抽象命令接口),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难。不过这也是设计模式的通病,抽象必然会额外增加类的数量,代码抽离肯定比代码聚合更加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