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和app通讯方式
- 前端通知客户端:拦截
- 客户端通知前端:注入
前端通知客户端
在H5页面里触发链接跳转,App Webview检测到链接跳转再进行拦截,因此可以通过URL上携带参数来告知App下一步应该做些什么。
import React, { Component } from "react";
export default class App extends Component {
componentDidMount() {
location.href = "lsbox://toast?msg=页面加载完毕"; // 通知App
}
render() {
return (
<div className="app">
<button type="button" onClick={this.openMask.bind(this)}>点它</button>
</app>
);
}
openMask() {
location.href = "lsbox://mask?toggle=1"; // 通知App
}
}
以上执行了location.href = "lsbox://mask?toggle=1"来通知App打开遮罩层
- lsbox:前端和客户端统一定义链接跳转的协议(喜欢怎样定义协议都行)
- mask:App需要执行的动作(喜欢怎样定义动作都行)
- toggle=1:动作执行参数(自定义参数,用于告知App怎样做)
客户端通知前端
注入一些全局方法,App Webview直接操作全局方法来控制H5页面,使用window.handleFunc = function() {}这样的形式来定义注入的方法。
export default class App extends 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list: [0, 1, 2, 3, 4]
};
}
componentDidMount() {
window.addNum = this.addNum.bind(this); // 暴露方法给App
}
render() {
return (
<div className="app">
<ul>{this.state.list.map(v => <li key={v}>{v}</li>)}</ul>
</div>;
);
}
addNum(num) {
this.setState(prevState => ({
list: prevState.list.concat(num);
}));
}
}
以上在组件加载完成后通过window.addNum = this.addNum.bind(this)将指定方法全局暴露到window上,App Webview可直接操作这些方法来控制H5页面。
JSbridge
用途
JSBridge 简单来讲,主要是 给 JavaScript 提供调用 Native 功能的接口,让混合开发中的『前端部分』可以方便地使用地址位置、摄像头甚至支付等 Native 功能。
既然是『简单来讲』,那么 JSBridge 的用途肯定不只『调用 Native 功能』这么简单宽泛。实际上,JSBridge 就像其名称中的『Bridge』的意义一样,是 Native 和非 Native 之间的桥梁,它的核心是 构建 Native 和非 Native 间消息通信的通道,而且是 双向通信的通道。
所谓 双向通信的通道:
-
JS 向 Native 发送消息 : 调用相关功能、通知 Native 当前 JS 的相关状态等。
-
Native 向 JS 发送消息 : 回溯调用结果、消息推送、通知 JS 当前 Native 的状态等。
优势
开发维护成本 和 更新成本 较低的 Web 技术成为混合开发中几乎不二的选择,而作为 Web 技术逻辑核心的 JavaScript 也理所应当肩负起与其他技术『桥接』的职责,并且作为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移动操作系统中都包含可运行 JavaScript 的容器,例如 WebView 和 JSCore。所以,运行 JavaScript 不用像运行其他语言时,要额外添加运行环境。因此,基于上面种种原因,JSBridge 应运而生。
实现原理
JSBridge 要实现的主要逻辑是:通信调用(Native 与 JS 通信) 和 句柄解析调用。
通信原理
JavaScript 调用 Native
JavaScript 调用 Native 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注入 API 和 拦截 URL SCHEME
1> 注入API
注入 API 方式的主要原理是,通过 WebView 提供的接口,向 JavaScript 的 Context(window)中注入对象或者方法,让 JavaScript 调用时,直接执行相应的 Native 代码逻辑,达到 JavaScript 调用 Native 的目的。
对于 iOS 的 UIWebView,前端调用方式:
window.postBridgeMessage(message);
对于 iOS 的 WKWebView,前端调用方式:
window.webkit.messageHandlers.nativeBridge.postMessage(message);
对于 Android,前端调用方式:
window.nativeBridge.postMessage(message);
2> 拦截URL SCHEME
URL SCHEME:URL SCHEME是一种类似于url的链接,是为了方便app直接互相调用设计的,形式和普通的 url 近似,主要区别是 protocol 和 host 一般是自定义的,例如: qunarhy://hy/url?url=ymfe.tech,protocol 是 qunarhy,host 则是 hy。
在时间过程中,这种方式有一定的 缺陷:
-
使用 iframe.src 发送 URL SCHEME 会有 url 长度的隐患。
-
创建请求,需要一定的耗时,比注入 API 的方式调用同样的功能,耗时会较长。
Native 调用 JavaScript
Native 调用 JavaScript,其实就是执行拼接 JavaScript 字符串,从外部调用 JavaScript 中的方法,因此 JavaScript 的方法必须在全局的 window 上。
H5和APP通信原理小结
-
JavaScript 调用 Native 推荐使用 注入 API 的方式(iOS6 忽略,Android 4.2以下使用 WebViewClient 的 onJsPrompt 方式)。
-
Native 调用 JavaScript 则直接执行拼接好的 JavaScript 代码即可。
参考文章:
文章摘取自以下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