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学习笔记4]--生命周期(下)

742 阅读18分钟

为什么 React 16 要更改组件的生命周期?(下)

在对 React 15 的生命周期有了系统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接着对 React 16 以来的生命周期进行剖析。通过对比新旧两个版本生命周期之间的差异,来探寻变化背后的原因。

1、进化的生命周期方法:React 16 生命周期工作流详解

关于 React 16 以来的生命周期,下图是目前公认的比较优秀的流程大图。我们先来看 React 16.3 的大图

这里之所以特意将版本号精确到了小数点后面一位,是因为在React 16.4之后,React 生命周期在之前版本的基础上又经历了一次微调。倘若理解了 16.3 生命周期,那么掌握这个“微调”将易如反掌。

首先展示一个 Demo,以辅助理解新的生命周期。Demo 代码如下: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 定义子组件
class LifeCycle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console.log("进入constructor");
    super(props);
    // state 可以在 constructor 里初始化
    this.state = { text: "子组件的文本" };
  }
  // 初始化/更新时调用
  static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props, state) {
    console.log("getDerivedStateFromProps方法执行");
    return {
      fatherText: props.text
    }
  }
  // 初始化渲染时调用
  componentDidMount() {
    console.log("componentDidMount方法执行");
  }
  // 组件更新时调用
  shouldComponentUpdate(prevProps, nextState) {
    console.log("shouldComponentUpdate方法执行");
    return true;
  }

  // 组件更新时调用
  getSnapshotBeforeUpdate(prevProps, prevState) {
    console.log("getSnapshotBeforeUpdate方法执行");
    return "haha";
  }
  // 组件更新后调用
  componentDidUpdate(preProps, preState, valueFromSnapshot) {
    console.log("componentDidUpdate方法执行");
    console.log("从 getSnapshotBeforeUpdate 获取到的值是", valueFromSnapshot);
  }
  // 组件卸载时调用
  componentWillUnmount() {
    console.log("子组件的componentWillUnmount方法执行");
  }
  // 点击按钮,修改子组件文本内容的方法
  changeText = () => {
    this.setState({
      text: "修改后的子组件文本"
    });
  };
  render() {
    console.log("render方法执行");
    return (
      <div className="container">
        <button onClick={this.changeText} className="changeText">
          修改子组件文本内容
        </button>
        <p className="textContent">{this.state.text}</p>
        <p className="fatherContent">{this.props.text}</p>
      </div>
    );
  }
}
// 定义 LifeCycle 组件的父组件
class LifeCycleContainer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 state 也可以像这样用属性声明的形式初始化
  state = {
    text: "父组件的文本",
    hideChild: false
  };
  // 点击按钮,修改父组件文本的方法
  changeText = () => {
    this.setState({
      text: "修改后的父组件文本"
    });
  };
  // 点击按钮,隐藏(卸载)LifeCycle 组件的方法
  hideChild = () => {
    this.setState({
      hideChild: true
    });
  };
  render() {
    return (
      <div className="fatherContainer">
        <button onClick={this.changeText} className="changeText">
          修改父组件文本内容
        </button>
        <button onClick={this.hideChild} className="hideChild">
          隐藏子组件
        </button>
        {this.state.hideChild ? null : <LifeCycle text={this.state.text} />}
      </div>
    );
  }
}
ReactDOM.render(<LifeCycleContai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React 16 以来的生命周期也可以按照“挂载”“更新”和“卸载”三个阶段来看,以下则是分阶段拆解工作流程(注意:重点讲解react16与react15的差异部分,相同部分不再详解)。

①Mounting 阶段:组件的初始化渲染(挂载)

为了凸显 16 和 15 两个版本生命周期之间的差异,下图为将两个流程绘制到一起的一张大图,具体如下图所示: 利用react16.3运行上述的demo。控制台的输出如图所示:

(1)消失的 componentWillMount,新增的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React 15 生命周期和 React 16.3 生命周期在挂载阶段的主要差异在于,废弃了 componentWillMount,新增了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注】:React 16 对 render 方法也进行了一些改进。React 16 之前,render方法必须返回单个元素,而React 16 允许我们返回元素数组和字符串。但这里侧重讨论的是生命周期升级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工作流”层面的改变,故对现有方法的迭代细节,以及不在主要工作流里的componentDidCatch 等生命周期不再予以赘述。

当发现以上差异时,你可能会倾向于认为是 React 16.3 在试图用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代替componentWillMount,但这种想法是不严谨的。

(2)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不是 componentWillMount 的替代品

事实上,componentWillMount 的存在不仅“鸡肋”而且危险,因此它并不值得被“代替”,它就应该被废弃。 至于为什么该被废弃,后续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环节会来细数 componentWillMount 的几宗“罪”。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这个 API,其设计的初衷不是试图替换掉 componentWillMount,而是试图替换掉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因此它有且仅有一个用途:使用 props 来派生/更新 state

React 团队为了确保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这个生命周期的纯洁性,直接从命名层面约束了它的用途(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直译过来就是“从 Props 里派生 State”)。所以,倘若不是出于这个目的来使用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原则上来说都是不符合规范的。

值得一提的是,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在更新和挂载两个阶段都会“出镜”(这点不同于仅在更新阶段出现的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这是因为“派生 state”这种诉求不仅在 props 更新时存在,在 props 初始化的时候也是存在的。React 16 以提供特定生命周期的形式,对这类诉求提供了更直接的支持。

由此看来,挂载阶段的生命周期改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替换”逻辑,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进化”逻辑。

(3)认识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这个新生命周期方法的调用规则如下:

static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props, state)

在使用层面,需要把握三个重点。

1)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是一个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不依赖组件实例而存在,因此你在这个方法内部是访问不到 this 的。若你偏要尝试这样做,必定报错,报错形式如下图所示:

2)该方法可以接收两个参数:props 和 state,它们分别代表当前组件接收到的来自父组件的 props当前组件自身的 state

我们可以尝试在 Demo 中输出这两个参数看一看,输出效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挂载阶段输出的 props 正是初始化阶段父组件传进来的 this.props 对象;而 state 是 LifeCycle 组件自身的 state 对象。

3)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需要一个对象格式的返回值。

如果你没有指定这个返回值,那么大概率会被 React 警告一番,警告内容如下图所示: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的返回值之所以不可或缺,是因为 React 需要用这个返回值来更新(派生)组件的 state。因此当你确实不存在“使用 props 派生 state ”这个需求的时候,最好是直接省略掉这个生命周期方法的编写,否则一定记得给它 return 一个 null。

注意,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方法对 state 的更新动作并非“覆盖”式的更新,而是针对某个属性的定向更新。比如这里我们在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里返回的是这样一个对象,对象里面有一个 fatherText 属性用于表示“父组件赋予的文本”:

{
  fatherText: props.text
}

该对象并不会替换掉组件原始的这个 state:

this.state = { text: "子组件的文本" };

而是仅仅针对 fatherText 这个属性作更新(这里原有的 state 里没有 fatherText,因此直接新增)。更新后,原有属性与新属性是共存的,如下图所示:

②Updating 阶段:组件的更新

React 15 与 React 16.3 的更新流程对比如下图所示:

【注意】前面提到 React 16.4 对生命周期流程进行了“微调”,体现在更新过程的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这个生命周期的调整。先来看一张 React 16.4+ 的生命周期大图: React 16.4 的挂载和卸载流程都是与 React 16.3 保持一致的,差异在于更新流程上

在 React 16.4 中,任何因素触发的组件更新流程(包括由 this.setState 和 forceUpdate 触发的更新流程)都会触发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而在 v 16.3 版本时,只有父组件的更新会触发该生命周期

在基于对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相关的改变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接下来我们该解答生命周期改变背后的第一个“Why”。

1)改变背后的第一个“Why”:为什么要用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代替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对于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这个 API,React 官方曾经给出过这样的描述: “与 componentDidUpdate 一起,这个新的生命周期涵盖过时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的所有用例”。——React 官方

细品这句话,会发现这句话里蕴含了下面两个关键信息:

  •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是作为一个试图代替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的 API 而出现的;

  •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不能完全和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画等号,其特性决定了我们曾经在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里面做的事情,不能够百分百迁移到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里。

1)接下来展开探究一下以上两点关键信息。

关于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是如何代替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的,在“挂载”环节已经讨论过: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可以代替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实现基于 props 派生 state

至于它为何不能完全和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画等号,则是因为它过于“专注”了。这一点,单单从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这个 API 名字上也能够略窥一二。原则上来说,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能做且只能做这一件事

乍一看,原来的 API 能做的事情更多,现在的 API 却限制重重,难道是 React 16 的生命周期方法“退化”了?

当然不是。如果对设计模式有所了解的话,就会知道,一个 API 并非越庞大越复杂才越优秀。更直接而言,庞大和复杂的 API 往往会带来维护层面的“灾难”。

对于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这个 API,它相对于早期的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而言做了“合理的减法”。而做这个减法的决心之强烈,从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直接被定义为 static 方法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 static 方法内部拿不到组件实例的 this,这就导致你无法在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里面做任何类似于 this.fetch()、不合理的 this.setState(会导致死循环的那种)这类可能会产生副作用的操作。

2)因此,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生命周期替代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的背后,是 React 16 在强制推行“只用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来完成 props 到 state 的映射”这一最佳实践。意在确保生命周期函数的行为更加可控可预测,从根源上帮开发者避免不合理的编程方式,避免生命周期的滥用;同时,也是在为新的 Fiber 架构铺路

到这里,对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有了深入的了解。至于什么是 Fiber 架构,在本课时后续的内容中便可找到答案。接着回到“更新”的工作流里来,来探究getSnapshotBeforeUpdate 是怎么一回事儿。

2)消失的 componentWillUpdate 与新增的 getSnapshotBeforeUpdate

(i)先来看看getSnapshotBeforeUpdate 是什么:
getSnapshotBeforeUpdate(prevProps, prevState) {
  // ...
}

这个方法和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颇有几分神似,它们都强调了“我需要一个返回值”这回事。 区别在于:getSnapshotBeforeUpdate 的返回值会作为第三个参数给到 componentDidUpdate。它的执行时机是在 render 方法之后,真实 DOM 更新之前。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可以同时获取到更新前的真实 DOM 和更新前后的 state&props 信息

尽管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用到这么多信息的场景并不多,但在对于实现一些特殊的需求来说,没它还真的挺难办。

(ii) 这里举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实现一个内容会发生变化的滚动列表,要求根据滚动列表的内容是否发生变化,来决定是否要记录滚动条的当前位置。

这个需求的前半截要求我们对比更新前后的数据(感知变化),后半截则需要获取真实的 DOM 信息(获取位置),这时用 getSnapshotBeforeUpdate 来解决就再合适不过了。

(iii)对于这个生命周期,需要重点把握的是它与 componentDidUpdate 间的通信过程。以下在Demo 中的一个使用示例,将帮助你更加具体地认知这个过程。代码如下:
// 组件更新时调用
getSnapshotBeforeUpdate(prevProps, prevState) {
  console.log("getSnapshotBeforeUpdate方法执行");
  return "haha";
}

// 组件更新后调用
componentDidUpdate(prevProps, prevState, valueFromSnapshot) {
  console.log("componentDidUpdate方法执行");
  console.log("从 getSnapshotBeforeUpdate 获取到的值是", valueFromSnapshot);
}

现在我们点击 Demo 界面上“修改子组件文本内容”按钮,就可以看到这两个生命周期的通信效果,如下图所示:

(iv)值得一提的是,这个getSnapshotBeforeUpdate生命周期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与 componentDidUpdate 一起,涵盖过时的 componentWillUpdate 的所有用例”(引用自 React 官网)。getSnapshotBeforeUpdate 要想发挥作用,离不开 componentDidUpdate 的配合。

那么换个角度想想,为什么 componentWillUpdate 就非死不可呢?说到底,还是因为它“挡了 Fiber 的路”。真相就在前方!

③Unmounting 阶段:组件的卸载

先继续把完整的生命周期流程走完,以下是组件卸载阶段的示意图:

卸载阶段的生命周期与 React 15 完全一致,只涉及 componentWillUnmount 这一个生命周期,此处不再重复讲解。

接下来,是时候该认识一下使得react生命周期发生变化的”始作俑者“ Fiber 架构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React 16 缘何两次求变?

1)、Fiber 架构简析

Fiber 是 React 16 对 React 核心算法的一次重写。关于 Fiber的原理和细节,在接下来的“核心原理”中将有详解。在这一章节只需要知道:Fiber 会使原本同步的渲染过程变成异步的。

在 React 16 之前,每当我们触发一次组件的更新,React 都会构建一棵新的虚拟 DOM 树,通过与上一次的虚拟 DOM 树进行 diff,实现对 DOM 的定向更新。这个过程,是一个递归的过程。下面这张图形象地展示了这个过程的特征:

  • React 16 之前存在的风险: 如图所示,同步渲染的递归调用栈是非常深的,只有最底层的调用返回了,整个渲染过程才会开始逐层返回。这个漫长且不可打断的更新过程,将会带来用户体验层面的巨大风险:同步渲染一旦开始,便会牢牢抓住主线程不放,直到递归彻底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浏览器没有办法处理任何渲染之外的事情,会进入一种无法处理用户交互的状态。因此若渲染时间稍微长一点,页面就会面临卡顿甚至卡死t的风险。
  • Fiber能够解决的: 而 React 16 引入的 Fiber 架构,恰好能够解决掉这个风险:Fiber 会将一个大的更新任务拆解为许多个小任务。每当执行完一个小任务时,渲染线程都会把主线程交回去,看看有没有优先级更高的工作要处理,确保不会出现其他任务被“饿死”的情况,进而避免同步渲染带来的卡顿。在这个过程中,渲染线程不再“一去不回头”,而是可以被打断的,这就是所谓的“异步渲染”,它的执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初学 Fiber,对上面的两段描述感到陌生或者说“吃不透”,这都是正常的。所以目前大可不必如此苛求自己,只需对“同步渲染”和“异步渲染”这两个概念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同时把握住 Fiber 架构下“任务拆解”和“可打断”这两个特性即可。 接下来,探讨“同步”变“异步”这个过程,是如何对生命周期构成影响的。

2)换个角度看生命周期工作流

Fiber 架构的重要特征就是可以被打断的异步渲染模式。但这个“打断”是有原则的,根据“能否被打断”这一标准,React 16 的生命周期被划分为了 render 和 commit 两个阶段,而 commit 阶段又被细分为了 pre-commit 和 commit。每个阶段所涵盖的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

我们先来看下三个阶段各自有哪些特征(以下特征翻译自上图)。

  • render 阶段:纯净且没有副作用,可能会被 React 暂停、终止或重新启动

  • pre-commit 阶段:可以读取 DOM。

  • commit 阶段:可以使用 DOM,运行副作用,安排更新。

总的来说,render 阶段在执行过程中允许被打断,而 commit 阶段则总是同步执行的。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简单来说,由于 render 阶段的操作对用户来说其实是“不可见”的,所以就算打断再重启,对用户来说也是零感知。而 commit 阶段的操作则涉及真实 DOM 的渲染,再狂的框架也不敢在用户眼皮子底下胡乱更改视图,所以这个过程必须用同步渲染以求稳

3)细说生命周期“废旧立新”背后的思考

在 Fiber 机制下,render 阶段是允许暂停、终止和重启的。当一个任务执行到一半被打断后,下一次渲染线程抢回主动权时,这个任务被重启的形式是“重复执行一遍整个任务”而非“接着上次执行到的那行代码往下走”。这就导致 render 阶段的生命周期都是有可能被重复执行的。

带着这个结论,我们再来看看 React 16 打算废弃的是哪些生命周期:

  • componentWillMount;

  • componentWillUpdate;

  •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这些生命周期的共性,就是它们都处于 render 阶段,都可能重复被执行,而且由于这些 API 常年被滥用,它们在重复执行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可小觑的风险,例如:在“componentWill”开头的生命周期里,你习惯于做的事情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setState();

  • fetch 发起异步请求;

  • 操作真实 DOM。

这些操作的问题(或不必要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3 点:

  • (1)完全可以转移到其他生命周期(尤其是 componentDidxxx)里去做。

比如在 componentWillMount 里发起异步请求。很多人会以为这样做就可以让异步请求回来得“早一点”,从而避免首次渲染白屏。

可惜你忘了,异步请求再怎么快也快不过(React 15 下)同步的生命周期。ComponentWillMount 结束后,render 会迅速地被触发,所以说首次渲染依然会在数据返回之前执行。这样做不仅没有达到你预想的目的,还会导致服务端渲染场景下的冗余请求等额外问题,得不偿失。

  • (2)在 Fiber 带来的异步渲染机制下,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 Bug。

试想,假如你在 componentWillxxx 里发起了一个付款请求。由于 render 阶段里的生命周期都可以重复执行,在 componentWillxxx 被打断 + 重启多次后,就会发出多个付款请求。

比如说,这件商品单价只要 10 块钱,用户也只点击了一次付款。但实际却可能因为 componentWillxxx 被打断 + 重启多次而多次调用付款接口,最终付了 50 块钱;又或者你可能会习惯在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里操作 DOM(比如说删除符合某个特征的元素),那么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若是执行了两次,你可能就会一口气删掉两个符合该特征的元素。

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再去思考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为何会在设计层面直接被约束为一个触碰不到 this 的静态方法,其背后的原因也就更加充分了——避免开发者触碰 this,就是在避免各种危险的骚操作

  • (3)即使你没有开启异步,React 15 下也有不少人能把自己“玩死”。

比如在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和 componentWillUpdate 里滥用 setState 导致重复渲染死循环的,那可怕的后果懂得都懂。

4)总的来说,React 16 改造生命周期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配合 Fiber 架构带来的异步渲染机制

在这个改造的过程中,React 团队精益求精,针对生命周期中长期被滥用的部分推行了具有强制性的最佳实践。这一系列的工作做下来,首先是确保了 Fiber 机制下数据和视图的安全性,同时也确保了生命周期方法的行为更加纯粹、可控、可预测

3、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相信大家对 React 15、16 两个版本的生命周期有了深入的掌握,同时对 React 生命周期的一系列的变化以及其背后的原因都有了深刻而健全的理解。

生命周期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吃透,竟然需要挑战这么长的一个知识链路,实属不易!如今react现有的生命周期,虽然已经对方法的最佳实践做了强约束,但是仍然无法覆盖所有的“误操作”,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对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的滥用。关于这点,社区的讨论不是很多,但是 React 团队给出的这篇文章就帮助大家规避“误操作”来说是绰绰有余的。 zh-hans.reactjs.org/blog/2018/0…

前面的学习使我们征服了生命周期这座小山包。我们也知道了一个组件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那么,多个组件之间如何“心意相通”呢?接下来将围绕“数据在组件间的流动”展开,以此探索“心意相通”的艺术。

4、上/下篇

深入浅出的学习react[学习笔记3]

深入浅出的学习react[学习笔记5]

学习出处(文章转载自):kaiwu.lagou.com/course/c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