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24岁开始行医,研读医术,边读边把书中那些对,那些错,那些需要验证,那些需要补充的地方,都一一记下来。他还把历史,地理,文学书籍中关于医学方面的知识,反复推敲并制作成详细笔记,在近30年内,他参阅800多种书籍,走了几万里路,请教过上万的人,亲手累积了大量单方,验方和医案,读书笔记等,记下来几百万字的笔记,零件既备,大器何难,
最后成就了本草纲目。这样的过程充分说明了记笔记---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唯有博览,精摘,勤思,善于记笔记,积极阅读思考,把书本知识变成“为我所用”的活的知识,相信迟早会将阅读提到一个新起点。
理解是是对所读内容的主要思想能明白,能消化,能吸收。如何理解呢?在我的阅读生涯中,最初的阅读方式是逐行逐字逐句阅读,随着信息面的拓展,阅读的深入,发现这样的方法有诸多弊端,因为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有限的,尤其是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量如此庞大,唯有采取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筛选出主题,精读主题积极思考,将知识消化吸收理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