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学习记录】概念

305 阅读5分钟

本质上,webpack 是一个现代 JavaScript 应用程序的静态模块打包器(module bundler)。当 webpack 处理应用程序时,它会递归地构建一个依赖关系图(dependency graph),其中包含应用程序需要的每个模块,然后将所有这些模块打包成一个或多个 bundle。

个人抽象地将webpack理解成某医院的整容科,当webpack有业务的时候,它会有一条完整的流程,其中包含整容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然后所有步骤进行完之后,整容就完成了。。。

从 webpack v4.0.0 开始,可以不用引入一个配置文件。然而,webpack 仍然还是高度可配置的。在开始前你需要先理解四个核心概念:

  1. 入口(entry)
  2. 出口(output)
  3. loader
  4. 插件(plugins)

意思很明显,整容的步骤,从医院进去再出来就好了,具体步骤咱往下看。

入口(entry)

入口起点(entry point)指示 webpack 应该使用哪个模块,来作为构建其内部依赖图的开始。进入入口起点后,webpack 会找出有哪些模块和库是入口起点(直接和间接)依赖的。

入口嘛,当然第一步是进医院,进来之后告诉医院我要整容,于是医院会立马找出所有跟整容有关的科室。

可以通过在 webpack 配置中配置 entry 属性,来指定一个入口起点(或多个入口起点)。默认值为 ./src。

module.exports = {
	entry: './path/to/my/entry/file.js'
}

出口(output)

output 属性告诉 webpack 在哪里输出它所创建的 bundles,以及如何命名这些文件,默认值为 ./dist。基本上,整个应用程序结构,都会被编译到你指定的输出路径的文件夹中。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filename: 'my-beauty-face.bundle.js'
  }
}

这个就更好理解了,默认整容部位是脸上,但是你也可以选择其他地方整一下,并且结束后你要给这次整容取个名字(??有点奇怪)。

loader

loader 让 webpack 能够去处理那些非 JavaScript 文件(webpack 自身只理解 JavaScript)。loader 可以将所有类型的文件转换为 webpack 能够处理的有效模块,然后你就可以利用 webpack 的打包能力,对它们进行处理。

本质上,webpack loader 将所有类型的文件,转换为应用程序的依赖图(和最终的 bundle)可以直接引用的模块。

这个也不难理解,最初的整容可能只是割一下双眼皮,再隆个鼻子,但是架不住客户满脸的痣(我是不是也应该去整一下?),还得祛痣是不是?再来个脸上有块胎记的,这个更难了。好吧,既然这样只能寻求合作了,于是诞生了loader,这个loader可厉害了,不仅能解决上面说的痣和胎记,还能颧骨整形、下颌磨削、注射除皱等等等等,只要你有需求,我都能找到合适的loader帮你解决,那么这时候你可能觉得这么多服务太贵了,我不需要那么多项目,或者我想便宜点。

在更高层面,在 webpack 的配置中 loader 有两个目标:

  1. test 属性,用于标识出应该被对应的 loader 进行转换的某个或某些文件。
  2. use 属性,表示进行转换时,应该使用哪个 loader。

好家伙,这服务还是挺周到了,不会强制消费,你可以选择需要整容哪些地方,甚至还能选择用哪家loader去磨削一下你的下巴,客户直呼良心商家。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ugly$/, use: 'beauty-loader'}
    ]
  }
}

这意思就是,嘿webpack,只要有丑的地方,都用beauty-loader给我整一下。

重要的是要记得,在 webpack 配置中定义 loader 时,要定义在 module.rules 中,而不是 rules。然而,在定义错误时 webpack 会给出严重的警告。为了使你受益于此,如果没有按照正确方式去做,webpack 会“给出严重的警告”

以上文件格式和loader插件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不可能

插件(plugins)

loader 被用于转换某些类型的模块,而插件则可以用于执行范围更广的任务。插件的范围包括,从打包优化和压缩,一直到重新定义环境中的变量。插件接口功能极其强大,可以用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任务。

好嘛,服务越来越周到了,前面loader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整容部位和方式,这下又杀出个更厉害的插件。可能医院觉得,东拼西凑的整容最后的效果可能并不好,所以又引入了插件服务,比如完美契合多部位整容(打包优化)等等。而使用方法和loader很相似: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 通过 npm 安装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template: './src/index.html'})
  ]
}

不得不说一句,这服务真是太周到了。

模式

通过选择 development 或 production 之中的一个,来设置 mode 参数,你可以启用相应模式下的 webpack 内置的优化

module.exports = {
  mode: 'production'
};

当然可能有的人长得实在一言难尽,一次整容都不一定整得好,这咋整?没关系,我们都为你想好了,在您整容满意之前,您都可以选择开发阶段,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先整起来,等最后出院的时候去掉各种杂七杂八的配置改成最终的生产阶段。

总结

webpack的几个核心概念:1. 入口 2. 出口 3. loader 4. 插件 。另外还有一个mode了解一下。 大致功能就是入口决定webpack打包的最初的入口文件(js文件),打包过程中可能出现css等其他类型文件,这时候需要去用不同的loader处理不同类型的文件,打包结束前可能觉得需要优化一下或者其他一些功能,于是引入各种插件,最终打包生成后定义输出的文件名和地址。

概念其实没必要搞那么复杂,只不过看这个教程的时候突然就想到的,权当看个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