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必修课:想在设计职场长远发展,先解决这4个问题

112 阅读8分钟
![](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3542015-6060153ce9630873.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曾经我觉得装备全场第一,技术全场最差,有点可笑,诶?今天他这么一说让我不得不面对30岁“老年人”应该有的觉悟。我其实在没有小孩的时候写30多岁设计师应该怎么怎么的时候特别没底,本质还没体会到这些不容易,但是现在真的叫做人生迈不过去的几道坎:第一道是学生时代的学业压力,第二道是职场工作,第三道是平衡家庭、事业与身体。后面即将面对的就是小孩的教育以及更长远的规划,就像是被写好的剧本,但我们又不是死侍~

1、找到定数和变数

这里不讲成功学,而是告诉大家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有适应力、更有远见规避问题,那么就要思考对未来的定数和变数。啥意思,比如大家可以想一想,从7、8年前到现在,设计行业什么东西是没有变的,同时在未来可能也是不变的。

贝索斯曾经说,每天都有人说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为什么没有人问未来哪些事情是不会变的呢?

一流设计网提示比如人一直在追求高效的完成任务,追求物美价廉的东西,所以你有没有发现几个设计工具都变得越来越趋向于团队协作、提高效率,企业为了追求性价比,让一个设计师能够胜任多个种类的工作,因为工具随着技术一定会越来越智能,而人力被替代的部分越会越来越多,所以一个设计师干多个人的活这就是注定的。

另外,除了对未来的看法,当下我们在和别人交流中,对定数的阐述也能够让沟通更加畅通,比如当你和产品经理在沟通需求的时候,你们双方总是在说这里以后要新增什么什么,做了用户可能觉得体验很差,一讲到这些,大家对问题的看法已经无法聚焦了。

但是如果你们先把定数的东西说出来,这个气氛就会缓和很多。比如:目前我们能够确定的是这个版本的目标是为了解决xxx问题,并且时间和人力都已经消耗殆尽,所以在这些没有余地的情况下,目前这个是最优方案,如果有其他的办法我们也希望可以做新的尝试。

变数指的是未来一定会发生变化的预测,要能对未来有预测需要自己对社会具有更多的敏感性,比如政策开放了二胎,母婴产品热了,一次居民生活调查发现去年到今年养宠物的人增加了50%,宠物消费行业又开始火了,甚至综合化的宠物生态乐园也有人跃跃欲试了。

再比如,因为疫情,很多国外的企业员工被允许在家办公,在家办公的人会节省很多的通勤成本,这些人又会有什么新的需求和变化,我们能提前做什么?未来即将成熟的数字化变革,设计师能够有什么可以做的。

我在5、6年前就非常坚信个人品牌是未来的趋势(但我真的太懒了,到现在就是整不火!),为什么?因为个体差异化很大,而所有的社会、经济、服务都是以人为中心,有太多的人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不甘平庸,再加上这房价、贷款、教育支出,让普通人靠上班想实现这些几乎的不可能的。除非你做生意、创业甚至拼到一家公司上司你还能成为高管,概率很小,最容易实现的mvp就是个人品牌的建立,这点就是我们后面要说的兀型人才。

2、解决问题不要只看眼前

踩到狗屎了,你可以直接拿纸巾擦一下,没有纸巾那就拿片叶,嗯,问题差不多解决了。你发现用户不怎么点击你设计的按钮,你按钮做的非常明显和巨大,用户感到好奇点击了,问题解决了吗?好像上述的问题表面上都解决了但是本质都还没有。

“爱因斯坦说过,解决一个高难度问题,答案一定不在这个问题的层面上。”

比如很多人工作好多年都攒不下什么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人就觉得只要能多赚钱就可以解决了甚至把每笔支出都记账,但是基本上到后面发现即便工资涨了1w,还是存不下什么钱,物质上去了欲望也上去了,所以解决攒这个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攒钱本身,而在于为什么要攒钱,对于生活的规划和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需不需要变化。

再举个例子,领导说UI设计的很丑,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可能直接的反应是,我们通过视觉层面设计的更好看,更符合领导口味、产品调性是不是就解决了。当然不是,问题出在为什么,谁是源头提出者,为什么要改,目前产品本质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几座迈不过去的大山,我们需要怎样的策略去执行,等等。

很多同学也在线上看过很多方法论的文章,教大家如何做体验地图、卡片分类等等,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形式化越来越严重,我们使用方法是为了某一个目标而进行的,如果为了得出目标a,可能需要结合x和y两种方法,如果为了得出目标b可能只需要z这一种方法,而不是固定的去使用xyz一整套“大保健“。所以脱离目标本身和问题的背景使用方法是无效的。

3、警惕线性成长的误区

先说观点,起点决定终点,起点指的不是一个点而是刚开始的一个阶段。这里很多人都踩到了地雷,觉得只要随着时间发展,自己的经验和积累也会线性增长。

一个人的成长并非线性,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1.不要开卷有益,要学会分辨、筛选和聚焦

我最近接触了很多学员都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时给自己报了非常多的培训班,只要是设计相关的都会报名,肯定是非常焦虑了,所以有人觉得报班学习=能力提升,这样的一针吗啡好像确实有点短暂的效果。

但是这里要警惕的是你需要聚焦的资源和有效时间,不要把课程都头挨着尾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是需要消化的,大部分设计师学完之后过1个月都忘了七七八八,究其原因就是压根没有地方让你去用,也没机会去消化,有人说会去看录播留着以后会用,真的吗?

2.成长并非1+1=2,而是跃迁式的

也有很多设计师认为,只要我经历了,我的经验一定是增长的,在数学上1+1确实等于2,但是在职业能力的提升上并非如此。就好比你学了一个数据分析的技巧,又学了一个c4d建模,这实际上就等于0,因为你学完之后发现学会了分析数据却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分析后如何落地,更不要说学了和当前工作无关的建模。

为什么成长是跃迁式的呢,一个是能力模块的多样性和关联性,跳着学不行,学漏了不行。另一个是规避错误,学习一定会有错误,知识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运用不得当,不适合当下环境,不进行反思复盘,能力依旧原地踏步。

所以你可能扎根学习了很久但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就是缺了一块,或者方向错了,当然也有可能就差一点点,你的能力就会跃迁,都有可能。

4、T型人才的误区

一流设计网提示T型可能已经不够了,或许兀型人才更适合当下。也就是说你现在白天在做UI,晚上可以去烤冷面,烤冷面也是一门技巧,可以赚钱的手段。所以兀型人才需要有两条腿,一条叫做事业腿,一条叫做激情腿,可以看做两个t型的组合事业腿的出现频率比较高,激情腿是自己喜欢的、热爱的。

很多人说找不到激情腿,或许你可以想想你曾经对收集游戏卡片那么痴迷,你曾经为了一双球鞋省吃俭用一个月,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找到你们的第三…哦第二条腿的不是吗?

比如我现在主业是做课程培训,我的第二条腿有时候是写文,有时候是做玩具评测,所以可能后面的腿会来回切换,甚至长出第三、第四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