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前端:关于前端的发展史

83 阅读2分钟

前端发展史

第一阶段:C/S(更好的减轻服务器性能,但太麻烦)–>B/S(基于浏览器运行的产品,输入网址就可以,可读性强)
网页制作:技术栈:PhotoShop、HTML、CSS

第二阶段:从静态到动态,从后端到前端:前端开发工程师
后台:完成数据的分析和业务逻辑编写(包含API接口编写)
前端:网页制作、JS交互效果、数据的交互和绑定
技术栈:JavaScript、AJAX(跨域技巧)、JQuery…

第三阶段:从前端到全端(从PC端到移动端)
技术栈:H5、CSS3、响应式布局开发、Zepto、Hybrid(混合APP开发)、微信小程序…
随着手机的普及,生活离不开手机了….中国的互联网生活

第四阶段:从全端到全栈
全栈开发:前后端都可以开发(严格意义讲,一种语言完成前后端开发)
NODE(基于JS编程语言开发服务器端程序)、Express/Koa…

为了迎合日益发展的前端开发,JS中诞生很多有助于开发、维护、提高性能的框架:Vue、React、Angular(少)、webpack…

展望WEB4.0,VR/AR元年,前端需要Canvas/webGL…未来只有端工程师(JS前端)/云工程师(JAVA/pythonb据分析挖掘,偏向数据,业务逻辑可能更多放在前端)

IDE: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工具)

     Sublime Text
     HBuilder电子版简历
     Webstorm
     Atom
     Vim
     Visual Studio Code

浏览器(browser)

1.Webkit内核(V8引擎)
  Google Chrome/Safari/Opera/大部分国产和手机浏览器
2.Gecko内核(Mozilla Firefox)
3.Presto内核
4.Trident排版引擎(Internet Explorer)
  大部分网站都已放弃IE8及更低版本浏览器(例如淘宝)

关于浏览器的内核和引擎

  webkit(v8引擎):大部分浏览器
  gecko:火狐
  trident:IE

W3C:万维网联盟,标准编程语言规范与标准

开发者按照规范编写代码,浏览器开发商也会开发一套按照规范把代码渲染成页面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内核或者引擎)

浏览器内核作用?

按照一定的规范,把代码基于GPU(显卡)绘制出对于的图形和页面等

为啥会出现浏览器兼容?

1、部分浏览器会提前开发一些更好的功能,后期这些功能也会收录到W3C规范中,但是在收录之前,会存在一定的兼容性
    -webkit-border-radius
    -moz-border-radius
    -ms-border-radius
    border-radius
2、各个浏览器厂商,为了突出自己的独特性,用其他方法实现了W3C规范中的功能
    getComputedStyle
    current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