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招Offer选择的一些建议

560 阅读5分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NLPCAB」,欢迎私戳学姐治疗选择纠结症

我是一个特别纠结的人。

买不买?吃不吃?去不去?这种问题通常会占用我大部分时间。

不知道怎么选,所以采用排除法,踩一个是一个。

算上实习,我在央企打过杂、在药厂当过基层工人、在游戏公司当过策划、在国外研究所做过研究、在外企写过JAVA、在金融IT公司写过量化、在创业公司做过算法。

因为在人生小事和大事上都思mo考ji过,所以我今天要和算法er们聊聊选择的问题:

  • 是去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

  • 做算法还是做工程?选哪个细分方向?

  • Offer都不错,去哪个公司?

先明确目标

任何时候目标都很重要,有的选择会指向不同的目标,有的选择达到目标的快慢不同,一旦明确了目标很多答案就出来了。

当然明确目标本身就是一件难事,这里有两个方法:

  1. 比较现实地想象自己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后的样子,有多少存款,生活什么节奏,然后去问问选择这条路的前辈的状态
  2. 把一个自己羡慕的、和自己背景差不多的前辈当作目标,多多交流,顺着他的轨迹走

前辈去哪里找?校友群、知乎、同行交流群

小贴士:礼貌对待前辈,该请吃饭请吃饭,逢年过节要问候

选路更宽的

行业、专业之间都是有门槛的,但门槛的高低却不同。比如做开发转测试较简单,测试转开发较难。

路越走越宽,后期的选择就更多。

传统行业 or 互联网

如果铁定了不接受996,对金钱追求佛系的同学可以果断选择传统行业。像金融、教育、医疗、硬件的一些企业现在都有AI部门,我身边在医疗和硬件的同学都是按时六七点下班(当然有的好坑钱也不少)。

但凡有些纠结的,还是建议互联网,主要是数据更多、算力充足、前景更广。虽然现在都有35岁危机,但我建议先过好当下这几年,把自己的能力培养好了,掌握一门硬核技术,总有吃饭的地方。

北京有些例外,一般我会建议优先拿户口,否则后期排高管落户更不容易。

方向选择

最近卷的越来越厉害,不少同学犹豫要不要转开发、或者选择CV/NLP/搜索/推荐哪个方向。

其实不管哪个方向,只要做深了都累、薪资都不差。

市场是变的,不变的是自己的能力。

什么能力对于算法工程师来说最重要呢?通过和一些大佬的聊天,总结下来其实就是:

  1. **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大多数业界场景都是直接调包,但数据和业务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问题。比如对速度和模型鲁棒性有要求、需要人工干预、要解决特定badcase,这些问题是一直层出不穷的。真正重要的是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的能力,算法只是工具。
  2. **Coding能力。**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一定的工程能力才能快速解决问题。算法工程师的本质还是工程师,大厂还好,有各种工具和工程团队,但小点的公司后端和算法是要一起写的。

与其纠结市场给出的价格,不如打磨好自己,提升议价权。

想要做深,就一定选自己喜欢/不讨厌的、更擅长的。如果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就去快速试错,做小项目、打比赛、找实习,慢慢就找到了。

Offer选择

前面把大目标都定好了,差不多的offer怎么选呢?

这里我给出的优先级是 lead>部门>公司。好的lead就像人生导师,教你做人做事;好的部门在公司有较高的地位,会得到资源倾斜,年终奖、晋升都会好些;而公司只要不是一线和十八线的区别,之后都是可以换的。

相信很多同学也拿到了创业公司的offer,纠结是多赚十万(+经济自由的可能)还是去大厂。这里我建议去大厂,把路走宽,当时我工作一年的大厂同学去面创业公司都是直接double =。=

来总个结

最开始说了两个原则,一是先明确目标,二是把路走宽。

明确目标是最难的,这里我用的是排除法,如果你还在纠结,欢迎在「NLPCAB」留言让我来帮你排雷。

把路走宽就比较简单,别用贪心算法做选择,每一步都让自己后续有更多可能性。

最后强调下,上述的选择经验都是针对校招同学,如果是社招转行转专业一定要谨慎考虑哇,毕竟试错成本高了不少。

祝同学们快乐选择!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