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
这篇文章是我在公司分享会的业务分享, 主要是因为前端作为业务下游经常在项目中话语权不高(也可能是因为我菜), 于是结合自己在辩论队的经历, 和作为底层前端(实习生)在业务沟通中的一些心得。
当然, 辩论场是一个很讲道理的地方, 但是职场不一定, 杠就是你对!
辩论的分类
辩论其实有的时候和职场上的一些问题挺像, 不同种类的辩题有不同的方法论, 相对的这些方法论就可以用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政策辩
政府是否应该实施某些政策
典型辩题: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
工作辩题:xx需求是否应该开发
事实辩
针对“是不是”展开的讨论
典型辩题:金钱是否是万恶之源
工作辩题:xx问题是否前端的锅
价值辩
针对“应不应该”展开的讨论
典型辩题:路遇摔倒老人应不应该扶
工作辩题:前端工程师更应该注重业务还是技术产出
政策辩(撕需求)的思路
政策辩一般是围绕某件事是否要做展开的, 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思路论证需要的必要性。
立论的思路
- 需:需求性,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 根:根属性,做这件事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 解:解决方案是什么,是否可行
- 损:损益比,按照这个解决方案会带来什么样的利弊,是否得不偿失
举例:
后端接口的返回值格式应不应该按照前端定义的格式来
- 需:前端引入node,统一对接口进行聚合,导致不符合接口规范的返回值会解析失败
- 根:统一格式可以解决接口规范
- 解:后端返回值按照前端提供的格式返回,前端提供规范文档并同步到合作的后端
- 损:
- 如果让前端来包容不同格式的返回值,node层就需要承担更多的业务,前端开发成本提升,同时接口的聚合就失去了意义。 损 > 益
- 如果让后端来做,只是后端定义的时候定义一下,没有额外维护的成本;对于前端来说成本也只在于同步。益 > 损
- 因此,后端接口的返回值格式应该按照前端定义的格式来。
攻击的思路
拆论和立论是同一个顺序,从根源拆起再到损益比,例如一上来如果后端能直接拆掉“前端不需要node层做接口聚合”,后面的所有问题都没有了。
如果需求拆不掉,一般会往下到根属性,“接口规范和返回值解析失败没关系”,当然在这里不成立。
接着往下,解决方案是否可行,如果后端就需要证明:“不同系统返回值格式就是不同的,没有办法统一”,如果这个证明不了,就要向下讨论损益比。
这个就是一般政策辩的战场,做这件事会有多少成本,成本和他带来的好处比谁大谁小。
事实辩(甩锅)的思路
立论的思路
事实辩一般一般双方的论点在双方的立场上各自成立,因此可以打的空间就是双方对于题目的定义。
举例:
爱与自由(成就/葬送)了徐志摩
定义分歧点:徐志摩的角色(诗人徐志摩 / 父亲徐志摩 / 丈夫徐志摩)
因为诗人徐志摩毋庸置疑是成功的,我们很难不承认他在现代诗坛的地位;但是作为父亲,丈夫,他在妻子张幼仪孕期出轨,逼迫她打胎,事实上我们也很难承认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因此“定义、标准”就成了事实辩主要争论的战场,而不是对于既定事实的争论。
举例:
比如一个场景,预发测试的时候A出了20个普通BUG要改,B出了一个严重BUG要改,最后项目延期了,是谁的锅
事实在于,A和B都产生了BUG导致项目延期,在这个事实上没有什么可以辩的,你要说服对方“严重BUG没有那么严重”或者“20个BUG很多不算BUG”其实很难。
所以定义的分歧点只能在于:问责的标准(BUG多,BUG影响严重)
辩论的思路
-
这种辩题一般双方阐明立场之后就必须要达成共识,而且是双方承认的共识。
如果你在和对方沟通的时候,达成了共识,判责的标准是“BUG数量多少”,那后续就几乎不需要论证了。
-
如果在立场上无法达成共识,就需要对事实进行质疑。
例如”这次事故的责任方是否是前端“,当然这时候我们并不需要证明“事故的责任方不是前端”,而是证明到“这次事故的责任方不完全在于前端”就够了。
因为辩论比赛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是在说服对方辩友,而是说服评委,所以很多东西如果无法反驳,也可以抛出你的质疑,即便不能反驳到对方,也可以让评委意识到这个问题,平时沟通也一样。
辩论场上碰到无法解决的分歧经常说的话术是“这一点上我们无法达成共识,我们交给评委心证”。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说服对方,就要说话给更大的人物(评委)听。
破局的思路
有的时候双方会陷入僵局,谁也不承认对方的观点,这个时候就要走出一个误区,辩论不是要证明对方是错的,而是要证明 对方没那么对 ,所以碰到很难解决的情况,可以不用急于完全打掉对方观点,只要让别人“没那么对”就好了。
剩下的可能就是,更大的人物的判断,到底是谁“更没那么对”,这里是一些思路
-
因果无关
碰到 因为xxxx所以xxx 的句式的时候要思考这两件事是否有必然联系,比如有没有一因多果和多因一果的情况。
A:“你天天打游戏,怪不得成绩不好”
B:“我成绩不好是因为我谈恋爱,和打游戏又啥关系” // 多因一果
B:“再说了,隔壁学霸也天天打游戏,成绩就照样好” // 一因多果
-
质疑,削弱可信度
这个不是反驳,也不要否定,只需要向对方求证(让对方背上举证责任)
-
捧比打强
碰到无法达成的共识,可以激化、放大对方的观点。
比如可以普遍化:“如果你认为以BUG个数定义项目质量,你可以接受如果下一次你们部门的BUG比我们多,你们就背所有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