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性能之延迟和带宽(笔记)

516 阅读4分钟

速度是关键

WPO(Web Performance Optimaization, Web性能优化)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增长,充分说明用户越来越重视速度方面的用户体验。同时,前端工程师也慢慢需要具备这些技能。

网站的速度越快,用户的黏性越高忠诚度越高转化率越高。简言之,速度是关键。要想提高速度,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以及根本性的限制。 本文章主要阐述对所有网络通信都有决定性影响的两个方面:延迟带宽

  • 延迟
    分组从信息源发送到目的地所需的时间
  • 带宽
    逻辑或物理通信路径最大的吞吐量

延迟的构成

  • 传播延迟
    消息从发送端到接收端需要的时间,是信号传播距离和速度的函数。
  • 传输延迟
    把消息中的所有比特转移到链路中需要的时间,是消息长度和链路速率的函数
  • 处理延迟
    处理分组首部、检查位错误及确定分组目标所需要的时间
  • 排队延迟
    到来的分组排队等待处理的时间

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总延迟时间=传播延迟+传输延迟+处理延迟+排队延迟。

传播时间取决于距离和信号通过的媒介,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传播速度不会超过光速。

传输延迟由传输链路的速率决定,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距离无关。例如,一个10Mb的文件,分别通过两个链路传输,一个1Mbit/s,一个100Mbit/s,则分别需要花费10s、0.1s。

分组到达路由器。路由器必须检测分组的首部,以确定出站路由,并且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检查,这些需要花费时间,这些检查都是由硬件完成的,因此延迟非常短,但再短也是存在的。这就是处理延迟

分组到达的速度超过路由器的处理能力,那么分组就要再入站缓冲区排队。数据再缓冲区排队等待的时间,就是排队延迟

延迟的最后一公里

延迟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往往花费再最后几公里,而不是横跨大洋或者大陆产生的,这就是所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了让你家或你的办公室接入互联网,本地ISP需要在附近安装多个路由收集信号,然后再将信号转发到本地路由节点。连接类型、路由技术和部署方法五花八门,分组传输中的这前几跳往往花数十毫秒时间才能到达ISP的主路由器。

网络核心的带宽

光线是一根“光导管”,比人的头发稍微粗一点,专门用来从一端向另一端传输光信号。金属线则是用于传输电信号,但信号损失、电磁干扰大,同时维护成本高。这两种线路我们的数据分组都很可能经过,但一般长距离的分组传输都是通过光纤来完成的。

通过波分复用(WDM,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光纤可以同时传输很多不同波长(信道)的光,因而具有明显的带宽优势。一条光纤连接的总带宽=每个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可复用的信道数。

网络边缘带宽

构成因特网核心数据路径的骨干或光纤连接,每秒能够移动数百太比特信息。然而,网络边缘容量小的多,而且很大程度取决于部署技术,比如拨号连接、DSL、电缆、各种无线技术、光纤到户,甚至与局域网路由器的性能也有关系。

性能优化(高带宽、低延迟)

  • 高带宽
    在光纤链路中部署更多光纤;
    在拥塞的路由之间铺设更多线路;
    改进的WDM技术,以便连接能够传输更多数据; ...
  • 低延迟
    提升光纤线路的质量,可以让光信号传输的速度更接近光速。比如采用折射率更低的材料、速度更快的路由器和中继器。
    缩短距离。在设计和铺设电缆时,尽量缩短距离。

版权非本人所有,纯属笔记,请勿转载或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