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视频为《思维导图先行计划》的第八期,我们来进行实战:如何学习某个新知识点。
本小节,我们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为了理解更加方便,这里直接举的例子是大家都熟悉的——番茄时钟。
打开 XMind,我们先在中心主题上直接写上“番茄时钟”,然后怎么办呢?是不是无从下手?
在视觉图当中有一种非常常见的工具,叫做 KWHL 图表。它非常有助于我们学习某一个新知识点、新技能或新事物。
事先写上你要学习或讨论的主题名字。然后画一张像这样简单的四竖列图表,分别命名为 K、W、H、L,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What do I know?What do I want to know?How I will learn?What I have learned?
简单理解为:关于这个主题,我知道些什么?我想要知道些什么?我该如何去学习?我学到了什么? K、W、H、L 分别代表其中的 Know、Want、How、Learned。
利用这样一张表格,首先在 K 竖列列出我们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在 W 竖列列出我们想要知道的内容;然后,在 H 竖列,列出我们可能采取的学习方式、路径、渠道;通过采取的方式,我们把学到的东西列在 L 竖列当中;最后,我们把 L 和 K 竖列进行对比,看看哪些知识是被证实的,哪些是你可能搞错了的,以及你还学到了哪些。
在 XMind 当中,你可以在结构里选择表格结构,比如最后一种,来达到目的,也可以直接采取常规思维导图结构来辅助学习。这里我们选择常规思维导图结构,因为它相对更自由。
在中心主题外,新建四个分支出题,直接命名为 K、W、H、L,然后开始正式学习。
在 K 当中,列出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点。比如,你也许知道,一颗番茄是 25 分钟,进行中不能被打断,否则视为失败,而且不管你坚持了多少,只要中断都功亏一篑;中途休息 5 分钟;常见的 App 比如 Forest 和 番茄土豆 。你也许还知道,人在工作中抗拒中断的 “心流” 状态;还有我们平时工作受到较多的打扰主要来自社交网络。
把这些你已经想到的都写在导图里,你甚至不用在意它现在的颜值。
那么,关于番茄时钟,我们想知道些什么呢?把想知道的统统列出来,放在 W 分支出题中。比如,是谁发明了番茄时钟?它有什么依据?有相关的论文或理论支撑吗?有没有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对所有人都适用吗?有没有什么弊端?我自己可以给自己做一套什么样的使用方案?
把问题问到你没法再提问为止。不会提问,你就不会学习。
接下来,在 H 当中,写下我们用于学习这个主题所需要的方法、渠道和策略。
比如,我们最好使用常用的搜索引擎,解决最基础的常识问题,番茄时钟是什么?你会借用到谷歌、维基百科、找相关的论文、书籍、话题网站,甚至你可以试试从常见的番茄时钟软件去看看背后产品设计。
比如,在维基百科中,你可以看到基本的信息,但不要吝啬使用英文,英文的解释和参考文献相对更多。它的创始人是 Francesco Cirillo,基本概念如下;还有操作步骤、使用工具……
如果在谷歌搜索番茄时钟,也都中英文试试,搜索 “Pomodoro ”,带 R 字样的,表示商标专有权,正好这是 Francesco Cirillo 的网站。对网站营销性质保持客观中立的同时,你可以找到他们对番茄时钟的基本解释,甚至相关的视频、具体的步骤。官方网站通常能有比百科上更全面和更新的内容。
如果你足够细心,你甚至可以找到 Francesco Cirillo 写的关于番茄时钟的这本书的 PDF 文档。
其他还有什么?Lifehacker 等知名博客的报道、Medium 的优秀文章,你都可以参考学习。当然,永远保持质疑。
在这个过程中,快速使用 Ctrl+K ,调出导图超链,输入链接;为了节省时间,内容不用再慢慢输入,直接复制粘贴为子主题;部分觉得有必要的,使用快捷键 Ctrl+Shift+N,添加笔记用于提醒和补充。
到这里你就千万不要再问怎么学习了。老老实实辨别并看完你所能看到的所有资料,然后把你学到了什么都列入 L 当中。
当然,不要忘了最后把 L 和 K 进行对比。此时,为了思路清晰和美观,对导图做一定的微调和美化。比如线条加粗、中心主题用番茄时钟主题色,把 K 和 L 放在同一边,把比较内容放在概要里。
由于时间关系,讲的不是很细。但相信,你已经知道,如何使用 XMind 思维导图来辅助你的学习了。
a href="https://topbook.cc/course/detail/154">🚀点击这里即可免费加入高效生活养成计划,系统学习 XMind: ZEN 思维导图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