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诞生
JavaScript(通常缩写为JS)是一种高级的、解释型的编程语言。
起始于网景公司,在1995年,网景公司任命于布兰登·艾克,需要做出一款网页脚本语言必须"看上去与Java足够相似",但是比Java简单,使得非专业的网页作者也能很快上手
但他对Java一点兴趣也没有,为了应付公司安排的任务,布兰登·艾克花了十天设计了JS的最初版本。由于设计时间太短,语言的一些细节考虑得不够严谨,导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Javascript写出来的程序混乱不堪。
JS的命名
- Mocha(摩卡)=>LiveScript=>JavaScript
- Java即是编程语言,也是一种咖啡
JavaScript标准化
1996年11月,网景正式向ECMA(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提交语言标准。1997年6月,ECMA以JavaScript语言为基础制定了ECMAScript标准规范ECMA-262。
ECMAScript
- 1997年6月,第一版ECMAScript发布
- 1999年12月,第三版发布,这个版本使用最广泛
- 第四版,流产
- 2009年12月,第五版发布,增加了一些功能
- 2015年6月,第六版发布,新浏览器都支持这一版
- 之后每年部分的一版,版本号以年份命名
- JS与ECMAScript关系,ECMAScript是纸上标准,JS是浏览器的实现,纸上标准玩玩落后于浏览器,先实现,在写进标准
JavaScript兴起
杀手级应用Gmail
- 2004年愚人节,谷歌发布Gmail在线网页
- Gmail的发布让用户和开发者眼前一亮
- 2005年,Jesse将谷歌用到的技术命名AJAX,从此,前端技术正式出现,在此之前的网页开发都是由后端和设计师完成
- 2006年,JQuery发布,是目前最长寿的JS库,后来十年,JQuery大发异彩,直到IE不行了JQuery才稍微没有那么火
JavaScript爆发
- Chorome的JS引擎叫做V8(V8快如闪电)
- 2009年,Ryan基于V8创建了Node.js
- 2010年,Isaac基于Node.js写出了npm
- 前端工程师可以在浏览器之外执行了JS,Node.js快速风靡
- 同年,TJ受Sinatra启发,发不了Express.js
JavaScript缺陷
- 不适合开发大型程序
Javascript没有名称空间(namespace),很难模块化;没有如何将代码分布在多个文件的规范;允许同名函数的重复定义,后面的定义可以覆盖前面的定义,很不利于模块化加载。
- 非常小的标准库
Javascript提供的标准函数库非常小,只能完成一些基本操作,很多功能都不具备。
- null和undefined
null属于对象(object)的一种,意思是该对象为空;undefined则是一种数据类型,表示未定义。
typeof null; // object
typeof undefined; // undefine
两者非常容易混淆,但是含义完全不同。
var foo;
alert(foo == null); // true
alert(foo == undefined); // true
alert(foo === null); // false
alert(foo === undefined); // true
在编程实践中,null几乎没用,根本不应该设计它。
- 全局变量难以控制
Javascript的全局变量,在所有模块中都是可见的;任何一个函数内部都可以生成全局变量,这大大加剧了程序的复杂性。
a = 1;
(function(){
b=2;
alert(a);
})(); // 1
alert(b); //2
- 自动插入行尾分号
Javascript的所有语句,都必须以分号结尾。但是,如果你忘记加分号,解释器并不报错,而是为你自动加上分号。有时候,这会导致一些难以发现的错误。
比如,下面这个函数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返回值不是一个对象,而是undefined。
function(){
return
{
i=1
};
}
原因是解释器自动在return语句后面加上了分号。
function(){
return;
{
i=1
};
}
- 加号运算符
+号作为运算符,有两个含义,可以表示数字与数字的和,也可以表示字符与字符的连接。
alert(1+10); // 11
alert("1"+"10"); // 110
如果一个操作项是字符,另一个操作项是数字,则数字自动转化为字符。
alert(1+"10"); // 110
alert("10"+1); // 101
这样的设计,不必要地加剧了运算的复杂性,完全可以另行设置一个字符连接的运算符。
- NaN
NaN是一种数字,表示超出了解释器的极限。它有一些很奇怪的特性:
NaN === NaN; //false
NaN !== NaN; //true
alert( 1 + NaN ); // NaN
与其设计NaN,不如解释器直接报错,反而有利于简化程序。
- 数组和对象的区分
由于Javascript的数组也属于对象(object),所以要区分一个对象到底是不是数组,相当麻烦。Douglas Crockford的代码是这样的:
if ( arr &&
typeof arr === 'object' &&
typeof arr.length === 'number' &&
!arr.propertyIsEnumerable('length')){
alert("arr is an array");
}
- == 和 ===
==用来判断两个值是否相等。当两个值类型不同时,会发生自动转换,得到的结果非常不符合直觉。
"" == "0" // false
0 == "" // true
0 == "0" // true
false == "false" // false
false == "0" // true
false == undefined // false
false == null // false
null == undefined // true
" \t\r\n" == 0 // true
因此,推荐任何时候都使用"==="(精确判断)比较符。
- 基本类型的包装对象
Javascript有三种基本数据类型:字符串、数字和布尔值。它们都有相应的建构函数,可以生成字符串对象、数字对象和布尔值对象。
new Boolean(false);
new Number(1234);
new String("Hello World");
与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对象类型,作用很小,造成的混淆却很大。
alert( typeof 1234); // number
alert( typeof new Number(1234)); // 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