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量表制作大同小异,主要均采用了项目汇总、归并和测量属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量表开发的原则、定义和可借鉴的量表形成概念模型;或者采用抽样方法选择参与者,通过访谈询问相关信息,他们以往在搜索信息以及使用信息和服务方面的经验一直持续到没有新的数据出现,表明数据达到饱和点,访谈结束后逐字逐句地抄写访谈内容,使用内容分析探索数据,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生成项目的初始池,即一份潜在项目清单。对于初始项目清单条目的筛选,大部分使用了如下6种方法:
(1) 区分度分析: 将研究对象总得分由低到高进行排列,取得分最低和得分最高分别命名为低分组和高分组,利用t检验法筛选;
(2)离散趋势法:采用各条目的标准差来反映其离散趋势;
(3)相关系数法1:计算量表中各条目得分与其所属维度总得分的Pearson 相关系数;
(4)相关系数法2:计算量表中各个条目总得分与其他两个维度总得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筛选;
(5)内部一致性分析:计算某一维度的克朗巴赫ɑ系数,如果去掉某条目后克朗巴赫ɑ系数显著上升,则删除该条目;
(6)因子分析法。
从相关人员组成的焦点小组中得到反馈,增添或删改项目,并对语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使项目内容有助于被评价者对信息的理解;或请具有传染病预防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专家小组对项目清单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讨论,进行两轮德尔菲调查,以征求专家对量表中应包含的具体指标的意见,对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进行审查,计算内容效度比(CVR),根据Likert表评估每个项目,对项目进行删改。使用克朗巴赫的α方法评价内在一致性和信度。关于效度,使用实验因素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检验。考察结构效度,有研究使用varimax旋转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确定所需因子的数量,采用不同数量的因子进行了多次分析。为了评估样本用于因子分析的适当性,也有研究使用了Kaiser-meyer-olkin(KMO)和bartletts球形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