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 期】如何制定OKR

2,218 阅读9分钟

概述

春节过后的这个月大家都开始制定新年目标和新年计划,各个团队也都开始制定团队的 OKR(Objective Key Result)。在复盘了去年自己制定的 OKR 以及团队的 OKR 后,发现实践过程中并没能把 OKR 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很多人会认为 OKR 是个很虚的东西,只是给上级看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它的价值难道仅仅只是告诉上级今年要做哪些事情或者是只是给自己制定了一些有明确考核标准的考核项吗?这篇文章会尝试来分享一下我在学习 OKR 工作法中学习到的一些东西~ 本文会尝试从以下几个问题出发去解读 OKR 的机制以及如何去发挥 OKR 更大的价值。

  • 和 KPI 比起来,OKR 有啥不同?
  • 怎么保证 OKR 不偏离初心?
  • 我应该如何制定 OKR?

OKR V.S. KPI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是关键绩效指标的缩写,核心概念是指标。我们再来看 OKR,这里说的核心是 目标+关键结果。从字面意思上,就能大概感觉到 KPI 更关注最终是否可以实现一个一个的指标,而OKR则更强调是否通过 关键结果 的拆解和完成去逼近 目标。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两者的区别:

  • OKR 关注的是目标是否达成,而 KPI 关注的却是结果是否完成。OKR 的目标野心勃勃和无限挑战,而 KPI 体现的是制定的指标是否可以达标。
  • OKR 的核心原理在于“目标对齐”,而 KPI 的核心原理却在于“指标分解”。
  • OKR 是鼓励员工自己去制定目标,能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而 KPI 却是领导去下达指标,员工去接受任务。

OKR 和 KPI 的核心区别在于,OKR 更加鼓励自驱,去指定目标,设立一个个的挑战,而 KPI 往往是一个个硬性的需要去完成的任务。了解了这个核心的区别后,就是说我们在制定 OKR 的时候可以提出更有挑战性的目标,驱动自己去不断突破和挑战。

这里可能还会有一个疑问,如果我的 OKR 目标制定的过于宏大,是不是会坑了自己?其实完全不需要担心,因为 OKR 在实操的过程中,是允许迭代调整的。当然,一个好的 OKR 应该是在能力所及的目标上上浮一个合适的范围,不切实际的目标和过低的目标都没法最大化的发挥 OKR 的价值。

KPI 帮助我们去保证下限,OKR 则是指引我们去探索上限。有的时候两者是可以结合起来使用的,通过 OKR 来关注过程,同时又借助 KPI 保证结果。在使用 OKR 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把 OKR 用成了 KPI,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掘自身的潜力。

OKR 应该如何去执行

上文也提到了,OKR 应该适当的有挑战性,同时又不能不切实际。目标过低,会让 OKR 成为摆设;目标过高,会挫败积极性~ 但是我们又无法确保自己制定的 OKR 一定是非常合适的。这里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执行机制去保障 OKR 的健康运行。

  • 定时追踪 既然制定了 OKR,给自己设定了目标,那么我们就要按时去跟踪自己的进度。有没有按时的完成 KR,设定的 KR有没有偏离目标。通过日常的追踪,一方面让自己了解当前进度,同时也激励自己去实现 KR。就像玩游戏时候不断完成一个个的任务,通过这样的追踪,也会逐渐积累自己的信心,不断获得成就感。激励自己往最终目标方向迈进。

  • 迭代优化 追踪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比预想的要厉害的多,当初定的 KR 会提前实现;或者是另外一种场景,发现自己的进度远远跟不上定的 KR。这两种场景下就需要我们在OKR执行的过程中去迭代优化调整目标。 之所以说执行的过程中可以调整,就是因为 OKR 更鼓励过程追踪,允许我们去探索。所以通过这种修正机制,保障 OKR 执行过程中不偏离航线。

  • 及时复盘 在一个 OKR 周期结束后,及时的去复盘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对过去 OKR 执行过程的复盘,可以总结出目标制定的是不是合理,整个执行过程有没有可以改进或者总结发扬的地方。通过这样的一个复盘,认真的审视过去的自己,及时总结规律,帮助自己在接下来的 OKR 周期里更好的制定目标以及执行。

通过上面这些机制,也就回答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如何保证 OKR 不偏离初心。始终谨记 OKR 只是一个工具,是我们进行目标追踪的助手。用好它,不断优化它,同时及时总结它。最终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何制定 OKR

通过前面两节,我们了解到 OKR的核心特点 以及 OKR的执行机制,那么最后我们就来回答本文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使用 OKR 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制定 OKR。

以一个实际例子来讲,譬如我今年想要提升自己的个人影响力,那么我要如何围绕这个目标去制定 OKR 呢?

这里的 O 就是我想要实现的目标:提升自己的个人技术影响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想到的是把它拆解成 KR:

  • OKR 第一版
  • O:提升自己的个人技术影响力
  • KR1: 写技术文章
  • KR2: 发布开源项目
  • KR3: 了解公司所有业务

上面这两个适合做 KR 吗?答案是否定的。细想一下你就会发现为什么不行:是不是我写一篇技术文章就完成 KR 了?只要发布过开源项目是不是就完成 KR 了? 所以说,上面的两个 KR 忽略了量化的指标,也就是说我没法去检查我是否完成了目标。 所以我改一下:

  • OKR 第二版
  • O:提升自己的个人技术影响力
  • KR1: 写100篇技术文章
  • KR2: 发布100个开源项目
  • KR3: 了解公司所有业务

这次我们有了量化的指标,但是掐指一算,好像不那么对。现在已经3月了,今年还有10个月,按40周算。平均每周要写2.5篇技术文章,发布2.5个开源项目。还要了解所有业务。我们不是 tj 大佬,这个实现起来太困难。也就是说上面这个目标基本很难实现。同时你又发现,了解业务和提升技术影响力好像没啥关系。 所以再改一下:

  • OKR 第三版
  • O:提升自己的个人技术影响力
  • KR1: 写40篇技术文章
  • KR2: 发布1个开源项目

看着这个OKR,你可能觉得很满意了。但是等回头一个月过去后,你发现只写了一篇文章,开源项目还没动静,然后你告诉自己,等下个月把。再下个月的时候,你发现还是和上个月差不多。这样不断拖延,最后上面这个 O 就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实现了。所以需要加上明确的截止时间。

  • OKR 第四版
  • O:提升自己的个人技术影响力
  • KR1: 2020年写40篇技术文章
  • KR2: 2020年发布1个开源项目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个目标已经完美了,但是回过头看一下,做到这些真的就能提升自己的个人技术影响力吗?是不是随便写一些没有任何人关注的文章或者没有任何人关注的开源项目就可以?所以还需要加上和目标关联的量化指标。

  • OKR 最终版
  • O:提升自己的个人技术影响力
  • KR1: 2020年写 40 篇技术文章,其中阅读量超过 1000 的不少于 20 篇
  • KR2: 2020年发布1个 100 star 以上的开源项目

通过上面我个人制定一个OKR目标的例子,可以总结出OKR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我们称之为 ”SMART“ 原则:

  • Specific : 需要是具体的目标,不能是我要成功、我要发财这样很空泛的目标
  • Measurable :需要可以度量,能够明确检查是否实现的
  • Attainable :这个目标得是相对自己可实现的
  • Relevant :KR 需要和 O 相关
  • Time-bound : 需要是有时间限制的,不能无限期拖延

除了上面跟个人密切相关的 OKR 外,我们更多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团队的OKR 来制定个人 OKR,这种场景下,个人 OKR 就要和团队 OKR 对齐。同时,自己的目标还得和横向的团队伙伴们对齐,大家的目标加在一起共同实现整个团队的OKR。

总结

本文只是简单的讲解了 OKR 的机制和使用方法,无论如何,要始终认识到 OKR 是一个工具,一个帮助我们进行目标管理已经激励我们达成目标的工具。抓住 OKR 的核心特点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发挥它的价值。

  • OKR 鼓励自驱,可以在预估目标的基础上适当上浮,制定有挑战性的目标
  • OKR 是可以在执行过程中迭代的,它更注重过程。不断的追踪,迭代以及及时复盘,可以更好的执行OKR和总结经验教训
  • OKR 的 KR 应该符合 ”SMART原则“:具体、可度量、可执行,和目标相关同时有时间限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