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从头到尾做一次社群运营

284 阅读5分钟

原创 Kevin改变世界的点滴 Kevin改变世界的点滴

昨天


大家好,我是Kevin。这是2020年第21篇原创


产品经理能力,从内到外,纵观所有的能力可以分为2层。

内层挥舞的火焰和外层绚丽的色彩


第一层:外层硬技能

原型、技能、项目管理

他们是产品经理工作中必须要使用的、要会的。不然你的工作无法执行

第二层:内核软实力

需求挖掘、业务理解、用户调研

他们也贯穿在产品经理的工作中,但某一些做的不够好只是会产生坑货弯路,你还是可以做产品经理,但却难以策划出一个优秀的产品

所以内外层硬实力、软实力组成了所有的产品经理都必做的工作。


2019年,当我们踏入创业后。从曾经的BAT大公司跳槽出身,各自以前工作处于极为细分的工作方式,进入创业团队后难免会变得身兼数职的情况。


比如产品经理同时要做运营的工作、甚至还要做设计的工作。逐渐我发现,产品经理的内核实力要依靠于运营的背后支撑,才会有方向,因为外层能力是死的,很难变化。而内层才是可以沉淀、积累、最有价值的。


所以我建议产品经理们一定要尝试从头到尾搭建一个社群,主持社群的生命周期、运营和增长传播,以群主的身份管理社群1年以上。


看看1年后以后,社群会出现什么变化?同时对产品经理有什么帮助?


我分享3点帮助。


1.做社群,可以帮助产品经理解钱怎么来



钱怎么来也可以叫高大上的“商业模式”,简单一点就是:赚钱。

一个社群的搭建,产品经理可以感受到资金流、流量、变现3个维度的问题。

  • 比如社群中用户的话题热点背后便是流量的聚集地。

  • 比如社群中付费商品的分享和转发背后是资金流向。

  • 比如社群中的群成员期待背后是可变现的玩法和话题。


一个社群就是一个产品,同样可以经历产品生命五大周期。冷启动期种子用户的寻找、增长期用户的拉新、稳定期规则的制定,以及衰退期用户的不活跃和退群。




做社群,更懂用户



前面我们说了产品经理的内核实力有:用户调研、需求挖掘、业务理解

其实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但在不同的产品侧重点有区别。

面向C端的产品经理,用户调研的背后则是需求挖掘;面向B端的产品经理,用户调研和业务理解组成了需求挖掘。

侧重点是因为产品的面向角色不同而不同。

社群转化



但从0到1搭建一个社群,会让产品经理在面向C端的用户调研上更加流畅。围绕着社群运营,通常有3点是运营目标。

1.社群拉新

要做社群拉新,你需要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给用户一个加入的理由。你的社群有什么与众不同?

2.社群活跃度

社群活跃度指的是用户在社群消息产生数、发言用户数、用户退群数,通过检测内容的投放与社群活跃度关系。


3.社群转化数

转化有付费转化和流量转化,比如投放的付费商品的浏览量和购买量分别是付费和流量转化。

通过社群的话题、和运营规律、商品投放类型,来找到用户最好的转化数。




产品经理也可能是一个优秀的运营



做社群最大的体验是从头到底感受流量思维。如果你没有做过社群,你很难感受到社群背后的流量漏斗路径、和互联网产品的变现效果。


社群因为基于微信,每个社群的功能都是一样的。所以是一个标准化产品。但唯一不同的是因为运营策略和社群人群不同,催化出了不同的社群数据。


所以,如果你还在困惑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互联网产品经理,抛开客观的技能,走进内核能力。


可以从搭建一个社群开始。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里。



我加入的产品经理圈子




在PMTalk发起的一个互联网人高层资源圈子今天开启了。包括苏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南极圈创始人、运营研究社CEO、腾讯阿里头条产品总监等累计超过20名互联网大咖、投资人也都在这里。付费圈子提供给围绕着产品热点案例拆解、企业微信最新产品运营增长技能课程、每周精选1份应用体验报告、同时免费参加1年会做线下10场闭门会、还有若干周边、峰会的折扣福利。

如果你在产品经理或互联网的路上,加入一个终生学习的高精尖圈子势必是一件不会错的事情。

平均1天1块钱,扫码购买即可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