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产生的历史背景
- 1994年,网景公司(Netscape)发布了Navigator浏览器0.9版。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成熟的网络浏览器。但是,这个版本的浏览器只能用来浏览,不具备与访问者互动的能力,网景公司急需一种网页脚本语言,使得浏览器可以与网页互动;
- 于是1995年,网景公司录用了Brendan Eich,是研究将Scheme语言作为网页脚本语言的可能性,而且Brendan Eich的主要方向和兴趣是函数式编程;
- 但是同年Sun公司将Oak语言改名为Java,正式向市场推出,大肆宣传,许诺这种语言可以"一次编写,到处运行"(Write Once, Run Anywhere),它看上去很可能成为未来的主宰。网景公司动了心,决定与Sun公司结成联盟。仅仅一个月之后,1995年5月,网景公司做出决策,未来的网页脚本语言必须"看上去与Java足够相似",但是比Java简单,使得非专业的网页作者也能很快上手。这个决策实际上将Perl、Python、Tcl、Scheme等非面向对象编程的语言都排除在外了。
- Brendan Eich被指定为这种"简化版Java语言"的设计师。
- 但是,他对Java一点兴趣也没有。为了应付公司安排的任务,他只用10天时间就把Javascript设计出来了。
- 总的来说,他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借鉴C语言的基本语法;
(2)借鉴Java语言的数据类型和内存管理;
(3)借鉴Scheme语言,将函数提升到"第一等公民"(first class)的地位;
(4)借鉴Self语言,使用基于原型(prototype)的继承机制。
- 所以,Javascript语言实际上是两种语言风格的混合产物----(简化的)函数式编程+(简化的)面向对象编程。这是由Brendan Eich(函数式编程)与网景公司(面向对象编程)共同决定的。
浏览器大战与javascript的发展
- 1996年8月微软发布IE3也开始实现自己的JSCRIPT,浏览器大战就此开始,每家的浏览器脚本都不一样;
- 同年,网景开始反击,11月份王景向ECMA提交语言标准,由于版权问题,JS标准不叫javascript而是叫ECMAScritp
- 由于微软把IE浏览器绑定到Windows系统,使得IE的市场份额快速扩大;
- 1998年网景公司节节败退,最终被美国在线所收购;而布莱登一直协助维护FireFox的运营;
- 2001年IE6随着WindowXP一起发布,2004年,占有率达到80%;
- 但是IE6却不兼容W3C,而且还爆出浏览器安全问题,此时Firefox打算重新站起来打败IE,于2006年IE与Firefox是市场份额占有率最多的浏览器;
- 但是由于中国国内盗版WindowsXp盛行,到了2010年国内最多的浏览器还是IE6;
谷歌的兴起
- 由于IE的巨大成功,微软认为再花大精力不值得,而且市场也没有了竞争对手,所以直接遣散了IE6的开发团队;
- FireFox的出现让微软重新组建团队,但是不是同一队人,造成IE7、8一直问题不断;此时谷歌抓住了机会;
- 2004年谷歌录用了一些firefox和IE的开发者;
- 2011年,Chrome市场份额超过FireFox;
- 2016年,Chrome全球市场份额62%;
淘宝不再支持IE6、IE7、IE8
2016年淘宝宣布不再支持IE6、IE7、IE8;从此前端急速成长;
结束
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