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背后的悬崖 | 芦苇CEO专栏

110 阅读7分钟


能人的陷阱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其中有一条,我粗浅来理解就是,如果一个人总是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一流男友,成为二流丈夫,最终成为三流父亲”,不论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逃脱不了这种命数,原因很多时候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观原因,是人本能的问题,人习惯于呆在舒适圈,遇到问题容易像鸵鸟一样,不敢直面现实,沉迷于擅长的事情。过去能人成为能人所做的事情,是能人成就感的来源,原有做事的方法也会成为能人以后做事的“路径依赖”。


站立山巅的能人背后是悬崖

能人,在一个组织里通常都是站在某个维度能力的顶峰,山巅意味着可站立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可怕的是,如果能人背后是一群极度依赖TA的人,依赖的人越多,能人就越可能被拉下悬崖。

一个能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能者多劳,承担了更多组织里的义务,可是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越多,就意味着你的资源会不停的被摊薄,当能人的资源被摊薄到一定程度,在某一刻不足以控制一个危机发生时,能人就被推下山崖了。

组织里的能人,常常是离悬崖最近的人,背后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能人不能带起一波徒弟筑起一道防护墙,让自己在山巅有更宽阔的安全空间,能人是避免不了被推落的命运。这方面,我们组织也经历了不少教训,就不再提起了。


甩开“偶像”包袱,直面现实

跳出这种能力陷阱的办法,很重要的是直面现实,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内容。微软现任CEO纳德拉在《刷新》一书里也提及,微软改革最重要的是直面操作系统不赚钱的现实,一切要转变到以云为中心的新模式上。

在组织集体里,我们会面临自我标签的束缚。我曾经遇到一个合作者,她是一个外形可爱漂亮的小女生,明明是一只猛虎却被公主标签的包袱束缚着。


以我自己为例,每周写文章,也面临这种迷失。2016年时我动笔写了几篇就停滞了,很重要的原因是心理的标签束缚,进入了我极其不擅长的领域,偶像包袱太重。后来才意识到,人很容易将自己绑死在擅长的事情上死循环,人很容易高看自己一眼哪怕只有一分才华也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人总以为自己应该天生神力,人总希望在聚光灯下应该光芒万丈。每周提笔时,都反复提醒自己,像我这种K12学生时代作文都写不顺畅的人,怀着诚意把思路分享出来就好了,更复杂的写作技巧,慢慢磨别着急。每周可怜的阅读量都在提醒我,这写作手艺还不够,诚意也不够,还要继续。一年多下来,慢慢的能写顺一些事情了,真不容易。

职场上,尤其作为别人的leader,人更容易迷失自己,以为自己晋升为leader就是因为自己过去的能力标签。但是却忽视了,过去的标签其实并不真实,只会成为以后的偶像包袱。糟糕的是,这些标签会死死限定死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束缚再次发展的可能性。


重塑自己先得重塑社交链

我们常常面对相同的朋友圈层,会得到相同的社会认同标签,时间久了就有了一定的窄化效应。朋友圈越固定,人越难改变自己。很多毕业生会向我咨询意见,我常常给出的意见是,改变你的社交圈层你才能改变自己。很多人,尤其刚从清高的象牙塔走出来的年轻人,相当排斥人际关系的经营,觉得刻意经营人际关系特虚伪特做作。

很多人没有想过人性的弱点,天生会找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做朋友,时间久了人会越来越自恋,“偶像标签”的包裹会把内心困得死死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出于节约精力的本能,在社交上会选择和自己高度相似的人,选择空间距离上比较近的人,选择有直接交集的人。

一段新的人际关系像一个新的窗口,有助于人重塑自我的认知。很多人很惧怕这种冲击,尤其我这种攻击型的培训风格,常常把人原来的认知体系彻底解构了再缝合起来,这种认知升级通常都是剧痛的。试图站在被逼“疯”的离职人员的角度看我自己,在他们看来我应该是个彻头彻尾的榨汁机。我可能过于追求效率了,或者说急功近利了,对于一个形成了二十几年社交习惯的人,要彻底扭转过来,近乎不可能。也导致后来,我几乎不愿意亲自上一线做培训了。


由外而内倒逼自己改变

这个由外而内倒逼自己做出改变,我称之为“套路自己”,是当下非常实用的一招,很多情况下甚至是唯一有效的一招。就像辩论赛,如果没观众就没必要辩论;就像谈判,如果没有外部第三者也不可能完成谈判;就像服务,如果没有顾客第三方的评价也不可能有优秀的服务。

由外向内,可能有违背中国传统的修身养性这种由内向外顿悟式的自我完善。从个人的观察来说,绝大多数人是很难通过某音某手实现由内而外的顿悟。

由外向内的自我完善,是集体主义消亡个人主义崛起的当下,最有效的一招。自我完善,在这个教育平权的大时代趋势下,相比古人而言,教育质量肯定是相对性下滑的。直白说,意味着自我完善只是获得趋于平庸的能力。


PS:

1.因为度假连续水了三周闲散笔墨,各位僵死粉见谅。回到本行,写写管理实践的思考。

2.本文所说的能人,就意味着排除了能力不足的人,并且这个“不足”并非指能力本身的相对值大小,而是自认为的能力与实际能力之间的误差太大。

3.能人,很多时候特别令我羡慕的是这类人具备很多人不具备的东西,叫“全力以赴”,这是一种能力,而非状态。

4.能人之所以能不停的牛逼下去,很多时候并非能力所致,而在于是否在场内,很多人没有入场的机会,很多人有入场券却中途早早的退场了。




Andy

芦苇科技 创始人、CEO

芦苇科技-广州专业软件外包服务公司

提供微信小程序、APP应用研发、品牌设计等专业服务,专注于互联网产品咨询、品牌设计、技术研发等领域

点击 访问 www.luweitech.cn 了解更多

万能说明书 | 早起日记Lite | 凹凸壁纸 | 言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