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利用噪音
如果要专注工作时,你会选择安静的环境还是有噪声的环境呢?
数据显示,当人需要专注于工作时更偏向于选择安静的环境,便于集中注意力。
但实际上,如果很安静的办公环境,稍微有风吹草动,我们注意力就被带跑了。图书馆就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有声音就能把人吸引走了。利用纳西姆·塔勒布《反脆弱》说的,过度补偿也能反脆弱。比如去咖啡厅,奶茶店写作,这种情况下,人的抗干扰系统一直处于运行模式,人反而能够集中注意力。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长途出差后的精力恢复,长途飞行或者长时间的自驾之后,最有效的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方法,不是躺在床上睡大觉,而是去健身。
这个逻辑再往前推导,企业要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不应该是只有一种声音不停的强调,而是要七嘴八舌,让各自声音都能被发出来被听到,反而通过充分交流后,大家懂得取舍平衡认同集体团结的重要性,自然产生团结。尤其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街头上一些理发店、火锅店等总会搞集体操、一边念念有词、一边重复一些肢体动作,看上去确实能凝聚人心,但实际上并不能长久。这些形式脱胎于战争,在战争中重复口号、重复一些动作,把士兵拧成一股绳的节奏,当音乐进入了集体意识里,就会让集体里的人觉得自己特别强大,在这种状态下,集体成员往往百分百相信自己的小伙伴,相信这个集体是战无不胜的。这种“集体恍惚”现象,并不适合个人主义崛起的时代。肢体上的“自嗨”,不如精神上激烈争论后的自嗨。
坚持早起——意志力的最大效用
我每周写文章,都是在周一清晨,一方面踩着时间点交稿,不会出现拖更,另一方面是因为早晨是自制力最好的时候。
意志力常常像电池,一晚上充好了电之后,意志力很充沛,经历了一天的消耗,到了晚上,意志力薄弱,比较容易失控做出糟糕的决定,减肥的脚步不是在早晨的时候停下的,而是在晚上的时候;冲动型消费剁手主要在深夜0点以后爆发,双十一、618都是从深夜0点开始抢购;暴饮暴食、酗酒、飙车等种种过错通常也都是在晚间发生的。
某猎头公司的执行CEO詹姆斯·希特林,有一天心血来潮去咨询那些他欣赏的企业高管们是如何安排早晨时间的,他给20个人发了邮件,后来有18个人回复了他,其中起床最晚的人平时在6点钟起床。许多成功人士都习惯早起,比如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每天早晨4点半就开始处理邮件,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每天5点半就会起床看报纸喝咖啡。百事可乐董事长兼CEO 斯蒂夫·雷尼蒙德每天5点起床,然后在跑步机上跑四英里(约6.4公里),足足跑了几十年。他说:“我从不会入住那些没有跑步机的宾馆。”
先给自己投资,再为消费埋单。清晨时分,正好是我们每个人日程表里最容易自我掌控的一段时间,非常适合完成一项不想被中断工作,一气呵成。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保持了几十年如一日在清晨那几个小时里从事文字创作的习惯,而芝加哥大学的历史系博士后夏洛特·沃克则用每天早上6点到9点的时段来专攻她那本西非宗教政治的历史著作。
詹姆斯·希特林所调查的大多数高管都习惯在早晨时段从事某些体育锻炼,这些人都是异常忙碌的,如果他们都愿意挤出时间来晨练,那么其中必有玄机。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相比那些在其它时段健身的人,早晨起床就锻炼的人晚上更容易“沾枕即睡”,而且能够一觉到天明。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当我们起床后,人体开始释放应激激素,而早晨健身正好抵消了这些激素的作用。
专注力与奥卡姆剃刀定律
库克谈到了乔布斯在世时教给他的一个关于快乐的理念,
“乔布斯告诉我,快乐在于过程,而非结果。快乐是每天日常的东西。他教会我‘专注’的重要性,不管是在工作还是个人生活中,你只能做好一部分事情,你必须做出取舍,选择那些你可以做出成就的事情。乔布斯多次告诉我,不要试图猜测他想做什么,只要做我认为正确的就好了。这让我如释重负。”
实际上,职场上出色的人,最善于专注,专注最重要的是取舍。
我常常在公司遇到做了一系列又长又复杂PPT的会议,运用“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定律,其实可以把十几页PPT做成两三页,这样才是真正的Power point的。
成功人士,最重要的能力是专注力。一位职场人士,事业上能取得的成就主要取决于能否高效的思考。
从奥卡姆剃刀定律延伸,Deadline真是第一生产力,其他都是其次。
苹果公司开发Mac O8操作系统时,本来计划两年内完成,但每次认为还差半年就可以完成时,总会有人发现新的问题,以至于这个项目看上去永远都是半年以后的事情,结果,苹果公司花了十年时间才真正完成该系统的开发。
在微软,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研发起初也拖延了两年多,直到微软请布莱恩•瓦伦汀(Brian Valentine)来拯救项目为止。布莱恩•瓦伦汀一上任就制定了一个合理的最后期限,根据这个期限, Windows 2000的开发团队砍掉了将近一半的功能特性(包括比尔•盖茨最在乎的结合Windows 95和Windows NT的源代码的计划),然而产品却及时推出了。
PS:职场终生学习之知识付费
1.花时间多读经典,不要为“知识付费”买单,吃再多的知识快餐都会营养不良,过度肥胖,只是变成知识的囤积者,而应变成知识的行动者。
2.对于普通人的我们而言,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专注高效的呢?实际就三个思考点: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我自愿的还是被人施加的?我的时间、资源、人脉是否充分利用了?对于普通人的我们而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能解答很多问题。
3.高考真正比拼的是专注力。传记作者艾萨克森说:“如果达·芬奇是一个21世纪的在校学生,可能已经在接受药物治疗来缓解情绪波动和注意缺失障碍了。”说白了,文艺复兴时代天才式的人物达·芬奇,要是放在在今天就是病人,是不靠谱无法协作的人。
PSS:本周推荐BBC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Andy 芦苇科技 创始人、CEO
文章编辑:李惠玲
芦苇科技-广州专业软件外包服务公司提供微信小程序、APP应用研发、品牌设计等专业服务,专注于互联网产品咨询、品牌设计、技术研发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