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跳槽这件事,万维钢曾在《指导生活的算法》中提到对年轻人的建议:
理性的人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停止。
你先估计一下自己做一件事儿,成功的概率有多大,然后又成功的概率,除以失败的概率,就是你做这件事的最优次数。
比如抢劫,比如你的水平很高,得手的可能性是90%,失守的可能性是10%,那么你就应该在抢劫九次以后收手,如果你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都是50%,那么这件事你就应该只做一次。
我们希望每一天都活在当下,可是从数学角度来说,你预计停留的时间越长,探索新事物的价值就越高,基廷斯指数也就越高。
如果我们把期限设定为人的一生,这就意味着年轻人应该多探索,到了后期就要专注于收获。

跳槽可以代表着个人的“探索”,我们多方探索,不过是为了找到喜欢的事儿。
做喜欢的事儿,你会完全不一样,你的画风都会改变。身边的人不止一次跟我说:
“你怎么一敲代码,都听不见我说话啊?”
“儿子,别光打字啊,喝点水,去上个厕所啊!”
“兄弟,还写呢,你不困吗?”
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大脑会分泌一种物质,多巴胺,会让我们心情愉悦,为之沉迷——就像吸了鸦片一样,完全停不下来。
喜欢一句话,“有的人等退休做喜欢的事,有的人做一辈子喜欢的事,不想退休。”
让我开会,我会非常烦躁,度日如年;
让我写代码,常常我就会超high,写到大半夜还情绪激昂。
多年前曾读到过林清玄先生的一个故事,我觉得这真是对很多程序员的写照:
“毛竹”只生长在中国最东边,4年也只不过长高3cm。但5年后,以每天足足30cm的速度生长着。这样只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了!
或许看起来6周间好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但之前的四年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即使拼了命去努力也看不到成果,即使不被人知道也坚持到底的人们,当我们看到他们的时候,也许会认为他们很不幸或认为他们是傻子。
但他们并不是不在成长,而是在扎根,很深很深很结实的根。等到时机成熟,他们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
也许你现在做的事情看不到成果,但不要害怕,你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也许你以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是通过代码,你认可自己的才华,喜欢了自己;
也许你跟用户从没见过面,但是你们通过产品,惺惺相惜;
也许你只是写了一行代码,却影响别人的一个决定,甚至未来。
去码字吧,表达你想表达的,改变你想改变的。
外面的世界有很多束缚,但我们可以用代码,再造一个自由的世界。
8年开发老码农福利赠送:如果你对前端开发这门技术感兴趣,从最基础的HTML+CSS+JavaScript。jQuery,Ajax,node,angular等到移动端HTML5的项目实战的资料都有整理,送给每一位前端小伙伴。
领取微信:webdu123
做为一个过来人,我要告诉你请教前辈大牛真的很重要,可以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不要怕丢人,没面子,面子值几个钱?学到真本事才最重要。没有技能才叫真的没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