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都能逃离沉默的大多数

622 阅读9分钟

这两天放假,没有出门,看了《沉默的大多数》。

是王小波写的杂文集,也许有很多人看过,也许有的人听过但是没看过。

我属于后者,这两天买来看了看。

第一篇文章就是沉默的大多数,看完以后,触动很大,深以为然。

下面是开篇的一段话:

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革),后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
来源: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我知道我就是这部分人,可能更为严重,有时在熟悉的朋友面前也不敢说话。为什么?

因为我怕说错话,即使我想的是对的,我也不敢说出来,怕收到别人的质疑。我也知道就算我说错了,别人也不会拿我怎么样,但我还是怕引起不必要的争执影响友谊。

我也一直认为这种想法是对的,毕竟有一句话叫“沉默是金”,说的越少,麻烦越少。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但可以肯定我不是天生不爱说话。因为我小时候那会不爱学习,胆子很大,做事情也很少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也许是高中,也许是大学,或者研究生。总之,我慢慢的不爱说话了。

当然在我学生生涯这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困扰,我也很享受。一个人去自习,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一个人去操场跑步,一个人睡觉(一个宿舍就我一个)。

这些一定程度上给我带来了些好处。麻烦少了我就可以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去提高自己,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是工作后一切发生了变化,不爱说话成了我职业发展的阻力。

从我工作的这几年观察来看,我一直认为的“沉默是金”,少说话,多做事,在职场上其实是有害无益的。

你不说话,没人知道你的存在,你的存在感不高,升职加薪的机会肯定不会有你,你的职业道路就不会走长远。

事实上我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周围混的不那么好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毛病,说话不多,但业务技术能力并不差。

也许有人说,程序员就是和电脑打交道。只要我技术水平高,写代码又快又好,领导不给我升职加薪,那不是我的问题,是领导的问题。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有纷争。

真实情况是领导管的人很多,如果你不说,领导根本不会知道你写代码比别人又快又好。就算知道,又快又好的人不是只有你一个,相比之下领导肯定更倾向给平时说话多的那个人,因为他的影响力你比你大。

程序员其实也有很多需要说话的地方。需求讨论、设计方案评审、代码评审,测试案例评审等会议都可能需要你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然你也可以不发言,那意味着你默认别人说的都是对的,而且没有遗漏。

但真实情况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不太一样。总有你认为还需要补充的地方,有你质疑的观点。

如果你不说,那没人知道你是这么想的,没人知道原来还有更好的办法。当事情发展的没有那么顺利时,此时如果你再说其实当时有更好的办法,别人只会说你马后炮,并不会认为你有多高明。

又或者你脑海里早就有了想法但犹犹豫豫不敢说,结果让别人先说了出来,得到了同事的好评,领导的肯定。此时你除了心里懊恼也没有办法,此时再说别人只会认为你只会附和跟风。

同时我也观察了周围一些混的好的人。是的,他们每次会议时都会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有时他们说的也不对,但只要说出来,其他喜欢说话的人会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质疑,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后面有时候是一场平和的讨论,有时候是一场激辩,但最后的结果总是真理越辩越明,双方最终会达成一致,而且是一个更完善的方案。

并且在激烈的讨论后,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变差,甚至更惺惺相惜。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爱说话的人只是在旁边默默观看,或者稍微点头符合,毫无存在感。

除此之外,我更为重要的发现是,那些爱说话的人逐渐对事情的理解度越来越高,慢慢成长为一名决策者,而不爱说话的那些人渐渐的不再出现在会议桌上,最终沦为了执行者。

很遗憾自己是在工作很久后才发现这个现象,当然,我也开始了反思。

刚工作时自己的思维还停留在学生阶段,只要我埋头苦读,努力学习,我就能得到我的回报。学生时代的回报就是你的成绩,你的奖学金,你的保研资格,事实上我也确实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工作之初,我也一直保持着这种想法。认为只要我少说话,多做事,少给领导找麻烦,我就一定能得到自己的回报,然后升职加薪。

上班时我认真完成分配给我的任务,下班后自己努力补充业务知识,甚至后面一个人可以干两个人的活。但开会时我很少发表意见,怕自己的观点受到老员工质疑,也不敢随便参与到老员工的讨论中。

甚至在其他刚入职员工发表意见的时候认为是他们出风头,不成熟的表现。尤其他们说错时心里暗自窃喜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还好我机智没有随便发表意见。当然,我那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愚蠢。

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发现那些爱说话的同事思考问题越来越深,老员工越来越喜欢听取他们的意见,也更愿意分配给他们一些更重要的工作。而自己,在会议中也慢慢变的边缘化,在团队的重要程度也慢慢下降。

年终考评结果也可想而之。当然,处于这个处境的也不只我一个,大部分和我同时入职的同学都表现平平,基本都是因为说话太少。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了改变。

一方面开始看一些思维结构的书,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一方面在会议中开始积极表达观点,提出一些见解。

在这个改变过程中我更加认识到了以前是多么的错误,下面两种情况来说明:

假设你的想法是错的,如果你说出来大家会指正你的错误,你会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想错。这个过程中会逐渐让你的思考深度不断加强,考虑问题也越来越全面。而如果你不说出来接受大家的质疑,你会一直沉浸在“自己想的就是对的”幻想中,这其实就是夜阑自大,自己的思考能力永远得不到增强。

假设你的想法是对的,说出来会得到大家的肯定,你会变的更自信,同时也对你产生了正向激励。促使你表达观点的欲望更强烈,无形之中慢慢扩大了你在团队中的影响力,大家也会越来越看重你。而如果你不说根本就没人知道你有这么个想法,你唯一能做的是在脑海里为自己点个赞来自嗨一下。而别人不知道你的厉害之处,忽略你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改变,自己也终于慢慢扭转了在团队中的印象,也以更多的角色参与到了项目中,到现在也可以担任一些需求的项目经理了。

这就是自己在职场中曾走过的一段弯路,一个思想的转变。我想很多学生或者初入职场人士或多或少也会存在这个问题,尤其是在技术思维的人群。

如果是学生我建议你在学校就开始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并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有兴趣的看看《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如果是职场人士,也建议在会议中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再做沉默的大多数。

我也分享文章中的一段话希望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
来源: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没看过这些书,敢说自己学的计算机?

我是如何在一晚上拿到阿里巴巴offer的?

我的编程人生

如果想获得更多,欢迎关注公众号:七分熟pizza

如果想添加好友交流,关注公众号后回复:微信

公众号里我会分享更多技术以及职场方面的经验,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在公众号向我提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