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的逆向工作法的一些解读

922 阅读7分钟

在2008年贝索斯致股东的信中,提到了逆向工作法,原文如下:

在此全球经济动荡之际,我们所秉持的基本做法依然未有改变。谦虚谨慎,关注长远价值,顾客至上。关注长远价值,不仅能够促使我们提升现有的能力,并激励我们尝试新鲜事物。它使我们从反复失败中实现创新,它使我们挣脱束缚,去探索未知领域。若仅仅满足于短期内的成就感,或做出短期内的承诺,将很快被超越。然而,长期发展策略则可以与顾客至上的理念相得益彰。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了解顾客需求,并深信这种需求是有价值,并且是长期的,那么我们的一贯做法是,多年的耐心探索,直至找到解决方案。

可以将依从顾客需求出发的“逆向工作法”(“Working backwards”)与“技能导向法”(“skills-forward”)形成鲜明对比。“技能导向法”使用现有技术和能力来驾驭商机。“技能导向”论者称:“我们擅长做X”、“通过X我们还能做什么?”这确是一种有用并且一定程度上奏效的商业模式。但是,如果公司沉浸于此,就会丧失研发创新的动力。最终,现有的技能将成为昨日黄花。从顾客需求出发的“逆向工作法”,往往要求我们必须探索新技能并加以磨练,而不在乎迈出第一步时的那种不适与尴尬。

下面就对逆向工作法,做一些探索:

1:逆向思维,从造因得果,到求果造因;

逆向工作法的基础是逆向思维,在原文中提到了“技能导向”与“逆向工作”两种模式;

技能导向:我有一把工具,然后去寻找需要这个工具的人; 逆向思维:先研究人的需求,后根据需求创造相应的工具;

以手机的柔性屏为例,有柔性屏技术后探索应用场景为技能导向,为了满足场景需求而发展柔性屏技术则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都属于基本的方向性思维,顺向与逆向并无高下之分,顺向思维转变为逆向思维时,行动模式将从由因及果转向由果及因。

2:未来视角,从未来看现在,使用未来视角强化现在的行为;

有一个经典的三个工匠盖房子的故事:

有三个工匠在一起盖房子。行人路过,分别问他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匠一脸茫然地说:“没看到我在忙吗?工头安排我来砌砖呢。“

第二个工匠很兴奋地说:“我在盖一栋很大的房子,等这房子盖好了,就可以住很多很多人。“

第三个工匠非常自豪地说:“我要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丽。我要争取将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称赞我们的城市是最漂亮的。这是我这辈子一定要做的事情!“

十年以后,

第一个工匠还是一名普通的工匠,在埋头砌砖。

第二个工匠成为了工程师,在工地上指挥大家建房子。

第三个工匠当上了这座城市的设计师,在他的规划下,这座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漂亮。

这三个工匠的不同之处,我认为关键在于现有行为是否受到了未来视角的强化。

与居安思危等忧患意识道理相似,思危的意义在于使用未来审视现在,从而改变行动与计划,以便为未来做出充足的准备。

使用未来强化现在的行动,也是组织使命存在的意义,使用使命驱动组织行动,将赋予行动连接未来的力量。

在《创业有成者的五个特征》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在创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很多的突发状况,而厉害的人不只是很快的把这些问题解决掉,他们还会兼顾长期的策略布局。他们知道组织3年、5年后希望达到的目标,因此不管眼前的问题再着急、再棘手,每一个对应的决策也不能背离这些策略目标。

3:不变视角,保持专注,追求必真结果;

贝索斯说:“我常被问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我们把精力放到这些不变的事物上,我们知道现在在上面投入的精力,会在10年里和10年后持续不断让我们获益。当你发现了一个对的事情,甚至10年后依然如一,那么它就值得你将大量的精力倾注于此。”

在《决定论》一文中,我提到过一个求真思维,求真思维要求行动总是围绕必真对象展开,求真思维要求必须存在必真对象,在逆向工作法中,贝索斯使用了一种求变化中不变的方法来找到必真对象-顾客至上,进而使之成为逆向演绎的出发点,逆向工作法是从结果出发展开演绎的一种方法,演绎起点必真则意味着行动结果必真。

4:目标视角,升维思考高度;

张维为提过一个邓小平的故事:

邓问李鹏:“电的问题,我主要关心后十年后电是怎么安排的。到本世纪末电要搞到多少,才能保证经济翻两番的需要?”

李鹏回答:“我们做了一些研究,至少要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搞到2亿千瓦以上。” 邓小平问:“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李鹏说:“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办电,不是一家办电,多家办电。”

邓小平说:“这样我就放心了,只要政策对头,把电搞上去还是很有希望的。电有希望,翻两番就有希望。”

邓小平的超前思维,是一种围绕目标的逆向设计方法,首先定义主目标,然后围绕主目标反推必要条件,然后将必要条件作为子目标继续反推子目标的必要条件,不断反向分解目标,然后围绕目前条件与必要条件之间的差距展开行动。

反推完毕后,即开始围绕子条件的完成展开正向行动。

5:灵性思维,重why不重how;

将逆向工作法贯穿整个过程,会更加容易跳出具体实现路径或解决方案的限制;

要做到灵性,必须将行动建立在理解基础上,也就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有一个讲述为了执行而执行的故事:

二战时,鲁尼在英国空军部队当后勤兵,负责给战斗机做保养。部队规定,战机的皮革座椅要用骆驼粪来保养。这让鲁尼苦恼不已,因为粪便的臭味实在难忍,可又不能违反规定。

不久后,参加过一战的父亲来部队探望,看见鲁尼正忙着用骆驼粪擦拭座椅,便疑惑地问:“你们怎么还在用骆驼粪擦皮革?”鲁尼理直气壮地答:“我们一直如此,这是规定。”父亲想了想,笑着说:“当年我们在北非沙漠地区作战,有大量的物资需要骆驼运输,可驾驭骆驼的皮具是用牛皮做的,骆驼闻到那味道,就会赖着不走。于是,有人想到用骆驼粪来擦皮具,这样就能盖住牛皮的气味,果然骆驼就听话了。哪料30年过去,你们却将这方法沿用到飞机上,太可笑了!”

以上,就是我对逆向工作法的一些理解,由于实践不足,以上理解主要是建立在对逆向思维的理解基础上的,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