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太多理论支撑,纯属经验总结。后续不断再补充,也欢迎提供意见~
产品相关的UI,VI用户体验,这里就不做多说了。相比传统中后台系统,如果没有经验,我们常常会忽略掉数据体验。
数据体验包括:
- 数据可信任性,树立用户的信任感;
- 数据易读性,优秀的数据可视化;
- 数据的安全性,数据是敏感的,让知道该知道的,抹去不该知道的;
- 数据的可用性,请给我下一步Action;
数据可信任性
真实的数据
可靠性的第一原则就是数据真实,一个真诚的产品才能得到用户的信任。
新鲜的数据
- 请标注这份数据的生产日期,三无产品实在不是用户的菜。
- 和所以产品一样,数据也是具有时效性的。假如,数据大屏在某一时段,数据一直非常平稳无波动。咋一看,难免以为系统宕机了。所以,请在大屏上标注一下当前的刷新数据的时间,告诉人们 “本宝宝还活着!”!同时还能体现,数据刷新与数据之间的延时。不仅仅是大屏,如1.1大屏描述,一个产品的首页,那些酷炫吊炸天的图表,只要这个图表有意义,都建议加上刷新时间。
数据易读性
优秀的可视化设计
说到如何设计可视化图表,这里可以说三天三夜说不完。从图表选型,多维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交互,每一个都可以成为一个课题。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但在产品评审过程中,可以怀着以下几个问题来评审。
图表的实现成本,是否与其价值成正比?比如,有许多特效的图表,这些特效是否有存在的价值,比如明明二维的图表就能很好的展示这个数据,是否需要3D,等等。
统一数据特征认知标记,即产品设计的“一致”原则
“金牌🏅️”,我们一定想到“第一名”;“⚠️” 这个符合,我们一定联想到的是危险。这就是思维联想,其实也是产品的符号学。在数据产品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
上升是用绿色 还是 红色? 绿色=安全,红色=危险 ? 还是像股票一样:绿色=跌 红色=涨?人们在关注数据的时候,红绿色的数据是最先捕捉到人们的视线
当前数据与往期对比,常见设计例如折线图:当前数据使用实线,深黑色文字,往期数据使用虚线与灰色文字。那么在所有图表设计中 应当统一这个标准。
一致的表达,可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当用户心智被培养起来后,我们就能缩小提示文案等非“数据墨水”(表达数据的内容)的展示空间。
数据的安全性
指数化,是在可视化中保持数据的安全性的主要手段。 什么时候需要安全性!比如带有商业性质的重要指标,能够逆推大盘数据的数字。但有时候我们又需要投入整个数据但变化趋势,或者是互相比较的竞争情况来做市场分析,或者软件售卖等。 指数化,就好比芝麻信用分。我不告诉别人我的负债是多少,我的消费水平如何,但是ofo可以明确的判断我是否能够支付小黄车的1元租赁费,并保证还车。 用百分比。公司不方便透露实际具体利润(怕员工不小心就把照片发网上),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比上个月增长多少,同期对比涨幅,市场占比等等。或者完成年度目标占比等。
数据可用性
枯燥的数据罗列的数据产品是没有灵魂的。
第一步要让数据讲故事,说白了,就是界面数据的入口通常以常用易理解的数据引导用户挖掘数据价值。
第二步,帮助用户发现数据中的关键问题。例如:均值标线,异常提示,行业指标(参考线)。对特殊值进行标注,对参考值进行对比。告诉用户当前数据是处于什么段位,用户才能更好的进行决策。
第三部,效果对比。数据产品对效果一定要有效果回流,如果算法允许,可以自身喂养算法。或者 至少能知道数据分析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这一步应该属于产品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