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CONF大会之后的感想(非技术)

10,177 阅读19分钟

前言

应该不止一次参加这样全国规模的前端会议了,从六年前踏入前端到今天依然在带一个前端小组在夜以继日的写业务代码。在会议中会因为切实的大佬对技术的独到观点而兴奋而替他们高兴、会因不同团队对前端轮子创造的充实和自豪感、会因他们对技术前驱的倡导而膜拜。是的,我整个会议议程听下来是这三种感觉的混杂。

也有对自己职业的深刻感想,仅此分享给将要入行前端以及入行多年,不管是在杭州还是北京、上海,不管是小公司还是BAT这样的大厂,说一说自己从业下来的几个体会。与技术本身弱相关,与前端与职业与人生方面强相关。

选择合适的目标

在自己之前的掘金文章中分享过一个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大概是怎么样的,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但那是个标准版的答案,相信很多人最后不是那样的一个过程。(传送门:技术人员的职业规划可能是这样的

可能目标一 :技术大佬

应该说能够开发维护一个开源框架,或者造出一个还不错的开源轮子,都算是行业内的技术大佬了。比如vue作者:尤大;elementui的饿了么团队等。

如果要做到这点,需要很强的技术执念,很好的技术基础,耐得住技术本身的枯燥,看得到技术本身优化带来的未来价值,能够在最后的升级、技术产品中找到自我定位、人生成就感、自我的快感。

如果说是想成为这样的人,但对于还不确定是否自己就是这样人,那看下首先:

1 自己是否持续关注了一些最新技术的特性,比如deno,vue3,webpack4,关注了代表你是有兴趣的,而你关注的时间如果是下班或者休息时间就更证明你是这类人。

2 分析已经在用的技术究竟好在哪里,为什么这么用,我们的用法合理么。比如面试题里会问es6,会问react和vue的对比,但实际上,难道不面试、没人问我们,我们真的不去思考么?当数组的find、includes语法出来之后,为什么不去分析下他的性能、合理性、简洁在哪里,为什么不去思考下我如果用了vue用的是否够好,是否理解了vue的核心思想,去更好的实践,而不是vue的高级api使用者。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会看到大部分的号称中级甚至高级前端,在写vue页面代码的时候,对于class,style的部分的理解和使用还是用原来jq还有原生的套路,去找这个元素,然后去改的样式,如果有看到element的源码,应该很容易看到,组件是把这部分用data或者方法去承载的吧。

3 自己是否是技术兴奋型的。反正我是,但不是很强烈的那种,当我听到尤大在讲vue3.0在进行升级,优化了运行时、体积、内存之后,以及是通过什么样的思路优化这些时,很赞有没有,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在分享时的那种享受,对自己成就的自我肯定。但照进现实,我们的公司或者技术团队是否能采用,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从这点考虑,也许很多人会对新技术本身是失望的,因为不能解决自己工作中、业务中的棘手问题。很明显的,我感觉到当尤大讲到会不会支持ie时,大家是关注这个点的,因为业务就是业务,我们需要关注刚需。所以是否自己或者团队能找到业务和技术兴奋度的平衡感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公司的技术栈可能还是jq的,对于可能近几年都不能转型为新技术的前端来讲,这里的技术福利是香而不可食的。

4 自己是否有期望有可能成为引领技术变革的人,公司是否会给你这样的机会。如果说注定是要想成为技术大佬的人,那么按捺不住的你一定会选择去创造新技术,去技术栈好的公司,去为现在的公司做技术架构调整。这是一名技术执着的大佬会有的魄力。而有些虽然挂着技术经理、技术总监头衔,却职业定位完全是项目经理、业务经理的人,重心是不在这个领域的。而实际来讲,对于公司,不同阶段,这两种人都是需要的。

番外篇:曾经在杭州一个高级技术群里和一些ceo交流过一些问题,关于技术人员定位或者cto定位的问题,发现很多ceo对技术是有一定偏见的,尤其是对底层的程序员,对他们的定位完全是业务实现者,而对他们的专业能力、专业瓶颈完全不考虑,也不会说考虑技术本身的更新性。当然,更不用提技术反推业务了。在业务方或者ceo或者其他职能的眼中,管你是什么技术,我的需求是最紧要的,至于因为技术迭代换新导致的问题,需要技术自己完全买单。而技术给自己买单的过程,却全程不给机会,没有合作的平台。大部分小公司都是这么干的,在他们发现问题的时候怎么操作呢?把这批技术人员下线,重新招聘高能力人员。但仔细对比就会发现,在一些独角兽或者bat的大厂,技术是可以承载更多价值,可以引导吧需求做的更好,可以反推需求,可以利用技术成品去大量的降低成本,这种模式是很成功的。而小公司不这样做,核心原因是耗不起、容不得不成熟的技术团队去试错的成本,另外一个核心原因就是看实际情况,我们目前不需要那样。不管怎么操作,都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希望都能看长远一点,不要仅仅做了当前那些事。我相信,这个现象不仅仅是程序员的,也是后端、产品经理、大数据还有等其他专业性职能都有的问题。

可能目标二 :高级前端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前后端分离的今天,除了后端、产品当项目经理外,对于前端来讲,当一名高级前端也未尝不可。

我们就是成不了大佬但是能完美精确的完成需求的那批人,我们就是制定团队规范、组织好团队指导团队完成业务攻坚的人。技术不一定是行业最好的,也不一定要很牛逼的东西,但工作范围内足够用,当偶尔超出业务范围、技术范围,我们也能解决。

与上面的技术大佬不同的是,这样定位的前端已经对技术本身没有那么狂热,而是对公司业务、实现产品价值更有兴趣。也许在3-5年里,技术提升也只有那么一两次在必要的时候精进,但这样就够了。事实上,有很多中小公司的技术总监都是这样承载下来的。不要唯技术论,而要唯业务论,业务为主心骨,技术只是必要时、严重欠债时才会考虑。

番外篇:即使作为高级前端,也要有一点点的技术敏感性。不要完全为业务需求所累,因为即使这样,当新需求苛求新技术时,自己如果不会,那就尴尬了。

可能目标三 :项目经理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前后端分离的今天,除了后端、产品当项目经理外,对于前端来讲,当项目经理也没有很严重的壁垒,尤其在中小公司。

我们都知道项目经理的角色基本是确定需求,跟踪进度,协调资源,风险控制,项目测试以及交付,后续运营辅助。

那么,其实在整个开发链中,发现前端是整个业务感知最细腻的,尤其对用户交付是直接负责的。而且前后端分离之后,前端对于数据的敏感性、操作性会进一步加强,能力稍强的可以整理出整个业务的数据流,业务逻辑等。所以前端对整个开发进度是有一定能力去把控的。

也许有人讲到肯定是后端能力把控更合理,因为数据是核心,因为后端的问题前端解决不了。那我也想说,前端的问题后端就能解决么?在我经历的项目团队中,也许大多数的前端代码看起来都非常简单,但只能说明那些页面需求很简单,需要前端专业能力的,后端也是一片空白。然后作为一个开发团队,不要指望项目经理要有能力解决专业问题才可以当。如果这个逻辑的话,那产品经理当项目经理不是更不合理。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对于每个职能,就应该有对应的预期和风险评估,每个职能是否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如果后端或者前端能力不行,应该是换能力强的人上或者找职能主管辅助解决。

可能目标四 : 一份工作 && 一份生活

与后端的性质不同,前端是一名入门门槛很低的职业,而且薪资也还可以,工作性质属于代码可见,最短链路的一个工种。所以,必然的会带来很多非本专业的同学,很多女性同学。比如女的java,女前端,比例非常高。

不是很多人都有强烈的职业目标,有很多人只是作为一份工作。就和行政、人事一样,很多可能做三五年,也并没有太大的职业能力变化和职业规划的变化。我对它没有那么的热爱,也不想变成自己的事业。

对于小公司的大多数的前端需求,尤其简单重复需求,其实本身就不需要招资深的前端去完成。这是一项工作,一个并不需要挑战最新技术、严谨逻辑的工作。比如我们知道的,登录注册页、列表详情页,点击一个按钮页面跳转,实际上很多基本操作因为我们的用户规模、期望的体验都没要要求,所以都很简单。

如果把前端当做一份普通的工作,其实就可以拥有一份生活。在阿里的文化里,大家都强调很拼,为了理想可以996,甚至906。但还是有很多人也有理想,却不是阿里那种。可能是我们在中小公司也有自己的价值和快乐,可以承载自己的业务。可能是我们可以收获兴趣和爱好,收获家人。

干工作确实要努力一点,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但也可以稍微不那么拼,用一生去积累。多体验一些生活,多去设计,多去实践。不只是工作里才有成长,你的工作也不是全部的可能,也许下一份职业就在你收获其他,灵感其他时而变成自己的事业。

可能目标五 :人生充满可能

我想大家在当前端时,一定没有想过自己能做多久,自己的瓶颈会是什么,自己是喜欢前端的什么,又什么时候会失去对他的兴趣。当你不喜欢它的时候,也许工作本身就会变的乏味。当你喜欢时,就是一直坐在那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大家一定不会怀疑像尤大,阿里大佬勾三股四,大漠这些人会不会对技术有什么疑惑,还能干多久。因为在技术的生涯里,他们已经走了那么久,找到了对技术的热爱,所以技术不是工作,而是事务,而是做下去会开心的事情。包括大家都知道的阮一峰老师,人家写了那么多博客,在没有任何酬劳,可能没有预想过自己会进军阿里、成为带队人时。

而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你还没有做那么久,也还没有达到对前端的一定的积淀或者沉淀。一定要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技术是做一件事的一种技能,你是否喜欢做这件事。能做这件事是因为技术本身还是因为事情本身。在很多阿里的p89出来创业的时候,大家会明显的发现,他们这时候重点在做事上。我们要用技术这个能力去做一件我想做的业务,我想做的产品,而不是关注此时我的技术还差多少没提升,自己要不要搞最新的技术,我的技术带来的薪资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决定你做事为核心了,那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前端只是一种最小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从前端入手,了解互联网产品的开发流程,可以了解医疗行业背景,可以了解大数据,可以了解与人沟通的能力,可以了解区块链,可以了解一个产品背后的逻辑与商业模式。当变成这些时,你还有很多职业选择。

大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技术动态

在上面讲到,作为技术,只要还是在做前端,我们需要关注技术动态。不管是不是能用到,不管我们是不是技术大佬还是管业务的经理,或者我们就是想不要丢了自己的饭碗。那么来参加一些技术行业的知名会议,对于我们更好的关注一些重要技术的状态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大会虽然分享的少,但一定会列举的是比较里程碑性质或者编程思想角度的大问题。

从这个目的触发,了解下就好的角度,大会是平时我们关注动态少,关注不到重点的一种弥补。这个是倾听学习了解的角度。

编程思维 && 涨见识

不管怎么说,在一个固定的公司里,我们的技术栈一般不会大的变革,我们的一些编程思想也比较固定了。

那么这里看一些知名的团队在做些什么,有那么一两个问题是自己也在关注,看下他们怎么做的,没有干货,也能湿润下自己。

再不济,也比我们大多数时候看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文章,来的高效。作为大多数非资深前端来讲,其实很多问题、很多技术上都是迷茫的,而大厂在这方面的内容输出少的可怜。所以大家在看到阮一峰教程时才会觉得眼睛放光,除了通俗易懂,更大的特点是,能通过他的教程得到了从入门到进阶的一个阶段。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目前的90、00后都不喜欢看书,也不喜欢研究源码。所以可以看到很多社区随便分享下布局知识、高阶编程的知识,前端社群就炸锅一样的,甚至每个人都发一遍自己的版本。

而大会上,肯定讲的是一个不一样的版本,有过实践的,很涨见识对不对。

前端同行

对于前端来讲,其实和大多数技术社群是一样的,大家都会进很多群,却很少交流。大会上能看到同行,这么多,应该是很大的一种欣慰。

那么对于一场大会,我个人觉得非常有价值的部分是diss,尤其针对主题性质的有价值的Q&A.

比如这次有提问到为什么要对比antd vue 仿照antd react,怎么支持阿拉伯语,至少从我的角度看,这两个问题都很好。其实参加会议的每个人平时积累下来,都会有不少于十个以下的精华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多时候都是被零散的解决或者妥协了。而大厂或者一些技术大佬似乎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那么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个是大家最想听到的一部分,最想diss的一部分。

团队思考 && 业务思考

在分享之中,我们也能看到每个分享人基于自己或者团队的立场,去分享一个事情的时候的核心点是什么,分享的水平如何,其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出于什么样的场景去解释这个问题,以什么样的方法论、技术方案去解决。

我们更多的时候会发现,我们之所以没有台上的嘉宾做得好,除了公司的原因,还有运作方式不一样、团队思考不一样。他们有更多的角度去让技术产出、技术驱动变得可能,而我们更多的是技术让需求变得可能,除此很少去思考出其他的可能。

我记得之前校宝有次邀请到了蚂蚁的一个资深技术,后面转型管理的分享。她讲到很重要的一点,其实开始也是做技术啦,不过到后面发现,产品还有业务方有些细节设置的不合理,有些地方没有考虑的更好,到这里还是和我们一样的。但后面他们变成了什么呢?他们的技术加班加点,在技术考虑到位的基础上,吧需求更严谨的描述一遍,用严谨的数据模型、数据报表分析给产品、业务方,然后让他们看到技术带来的影响。在拿到话语权之后,他们针对需求有越来越多的控制权、分析的能力,在解决基本需求完全没问题的情况下,他们又做了技术的产品,去承载团队内部技术需求、额外的业务需求、创造用户需求。当在看到部门的产品矩阵时,可以看到好几个技术产品。

虽然以上的过程不可复制,但值得参考,尤其阿里或者腾讯在几乎任何需求的情况下,都不是直接完成,而是分析需求特点进行归类工具化方案解决,这种点很好。把简单重复的解耦出去,解放开发者能力,把剩下的再根据业务进行封装。

人生百态

从波波的主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一直努力的尝试做好他原来不擅长的事情,也会遭到知乎其他人的评价,甚至diss,诋毁。

其实每个人都何尝不是如此呢,尤其作为管理者、倡导者,基本都会遇到不少的阻力、反对。但大家在坚持,有那些表率在坚持。

我们也看到这些嘉宾,我不知道他们是有偿还是无偿的,但是他们来分享了他们的收获,我是感激的。尤其一些大佬,在分享、挑选自己要讲的内容时,讲的很好,也有的讲师可能讲的不是很好,但也非常尽心了。

这是一种分享的精神,而不要被理解成打广告,我个人是有点反感打广告的,也希望在以后的会议中大家多一点内容,广告开始结束说下就好了,不要总是插播,这其实有点影响很多很远赶过来希望听点内容的观众。

而我也是乐于分享的,所以写这样一篇文章,包括掘金、博客上也发了很多,很多是偏简单的,但这样就够了,做自己想给大家分享的经验,看看大家平时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踩过的坑,一起乐一乐,吐槽或者点赞下自己的开发团队,不是很好的事情么?

对于一场会议,不要因为么有得到什么而沮丧,失落,人生有很多时间投入了是没有回报的。如果说我们没有直接的收获,那那些分享的人不是更加负的收获么。

总结

感谢波波老师还有大佬们今天还有之后开的一切会议,因为这样才多一些机会了解,才能越办越好,到中国的前端技术氛围都变得很好,这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过程。

我们的分享的嘉宾都还很年轻,听讲的也还都很年轻,我们的从业年龄和前端最新框架的发展年龄是一样的,一起期待以后更好的每一年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