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穿越!13幅卡拉瓦乔的名画走下画框变活了,逐幅解读帮你认出谁是谁!

513 阅读12分钟
原文链接: zhuanlan.zhihu.com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特别精彩!一定要分享给爱艺术的你们!

9月16日,在意大利小城苏特里的圣方济各教堂中,上演了秋季文化节的一场重要节目。表演者是Ludovico Rambelli Teatro剧团的演员。太佩服他们对艺术的融合精神了,卡拉瓦乔那些充满戏剧感和张力的名画,居然被演员带上了舞台,以真人静画(Tableaux Vivants)的形式一一演绎出来,简直就是神还原啊!视频看这里:


13幅卡拉瓦乔名画走下画框变活了


太精彩了是不是?不过看了一通热闹,感慨了一番光打得真好,披披挂挂的那些布料居然裹得这么流畅,好几个亮相还挺眼熟,是不是有圣经的故事啊还有天使小翅膀什么的之后,问题来了:

他们cosplay的到底是哪些画?这些画讲的又都是啥呢?

按时间顺序来说,人物一共演出了13个场景,也就是13幅画。我会超级快地简单介绍一下每幅画,快搬个小板凳,马上开始啦!


第一幅:《基督下葬》

演出版:


原作:

基督下葬 Deposizione, by Caravaggio,1603-1604


这个呼天抢地的场面,一看就是特别悲伤的对不对?这是关于耶稣的画作中很常见的一个题材,表现的是耶稣被钉十字架死去后,被他的弟子和母亲安葬入墓穴的场景。虽然这里仿佛是一场葬礼,但我们都被剧透过,都知道3天后发生了什么,所以,这幅画也是蕴含着基督将要复活的希望和信念。

后来,鲁本斯在罗马参观了这副画后,受到很大感召和影响,几乎是复制了这幅画(当然是在自己的风格下进行的)。由此可见,卡拉瓦乔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之大。

这幅原作是祭坛画,也就是画家接受订单,绘制宗教题材用来装饰教堂祭坛的作品,因为当年信众们认字儿的不多,这些祭坛画要像连环画一样清晰易懂,本文中出现的所有基督教作品都是祭坛画,等下就不再一一说明了。


第二幅 :《迷醉中的抹大拉的玛利亚》

演出版:


原作:

迷醉中的抹大拉的玛利亚 Maddalena in estasi, by Caravaggio,1606

大家都知道,抹大拉的玛利亚是耶稣的女弟子,圣经中说耶稣曾经从她身上赶出7个鬼,治好了她的病,从此她就抛弃一切,追随耶稣和她心中的真理。当然了,《达芬奇密码》这类现代小说里经常把她编成是耶稣的妻子或者爱人,反正都是编的,随便看看就好。

这幅画的内容,其实在圣经中并没有体现,而是卡拉瓦乔那个时代的传说之一,讲的是在基督升天以后,抹大拉的玛利亚隐居到一个山洞中,因为她的虔诚和真挚,每天被天使运送7次到上帝面前,亲耳聆听天使的乐声,有幸感受到神圣而又神秘的幸福。

这种超自然的宗教狂热,卡拉瓦乔选择用沉迷沉醉的外观来表现,这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几十年后天才雕塑家贝里尼的大作《迷醉中的圣特蕾莎》。这两个圣女,都一脸痴迷,仿佛陷入了永恒的爱欲中……艺术家也是不容易,用情欲的感受来激发凡人对神圣的想象,想必也是因为这种神魂颠倒是凡人可以感同身受的吧。


第三幅: 《圣彼得被钉十字架》

演出版:


原作:

圣彼得被钉十字架 Crocifissione di san Pietro, by Caravaggio,1601

圣彼得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年轻时是个渔夫,后来跟随耶稣,在耶稣升天以后继续他们的传教事业。天主教认为他是第一个教皇,现在的梵蒂冈大教堂就以他命名,只不过那个时代的教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富贵,而是罗马帝国统治下一个地下非法宗教的头目罢了。

后来罗马皇帝尼禄打击这些非法宗教,在罗马抓获了圣彼得(他那会儿还不圣),要像处死耶稣一样将他钉上十字架,而彼得认为自己不配和耶稣有同样待遇,要求将自己头朝下倒钉,罗马官方满足了他的要求,彼得于是殉道而死,而倒钉十字架,也成了他老人家专有的logo,一眼就能认出他来!

话说基督教艺术对圣人这个你怎么死就用什么代表你的处理方法可真是简单粗暴又高效直接啊!


第四幅:《被斩首的施洗约翰》

演出版:


原作:

被斩首的施洗约翰Decollazione di San Giovanni Battista, by Caravaggio,1608

这幅还原程度太高了……连旁边两个看热闹的都还原了。

被按在地上的自然是施洗约翰,而最左边捧着金盘子的就是著名的莎乐美,圣经中讲,因为她舞姿动人,继父希律王为了奖赏她的技艺,承诺答应她的一切要求,她的母亲唆使她要求得到约翰的头,希律王本来也想杀了约翰(因为约翰指责他的婚姻不合理,这约翰管得还挺多),于是派人杀了约翰,莎乐美将他的头放在金盘子上,献给了母亲。

本来这故事是讲统治者昏庸无道的,结果后来全靠王尔德的发散,把莎乐美写成了对约翰求爱不得反生恨意,索性设计杀了他的蛇蝎女子,也塑造了现在大家印象里的莎乐美。不过看剧场版的妹子恐怕不是这个设定,看造型还挺像个会干活的小姑娘的,倒是卡拉瓦乔原作里的妹子更娇生惯养矜贵点。


第五幅:《朱迪斯将赫罗弗尼斯斩首》

演出版:


喜欢这个题材,来个近景:


原作:

朱迪斯将赫罗弗尼斯斩首Giuditta e Oloferne,by Caravaggio,1598-99

圣经里砍头的剧情还真不少啊!这沙漠游牧部落的生活也是没什么新意……

这个故事,是讲亚述大军侵略犹太国家,美貌的犹太寡妇朱迪斯(也有翻译成友弟德、犹滴的,不好意思本人接受无能)主动出城,以美色迷住了对方主将赫罗弗罗斯,将他灌醉后割下了他的头,在夜晚逃回城,拯救了祖国和人民,算是最早的美人计女特工了吧。

喜欢剧场版里大家的表情,老保姆的嫌弃脸比原作还传神呢。


第六幅:《被鞭打的基督》

演出版:


原作:

被鞭打的基督 Flagellazione di Cristo, by Caravaggio, 1607


这幅感觉没啥可说的,反正就是惨呗,耶稣在被钉十字架前遭受了各种酷刑。话说教会很长时间也都在鼓励信教群众自我鞭挞,说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手段,看看基督受的这个罪,自己也受受,仿佛和上帝拉近了距离一样……


第七幅:《圣马太的殉难》

演出版:


原作:

圣马太的殉难 Martirio di San Matteo, by Caravaggio, 1607


这幅画真是太热闹太戏剧化太惊恐太错愕了!还原的也很精彩!被扛起来的小天使和圆圆脸女孩盼惊恐的小朋友,也难为他们想得出来……

圣马太是《马太福音》的作者,到非洲传教的时候,被埃塞俄比亚国王派人杀害,殉道而死。画面中心那位没穿啥又很凶狠的人,就是国王派出的刺客,马太跌倒在地,他伸出手来可并不是为了抵抗,而是伸向小天使递来的棕榈枝——在基督教绘画中,棕榈枝象征着殉难成圣。

就这样,在一片混乱中,卡拉瓦乔成功地将一个恐怖惊险的场面转化成了伟大和信念的胜利。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副作品引发了空前的轰动,卡拉瓦乔因之盛名远扬。

而且这里还有个小小的彩蛋——你看,在凶手左侧背景里那个回过头的人,就是卡拉瓦乔自己呀。


第八幅:《天使报喜》

演出版:


原作:

天使报喜 Annunciazione, by Caravaggio, 1608


这幅画比较简洁,也很易懂,就是圣母主题里特别常见的题材,天使加百利手持圣洁的百合花,从天而降,告诉玛利亚上帝对她的安排,而圣母温顺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不过画作本身比较不幸,遭受了多次损毁和修护,目前只有天使部分是卡拉瓦乔的笔触,而圣母已经是后人重画的了。


第九幅:《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

演出版:


看看局部:


原作:

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 Riposo durante la fuga in Egitto, by Caravaggio, 1597


这幅画轻盈柔美,一反卡拉瓦乔那个抓马的戏剧感,它也是卡拉瓦乔为数不多的带有风景的作品。卡大师通常画的都是室内的人像,好像棚内摄影师一样,这张难得有个外景的,可怎么看怎么像是个墙纸的假背景呢……

这个故事是基督教绘画中很受欢迎的题材,虽然艰苦但有家庭的温情。耶稣出生后,天使在圣约瑟梦中告诉他,大希律王(莎乐美故事里那个希律王的父亲)要滥杀无辜,约瑟必须带着妻子和宝宝逃往埃及去。这幅画表现的,就是他们在去往埃及的途中落脚休息,约瑟为天使持住曲谱,天使为他们奏出赞美诗的美好一刻。

我只想问一句,剧场版的圣约瑟为什么这么帅!


第十幅:《水仙花》

演出版:


原作:

水仙花 Narciso, by Caravaggio, 1597-99


啊,终于有一幅不宗教的了。古典神话还是轻松愉快多了。

自恋少年水仙花,用自己的手臂和倒影勾画了一个圈,将自己围在圈里,只爱自己无法自拔。在奥维德的《变形记》中,他最终追随自己的倒影而亡,而在经过冥河的途中,他仍然痴迷于自己的倒影……

卡拉瓦乔将这个古代传说赋予了他生活时代的着装和打扮,仿佛一个故事新编,非常别致。


第十一幅:《拉撒路的复活》

演出版:


来个细节:


原作:

拉撒路的复活 Resurrezione di Lazzaro, by Caravaggio, 1609


又回到了热闹的基督教群戏。

这幅画中心这个僵直的人,就是拉撒路。他是抹大拉的玛利亚的兄弟,也是耶稣的好友。按《约翰福音》的说法,拉撒路因病死去,四天后,耶稣到了他的墓前,吩咐他出来,于是拉撒路复活,从墓中走出。画中表现的就是这个复活的场面,耶稣伸出手来,仿佛“神说要有光”,众人由此看到耶稣的神迹,很多人从此信了耶稣。

剧场版的拉撒路,演员僵直得太完美了!


第十二幅:《神魂超拔的圣方济各》

演出版:


细节:


原作:

神魂超拔的圣方济各 San Francesco in estasi, by Caravaggio, 1595

这幅同样表现超理性的宗教狂热的画作,是卡拉瓦乔的第一幅宗教画。对此,画家采取了相对内敛的表现方法。

历史上的圣方济各,出身阿西西的富贵人家,但放弃俗世进行隐修,是天主教方济各会(也称“小兄弟会”,但丁也曾加入过)的创始人,名副其实的得道高僧。传说因为他完全效仿基督,基督垂爱于他,在他的手足和肋旁,用天火烙上了和自己一样的伤痕,称作“圣痕”,于是他仿佛第二个基督一般,显了无数奇迹,万物都听他的话,于是现代的天主教会还将他列为生态环境的主保圣人……

也许这样一个境界的圣人,在感受到上帝之爱的时候,情感也不会太外露吧,卡拉瓦乔的画中,天使怀抱中的圣方济各,似乎让人感受到的就是平静和安乐而已。虽然细看这位圣人的表情,还是颇有些恍惚在里面的。


第十三幅:《年轻的酒神》

演出版:

原作:

年轻的酒神 Bacco, by Caravaggio, 1596-97


剧场版这个圆圆脸的女孩子,演了小朋友又来演胖嘟嘟的少年,真是很多变呢!

这幅画可以说是卡拉瓦乔非常非常著名的一幅画了,慵懒啊堕落啊享乐啊,以这幅画结束我们的讲解,完美!

哦对,最后真的要再次感谢剧团演员们的演绎,最后一张图,献给他们的谢幕照!

感谢Ludovico Rambelli Teatro各位艺术家的生动表演!也感谢你看到这里!


-The End-


谢谢观看,我是@珊珊cat,最萌艺术+吃喝玩乐,《但丁的奇幻世界》正在连载中~


知乎专栏:猫的咖啡漫游


微信公众号:mockupcoffee / 猫的咖啡漫游


喜欢,就赞一下呗?


未与本人联系,禁止任何媒体/公众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