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禁止在 HTTP HEADER 的字段名中使用下划线 | Fising's Blog

4,141 阅读2分钟
原文链接: www.fising.cn

为何禁止在 HTTP HEADER 的字段名中使用下划线

2017 年 10 月 21 日 Fising HTTP, 0

在商城 APP 开发时,在与客户端联调 API 接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 PHP 的 $_SERVER 超全局变量中某些自定义的 HEADER 字段居然获取不到。通过抓包工具查看数据包,该自定义头的确是存在的。 后来通过调试我们发现,根本原因是客户端错误地将字段名中的中划线写成了下划线。例如,应该是 X-ACCESS-TOKEN,却被写成了 X_ACCESS_TOKEN。 问题本身很好解决。然而我们想要知道,服务器为何要对字段名中使用了下划线的头视而不见呢?并且,不管是 Apache 还是 Nginx,对于这样的情况,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样的策略。 在 RFC 2616 4.2 节中,有如下一段话: Request (section 5) and Response (section 6) messages use the generic message format of RFC 822 [9] for transferring entities (the payload of the message).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 HTTP/1.1 的请求和响应消息使用 RFC 822 中的通用消息格式来传输实体(消息载荷)。 在 RFC 822 3.1.2 节中,对于消息格式的说明,有这样一句话: The  field-name must be composed of printable ASCII characters (i.e., characters that  have  values  between  33.  and  126., decimal, except colon). 也就是说,HEADER 字段名可以可由可打印的 ASCII 字符组成(也就是十进制值在 33 和 126 之间的字符,不含冒号)。 不含冒号很容易理解,因为 Field-Name 和 Value 之间需要用冒号分割。然而,我们通过查询 ASCII 码表可知,下划线的十进制 ASCII 值为 95,也在此范围之内! 其实,在 HEADER 字段名中使用下划线其实是合法的、符合 HTTP 标准的。服务器之所以要默认禁止使用是因为 CGI 历史遗留问题。下划线和中划线都为会被映射为 CGI 系统变量中名中的下划线,这样容易引起混淆。 在 nginx 服务器中,通过显式地设置 underscores_in_headers on 可以开启在字段名中使用下划线。默认该选项是关闭的,所以在默认情况下,所有包含下划线的字段名都会被丢弃。 在我们的开发机中的确也开启了这个选项,为啥还是不能拿到字段名中包含下划线的 HEADER 呢?这是因为我们访问这台开发机的时候,前面还有一层代理服务器,而这台代理服务器没有开启相关选项,导致这种 HEADER 被代理服务器直接丢弃。因此也强烈建议不要在 HEADER 的 Field-Name 中使用下划线。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