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规律与经验分享

293 阅读6分钟
原文链接: luckychao.space

西安地区的秋季招聘已接近尾声,我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都说一篇总结性的文章是对上一阶段最好的回顾,那么我就用这一篇文章为秋季招聘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三个规律

希望你能在秋季招聘之前或者正在进行的时候看到这部分内容。

下面介绍的三个规律与我的人生经历与体验密切相关,尽管如此,我相信你也能从中收获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 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为市场技术能力需求和个人技术能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两者必然有一个交点,当然前提是你不能放弃每一个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弃疗。

  • 千万不能将就。也许你还没有经历过将就后的痛苦,但作为一个过来人想说的是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后你会发现殊途同归,并且一旦你将就着签了一个公司,那么你会发现后面将不再有刚开始时的激情和动力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当然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

  • 37% 法则。37% 这个数字来自于一个在线雇佣问题,这个问题的目标是在最小化面试次数和最大化所雇佣应聘者的质量两方面取得平衡,最后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选择第 n/e(n 为总应聘人数 & e 为自然常数)个应聘者,那么将以至少 1/e 的概率成功雇佣到最好的应聘者。考虑到相似的应用场景,我们同样可以将 37% 法则应用到找工作的场景中。找工作是一件令人身心疲惫的事,为了身心健康着想,我们应该就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估,然后估计自己可以拿到的 offer 数量,假设估计自己最多可以拿到 10 个 Offer(倾向于从事的工作),那么就可以在拿到第 4 个 Offer 时收手了,当然考虑到九月份的公司数量一般要比十月份的公司数量多并且公司质量也要高,那么我们也应该适当将 37% 这个比例相应减小一些。当然 37% 法则也仅仅只是一个参考值,最应该考虑的还是自己的意愿。

了解了上述三个规律,我们就能更有信心,更从容和更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司。

关于笔试

很惭愧,学了这么多年,最后才发现笔试竟然成了找工作的第一道槛,当然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跨专业找工作。

所有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的软件开发岗位的笔试面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一部分内容为算法和数据结构。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许多课程的知识,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程语言(C、C++、Java…),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我在刚开始准备秋招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因为不管哪一块内容复习起来都可以学上好几周时间。最后我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在脑海里构建一个系统,然后在准备过程中将学习和复习到的计算机基础方面的知识映射到系统的具体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个知识结构。这样一个系统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网络,每一台计算机均由各种硬件设备组合而成,计算机正常工作需要具备与硬件匹配的操作系统,为了在操作系统上实现特定的操作,需要编写相应的软件,编写软件涉及到编程语言(C、C++、Java…),软件工程和数据库技术相关的知识,如果想进一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那么编写软件还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知识以及各种架构。

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内容同样非常多。基本学习思路是首先熟练使用各种基本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堆、树和图,它们是后面继续学习的基石;然后可以练习使用几种常见的算法分析方法如各种排序、二分搜索、深搜、广搜、回溯和动态规划,在练习过程中,要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场景;接着可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以往笔试面试中的算法题来练习,练习过程中要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不断尝试,可参考Best Time to Buy and Sell Stock;如果还有时间或者动力,那么可以进一步学习高级数据结构和复杂算法问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可以速成,而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内容则多靠积累。若能掌握这两部分内容,所有软件开发岗位的笔试面试基本都可以一战。

关于面试

可能是面试次数较少的原因,总觉得面试要比笔试容易(-’๏_๏’-)。

要想在面试中如鱼得水,首先需要准备好一份好简历,简历上不仅要介绍你的各项经历,而且要突出你的技术能力,毕竟这可以很好的引导面试官来提问,具体简历格式,网上有很多好看的模板。

面试分单面和群面两种,单面的话要注意要点和雷区,具体可以参考招聘面试的套路与原则,而群面的话则是展示沟通能力的时候了,也就是在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具体可以参考群面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应该怎样表现好呢?团队合作

其实面试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公司的机会,你可以通过与面试官之间的互动来判断自己适不适合这家公司,并且还可以问一些问题来了解公司以及工作的情况,可以采用的问题列表如下所示(《认识商业》)。

面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以真诚相待,若未能拿到 offer,也不必遗憾,毕竟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文章快结束了,虽然写了很多内容,但最重要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