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么?

519 阅读7分钟

这个问题来自于一个我身边非常优秀的小伙伴,一开始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当我深入思考后,我发现自己没有把握能证明这个答案是对的。

所以我花了 4 天的时间去找各类资料,包括提及成功学的学术论文、这方面的书籍以及咨询一些行业里比较资深的前辈的看法等。

直到这周四的晚上,我在梳理这篇文章的大纲时,我才觉得稍微有那么一点清晰顺畅了。

有的人觉得该学习,有的人觉得没什么必要,其实答案没这么简单。

为了让大家能更容易明白这当中的关系,我把整篇文章分为三个点,逐步深入来讲解我对这个话题的思考:

  • 现代社会的学习模式
  • 不重复造轮子,不代表可以不会造
  • 我们最后要谈的,还是「深度」

现代社会的学习模式

在我刚读大一的时候,因为课余时间实在没事做,所以开始对阅读感兴趣。那段时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胡适先生的《怎样读书》,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挺大,让我第一次清晰的明白读书的目的:学知识,更学做人。

那时候我没 iPhone,用的还是三星,具体叫什么我忘了,也不玩微信,至今也没玩过微博,最多就是注册了一个号,上去搜过几次新闻罢了。我是一个对各种「潮流」都不怎么敏感的人,所以知道的任何东西都是从身边的人了解到的。

后来在我的生活圈逐渐出现知乎、逻辑思维等「知识共享平台」(那会的我对这类平台的粗浅认知,称其为知识共享),所以当我真正开始看、用知乎,已经是在 2017 年的 3 月份了,逻辑思维更是没听过几期。

那会的我对这类东西(别人总结的东西)不是很认可,大家都说看书要看受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书籍,而这些别人总结的东西,严格意义上都称不上「知识」,那我为什么要去看和学?不是浪费我时间么?

没过几年,这类学习方式成了现代学习的主流 —— 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或者说学习别人得到的成果,而且还成了付费的了。

我一直不认可的学习模式,成了如今大多数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什么呢?这是对的么?

  1. 也许很多人说这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点我之前的文章提过,因为知识没爆炸,所以不成立。)
  2. 大部分人其实是懒的,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学习上。
  3. 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以此为重点展开)

通过与小伙伴的讨论及我自己的思考,我发现第三点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原因有了,下面继续说这样学习好还是不好。

一开始我的结论是:不好。但是当我深入了解后,才发现事实没这么简单。


不重复造轮子,不代表可以不会造

前阵子看到一篇文章,它描述的是哈佛大学某团队在 1975 年到 2013 年的一项研究,简单的结论是:别人的成功,对你没有任何帮助。(研究中还有许多结论,想了解的人可以搜 Shane Snow 的 Smartcuts ,书里有详细的说明研究的各项事例)

也许单独这样拿出来说这个结论,逻辑错误挺明显的。比如健身教练,教我们更好的健身;老师教我们数学、物理知识,让我们考试过关;公司的文案模板帮我们更规范我们的文档等等。

包括「黑盒子理论」:我们用金钱帮助我们筛选出了最靠谱的黑盒子,不需要思考其中复杂的原理,只需要照着做,然后收获结果就行了,而当你掌握了黑盒子的思考方式,就不需要考虑黑盒子里的复杂结构,只需要考虑选择哪个黑盒子就够了。

多数人看到这个理论的时候,都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它传达的信息是很可怕的。

许多培训机构在第一节课就会对学生说:我不支持自学,当你可以用金钱在短时间内买/学到知识、技能的时候,就应该去做,不用管这个软件或这个工作流程是怎么样的,只要知道我教你做了什么,你学会并去做就好了。

然后看看现在的职场就业问题。懂了么?

也许有人说这样没什么不好,避免人们重复造轮子,如果可以用这种方式让人们达到某个高度,那它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问题是:有人么?

太多人被这些信息覆盖说不要重复造轮子,导致连轮子是怎么造的都不去了解,所以永远都只在那个高度。而真正有去了解怎么重复造轮子,有去看黑盒子里有什么的人,都是正在跟你说「不要看盒子里有什么,去做就好了」的人。你的成长上限是他们,而他们的成长上限是盒子里的东西。

无论是健身还是读书,教练和老师都在告诉你,你这样做就能得到怎么样的结果,而你有问为什么吗?是不是一直在给教练交钱,然后持续按照他的话在做着重复的事情,还在自我怀疑为什么同事跟我同一期报的名,但是能练得比我好、学的比我快呢?

没错,当你刚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时,借鉴前人经验一定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但是一旦自身在这个领域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还像之前一样一味依靠现成的模式学习,那就会变成障碍。(这段话来自一个前辈)

所以一切还是取决你自己,如果再问我那个问题: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吗?

我的回答是:如果你只是想混口饭吃,那可以去学。但是如果你想更上一层楼,这些捷径意义真的不大。

不重复造轮子没错,但是你真的会造么?不要觉得学了人家的成功经验,自己也就会了,不然「刻意练习」还要来干嘛?10000 小时理论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最后要谈的,还是「深度」

有人会问:那些「得到」、「知乎」live 的专题就不值得买吗?

值得,肯定值得,当你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什么都是值得的,前提是你会分辨好坏,以及会不会深度思考。

知识付费的时代,人人都开始做知识分享,给自己的知识定价,反而没有免费时代来的更方便了,说白了就是更有套路了。很多东西都需要你自己去分辨,你花了钱不代表你就一定能学到好的或是对的东西,别人推荐的不一定就是有用的。所以在知识付费的时代,你要学习的代价反而更高了。

人们总说「认知升级」,怎么升级?还是刻意练习,毕竟即使是在舒适区学习,也依然是在做无用功。

最后我再举个例子做个总结:

以前我看书、看视频,在看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很厉害全都会了,但是到上手做的时候就全忘了。我相信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同样的,在你学别人的成功经验时,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原来是这样。真的让你遇到同样的事情时,你一定是一脸懵逼:这在哪里看过,我知道结果,但是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

结合前面好好看看,这个结果怎么样才能来。

开头开得挺大的,结尾收的小一点,别说我土哦:看书,依然会是你在任何时代都必做的事,它是学习成本最低且效果最好的唯一方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