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工具测评:Basecamp 3

2,457 阅读6分钟
原文链接: www.sdk.cn

彼时的 37Signals 的主营业务是为企业客户重新设计网站和手机端 App。由于成员来自不同的城市,他们需要一种及时高效的线上沟通方式来保证开发和设计工作协同并进。可惜的是,当时的互联网还没有 SaaS 的概念,更不用说体验一流的团队协作产品。于是 37Signals 几个核心成员决定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求亲自开发这样一款产品。

这基本上就是 Basecamp 作为一款团队协作产品的由来。

经历过三次大版本迭代,Basecamp 已经更新到 Basecamp 3,支持 Mac、Windows、iOS、Android 和 Web 多个平台,也是我们本期创见聚光灯的主角。

与国外比较流行的团队协作工具相比,Basecamp 3 的最大特点是高度注重多方即时沟通。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 Basecamp 的开发团队是以技术和产品外包起家,需要随时与客户明确需求、对接设计方案,因此在沟通协作上可以分为团队内和团队外两部分,团队内自不必讲,团队外沟通则主要面向客户。

为了表示对客户的尊敬,在 Basecamp 3 中添加客户邮箱之后,可以直接在页面中打开编辑器撰写并发送邮件。Basecamp 能提供方便的邮件代发服务,这样一来免去了额外打开邮箱的麻烦,还能更快捷地获得客户对产品方案的反馈。

团队内协作方面,Basecamp 将琐碎繁杂的工作需求打散并重组为六个板块:群组聊天、公告板、待办清单、里程碑、签到和文档寄存。每个板块的功能侧重各有不同,举例来讲,群组聊天(又叫 Campfire)由于使用频率较高,因此位于首要位置;其次是需要全员知晓的公告版(Message Board),与互联网公司产品团队常用的白板有点像。

最值得一提的,是 Basecamp 特有的签到(Check-in)功能。管理员可以设定好固定的提醒时间点,比如「每周三上午 9 点开产品会」,并将这个提醒定向到对应的产品组成员。如果团队成员在手机上安装了 Basecamp 客户端,会准时收到提醒,同时还有一封问询邮件抵达他的邮箱中。

很明显,这个功能是为了远程工作的团队更好地协同而设计的,但 Basecamp 3 并没有考虑到时差问题,用于跨时区协作可能会遇到麻烦。

待办事项板块,Basecamp 支持将大任务做次级拆分,落实到人之后还可以添加 deadline。默认情况下,任务的创建者在任务完成或过期时会受到浏览器通知和邮件提醒。这与市面上常见的团队协作服务并没有什么分别。

文档存储和共享方面,Basecamp 虽然不像 Dropbox Paper 那样有强大的云服务作为后盾,但传输速度还是可以令人满意的。更为难得的一点是,Basecamp 并没有受到 GFW 的屏蔽,中国大陆的用户完全可以正常使用。

除此之外,Basecamp 3 还为所有团队成员提供了简洁好用的在线文档编辑器,支持加粗、斜体、横划线等格式,还可以直接在文档中插入代码块、图片甚至用电脑上的摄像头拍照。在 Basecamp 中创建和编辑文档与其它团队协作服务相同,不用担心内容丢失问题。

在页面设计上,Basecamp 3 将敏捷清晰、一目了然作为核心宗旨。进入一个版块之后,都可以快速切换到其它任意一个。为了提高团队内信息的通达率,Basecamp 在顶部导航栏添加了「Pings」和「Hey!」两个「加速键」。在「Pings」中,团队成员之间可以通过搜索 ID 发起即时对话,而「Hey!」则将团队内的重要动向归拢到一起,方便管理者快速查看详情。

顶部导航最右边的「Reports」也是 Basecamp 独具匠心的一个功能设定。从抽象的概念层面看,它与传统的甘特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将过期任务、即将到期的任务以及特定成员的工作项目汇总起来呈献给管理者。这就给人一种运筹帷幄、掌控大局的感觉,非常适合中层管理者使用。

Basecamp 虽然在快捷启动、灵活切换方面做得非常优秀,但并不是无可挑剔。最值得吐槽的,是它的搜索功能必须重新载入一次页面,而不是直接弹出一个可输入搜索栏。另外,在搜索时的条件过滤器也是一个让人头大的设计。Basecamp 团队还需要在这个功能上多多改进。

在 Web 之外的平台,Basecamp 3 也早早推出了适配良好的本地软件,iOS、Android 和 Mac 用户均可下载本地版,Windows 用户就只好在浏览器中使用 Web 版了。值得注意的是,Basecamp 的 Mac 版并不能算好用,基本上每次操作都需要载入一次页面,与 Web 版的体验基本相同,没能向用户提供轻巧灵动的使用体验,多少有点遗憾。

综合各方面看,Basecamp 的设计初衷是为自己服务,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 Basecamp 比其他团队协作产品更适合外包团队使用。对于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或编辑团队来讲,Basecamp 显然不具有普适性,也缺少对某些特殊功能的贴心设计。这基本决定了 Basecamp 不会成为国内首选的团队协作工具,但其敏捷高效的设计哲学依旧值得同类产品多多学习。

最后是价格。Basecamp 3 目前允许任何人注册使用,但只能建立一个工程项目。想创建更多,就需要支付相应费用了。根据团队规模,Basecamp 提供三种收费方案,仅用于团队内协作的 Basecamp for Us 每月 29 美元(100GB 云端存储,成员和项目数不限),团队规模稍大的外包方案每月 79 美元(100GB 云端存储,成员和项目数不限),支持与客户实时在线沟通。如果你希望在更大的集团内使用 Basecamp,则可以选择每年 3000 美金 Basecamp Big,可获得 2TB 云存储空间和专属客服人员。


「37 Signals」都使用了那些技术和工具?他又是怎样从0到1发展起来的?
点击查看「37 Signals」-- 技术栈

免责声明:

  1. SDK.cn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来源和链接。
  2.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SDK.c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3. SDK.cn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链接和"来源:SDK.cn"。
  4. 作者投稿可能会经SDK.cn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