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4日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告:
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特此通报。
“滴滴出行”迅速在微博进行回应:
滴滴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已于7月3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App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已下载滴滴App的用户可正常使用,乘客的出行和司机师傅的接单不受影响。真诚感谢主管部门指导滴滴排查风险,我们将认真整改,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技术能力,持续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持续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此举在互联网引发巨大反响,国家网信办此举获得众多民众支持。据了解,“滴滴出行”占有中国网络叫车至少80%的市场份额,违规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出行时间、地点、路线等,对公众的个人隐私造成了严重侵犯。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进入到企业数据库中,个人隐私不断被资本力量所蚕食侵吞,值得警惕。滴滴出行似乎已经有能力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对个人来说构成了潜在信息风险。
对此,环球网发表环时锐评《国家要求滴滴出行下架整改为何深得人心》,评论指出:“互联网巨头对应用者的信息收集遵循最小化原则,而非一网打尽的最大化原则。决不能让任何一家互联网巨头成为比国家掌握还详细的中国人个人信息的超级数据库,更不能给它们对那些数据的随意使用权。”
此举在极大程度上给予了广大用户维护个人隐私安全的信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