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AI Coding
NEW
沸点
课程
直播
活动
AI刷题
APP
插件
搜索历史
清空
创作者中心
写文章
发沸点
写笔记
写代码
草稿箱
创作灵感
查看更多
会员
登录
注册
AI for Science
飞桨PaddlePaddle
创建于2023-02-21
订阅专栏
采用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技术解决科学困境/问题的方法。
暂无订阅
共16篇文章
创建于2023-02-21
订阅专栏
默认顺序
默认顺序
最早发布
最新发布
基于PINN的传播动力学研究
通过PINN方法,可以对整个单信息传播的过程进行建模。建模过程中主要想获得舆论传播某条信息的未来发展趋势,这一行为对于探索传播规律、舆情信息的监控和治理等大有裨益。
飞桨AI for Science线下交流会:汇聚科学计算人才,携手共建繁荣社区
7月13日,飞桨携手人工智能科学计算领域(AI for Science)头部专家学者、高校和科研机构老师,以及相关行业从业者在上海百度飞桨赋能中心举办了飞桨科学计算线下交流会。
赛桨PaddleScience v1.0正式版发布,飞桨科学计算能力全面升级!
飞桨框架通过全量支持开源科学计算工具DeepXDE以及对大量科学领域论文代码的重构,进一步完善了飞桨科学计算的机制,并形成了赛桨PaddleScience v1.0的四大特色能力。
AI for Science交流会来了!科学计算前沿邀您共同探讨
随着深度学习不断驱动技术创新,人工智能科学计算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百度飞桨作为科学计算的坚定支持者,计划于7月13日举办飞桨科学计算线下交流会。
飞桨AI4S污染物扩散快速预测模型,亮相全国数据驱动计算力学研讨会
5月19-21日,第一届全国数据驱动计算力学研讨会在大连召开。会议聚焦“数据驱动计算力学与工程科技前沿”,共吸引了4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与企业的老师与学生参会。
全国流体力学盛会召开,飞桨AI4S携最新科研进展亮相西湖大学
5月20-21日,第四届全国智能流体力学研讨会暨第二届智能流体力学产业联合体大会在西湖大学召开,百度飞桨为本次大会协办方。
独家合作:百度飞桨AI4S最新成果亮相香港力学盛会,PINN方法获得沪港众学者关注
4月15日,第 26 届香港力学学会年会暨第 18 届沪港力学论坛在香港理工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香港力学学会、上海市力学学会、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百度飞桨独家合作,为一直在力学及相关领
基于PINN的极少监督数据二维非定常圆柱绕流模拟
百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利用飞桨框架和科学计算工具组件PaddleScience,首次实现了基于物理信息约束神经元网络(PINN)方法,利用极少量监督点模拟二维非定常不可压缩圆柱绕流。
飞桨DeepXDE用例验证及评估
主要介绍基于飞桨动态图模式对 DeepXDE 中 PINN 方法用例实现、验证及评估的具体流程,同时提供典型环节的代码,旨在帮助大家更加高效地基于飞桨框架进行科学计算用例建设与调试。
使用飞桨高阶自动微分功能探索AI+结构领域科研
本期我们聚焦结构领域中的“高阶”物理机理,向大家说明飞桨如何利用“高阶自动微分算子”处理结构领域中的经典问题。
赛桨PaddleScience v1.0 Beta:基于飞桨核心框架的科学计算通用求解器
赛桨 PaddleScience v1.0 Beta 包含了如下三方面的重要发布: 丰富的场景案例、API升级更新以及框架技术创新
让未来照进现实:人工智能科学计算
作为首个“人机共创大会”,百度Create AI开发者大会(下称“Create大会”)应用AIGC(利用AI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生产方式),飞桨平台如何践行基础科学、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的百度两基一底理念
AI for Science系列(一) :飞桨加速CFD(计算流体力学)原理与实践
AI+Science专栏由百度飞桨科学计算团队出品,给大家带来在AI+科学计算领域中的一系列技术分享,欢迎大家关注和积极讨论,也希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加入飞桨社区,互相学习,一起探索前沿未知。 作为系列
AI for Science系列(二):基于AI框架的CFD工具组件,赛桨v1.0 Beta API介绍以及典型案例分享!
AI for Science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科研范式,可以有效处理多维度、多模态、多场景下的模拟和真实数据,解决复杂推演计算问题,加速新科学问题发现 。
AI for Science系列(三):赛桨PaddleScience底层核心框架技术创新详解
飞桨科学计算套件赛桨PaddleScience底层技术依赖飞桨核心框架。为了有力地支撑科学计算任务高效训练与推理,飞桨核心框架在自动微分、编译器、执行器和分布式等多方面分别进行了技术创新。
飞桨全量支持业内AI科学计算工具——DeepXDE!
AI技术在跨学科融合创新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Al for Science领域,AI技术的发展为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