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5
赞了这篇文章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信息茧房的本质,是共鸣(或共情)成瘾。
避免活在信息茧房中的唯一路径,就是戒除这种成瘾。这里有一些相对简单的训练方法:
1、学会解析信息及其包含的逻辑的底层,通过对信息的极简化处理,去掉形容词和各种诱发情绪的褒义词,把底层逻辑暴露出来,从而在规避共鸣(或共情)的情况下,进行真伪和程度性的检查。
2、使用合订本模式,有意识的跟踪曾经对自己产生巨大共鸣,或巨大情绪刺激的信息,在热点消退和自己的情绪消退后,进行分析、复盘,寻找当时自己的共鸣点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认知偏差,以及思考如何在未来规避这种偏差。
3、有意识的寻找认可的信息或观点的对立面,并分析其合理性的程度。
4、反向代入,即不仅仅代入条件反射的立场和角色,也代入与之对立的角色。
5、极化推断,即将信息及其逻辑,向极端化方向推演,看是否出现明显谬误。如果有明显谬误,再反推当前信息及其逻辑的适用范围或真伪。
6、非从众意识,寻找与你一样共鸣的人的共同特点和特征,并且推断,如果去掉这些特征,该信息是否还会被认可。
避免活在信息茧房中的唯一路径,就是戒除这种成瘾。这里有一些相对简单的训练方法:
1、学会解析信息及其包含的逻辑的底层,通过对信息的极简化处理,去掉形容词和各种诱发情绪的褒义词,把底层逻辑暴露出来,从而在规避共鸣(或共情)的情况下,进行真伪和程度性的检查。
2、使用合订本模式,有意识的跟踪曾经对自己产生巨大共鸣,或巨大情绪刺激的信息,在热点消退和自己的情绪消退后,进行分析、复盘,寻找当时自己的共鸣点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认知偏差,以及思考如何在未来规避这种偏差。
3、有意识的寻找认可的信息或观点的对立面,并分析其合理性的程度。
4、反向代入,即不仅仅代入条件反射的立场和角色,也代入与之对立的角色。
5、极化推断,即将信息及其逻辑,向极端化方向推演,看是否出现明显谬误。如果有明显谬误,再反推当前信息及其逻辑的适用范围或真伪。
6、非从众意识,寻找与你一样共鸣的人的共同特点和特征,并且推断,如果去掉这些特征,该信息是否还会被认可。
展开
评论
8
赞了这篇沸点
分享一次失败的软考经过和过程。
这次考试情况:
上午综合题:考试难度很大,和历年真题相差太大了,那些送分题都没了,偏向考一些“很偏”的概念,数据库的第四范式都出来了,还有好多陌生的概念,最后依靠知道的基础知识+排除法+直觉(考场上综合题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有很大的概率是正确的。),侥幸通过了上午综合题。
下午第一场:案例,第一题大数据的直接白给了,看到考卷必选题是它,我就知道99%凉了。4选2:web、嵌入式、sysuml、缓存,最后选了sysuml和缓存的。最后也确实是凉了。
下午第二场:论文,这是我考试之前最怕的环节,三门中,我最能接受的就是论文挂了,综合和案例挂了要难受死(现在案例已经挂了
),结果论文偏偏是我考的最高的。论文给了四个方向:边云协同、面向对象分析、多源数据集成、可靠性。看到这四个方向和我准备的6篇论文没有一篇对的上,当时心里是有点慌的
,花了半个小时分析四个方向的题干信息,最后还是决定选择面向对象分析。论文最后有幸过了。
对这次考试没过做一次复盘,主要原因有
(1)客观原因,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rkb在去年年末就宣布架构考试从2023年开始要改革了,教材都改了,然而我今年练习还是看以往的老题型,把历年的综合、案例真题练了一下。最关键的是新教材没有翻过。
(2)主观原因,由于教材改了,我大致对比了下新老教材的目录变化,我觉得案例题会新增大数据、或者云计算相关内容,但是只是猜测他们会放入到后面的4选2中,第一题还是惯例的质量属性+架构风格,因为第一题这样的题型已经连续考了15年了,我还仔细分析了下质量属性和架构风格是每种架构都共有的,应该将架构共有部分拆分出来做必选题,所以觉得第一题题型“肯定”不会变。怎料rkb把第一题必选题变成了大数据这个专有领域,25分白给了,所以案例想过太难了太难了,也算是我的意料之中的。太抱有侥幸心理了,认为大数据和云计算怎么也是出在4选2中,就没去看了。
总之,第一次报考就碰上架构改版,确实有点难受的,还有就是结果太可惜了。可是转念一想,生活的组成结构中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完美的和充满可惜的,坦然面对,明年再战,明年在刷题之余再尽量仔细过一遍官方教材。菜就多练
这次考试情况:
上午综合题:考试难度很大,和历年真题相差太大了,那些送分题都没了,偏向考一些“很偏”的概念,数据库的第四范式都出来了,还有好多陌生的概念,最后依靠知道的基础知识+排除法+直觉(考场上综合题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有很大的概率是正确的。),侥幸通过了上午综合题。
下午第一场:案例,第一题大数据的直接白给了,看到考卷必选题是它,我就知道99%凉了。4选2:web、嵌入式、sysuml、缓存,最后选了sysuml和缓存的。最后也确实是凉了。
下午第二场:论文,这是我考试之前最怕的环节,三门中,我最能接受的就是论文挂了,综合和案例挂了要难受死(现在案例已经挂了
![[流泪]](http://lf-web-assets.juejin.cn/obj/juejin-web/xitu_juejin_web/img/jj_emoji_6.dde0d83.png)
![[捂脸]](http://lf-web-assets.juejin.cn/obj/juejin-web/xitu_juejin_web/img/jj_emoji_28.8981538.png)
对这次考试没过做一次复盘,主要原因有
(1)客观原因,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rkb在去年年末就宣布架构考试从2023年开始要改革了,教材都改了,然而我今年练习还是看以往的老题型,把历年的综合、案例真题练了一下。最关键的是新教材没有翻过。
(2)主观原因,由于教材改了,我大致对比了下新老教材的目录变化,我觉得案例题会新增大数据、或者云计算相关内容,但是只是猜测他们会放入到后面的4选2中,第一题还是惯例的质量属性+架构风格,因为第一题这样的题型已经连续考了15年了,我还仔细分析了下质量属性和架构风格是每种架构都共有的,应该将架构共有部分拆分出来做必选题,所以觉得第一题题型“肯定”不会变。怎料rkb把第一题必选题变成了大数据这个专有领域,25分白给了,所以案例想过太难了太难了,也算是我的意料之中的。太抱有侥幸心理了,认为大数据和云计算怎么也是出在4选2中,就没去看了。
总之,第一次报考就碰上架构改版,确实有点难受的,还有就是结果太可惜了。可是转念一想,生活的组成结构中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完美的和充满可惜的,坦然面对,明年再战,明年在刷题之余再尽量仔细过一遍官方教材。菜就多练
![[吐舌]](http://lf-web-assets.juejin.cn/obj/juejin-web/xitu_juejin_web/img/jj_emoji_95.6b0752f.png)
展开

2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