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 【点线面体】
如果把世界抽象成为点线面体,那么很多事情,大多数人能看到点,有些人能看到线,更少的人能看到面,极少的人能看到体。
就工程师成长之路而言,如果能找到和自己相关的模块并实现功能,那就是看到了点,此时就是合格的初级工程师,对标阿里 p5。
如果能把整个链路的业务流程理顺并跑通产品,那就是看到了线,此时能成为高级工程师,对标阿里 p6。
如果能在某个域独当一面,横跨多个业务线,纵向又能做到业务知识和技术体系的精深,那就是看到了面,此时就有技术专家的资质,对标阿里 p7。
如果从无到有的建设核心产品或者有效推动跨域方案落地,全方位视角进行架构的改进升级,那就是看到了体,已经称得上是高级技术专家,对标阿里 p8。
所以,有效成长的方式就是纵向精深和横向扩展,体系化的建设自己的架构,而不是留下散乱的点,平行的线和单调的面。展开赞过评论1 - 【先定位清楚问题,再寻求解决方案】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解的问题,可能需要经过好几轮交流,才能看到进展。
能看到进展当然是很幸福,但讨论的过程却可能相当辛苦。
为了尽最大可能降低彼此的痛苦,减少信息偏差,我也在思考如何提升讨论的效率,先列几个我能想到的点吧,欢迎补充:
1. 对讨论过程中反复涉及到的名词,提前给出简单精准的定义。
2. 先描述背景,再提出问题,然后给出示例,接着征询大家意见,最终共同选取最佳方案。
3. 分清现状,假设和目标,不能混为一谈,制造噪音。
4. 讨论不能过于发散,要及时拉回。没有结论的会议不是好的会议。
5. 不能很清楚的定位问题前,不要仓促给出解决方案。
6. 不能被自己的方案束缚,乐于接受他人想法,以便碰撞出更好的方案。成功的方案往往是多人协作的结晶。
7. 注意用词严谨,未定论的事情不能使用确定性的用词。
8. 统一语言,共同认同的术语交流。
9. 产出会议纪要,避免忘记。展开评论点赞 - 上次聊了阿里巴巴这个企业名称的由来,本天讲讲,另外一位互联网巨头——腾讯,它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马化腾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通讯公司,做寻呼机的开发。后来受到丁磊做成网易邮箱的刺激,马化腾走上了互联网创业的道路。
与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不同,腾讯诞生前就有着浓厚的社交基因。这不仅体现在马化腾创业前的职业经历上,也体现在最后的名字上。在注册公司名字时,创始人们想了四个候选:网讯,捷讯,飞讯,腾讯。最终因为前三个无法注册选择了最后一个。
这个名字虽说有些个人色彩,却也有腾飞的意思,讯也表明这是一家以通讯产品起家的公司。
腾讯的英文名是 Tencent ,它的灵感来自美国知名通信企业 Lucent(朗讯),当时讲究左右对称, Tencent 就很对称。而且把这个词分开来,就是十分钱。刚好那时腾讯做短信业务收费一毛钱,这个名字就非常贴切和形象。展开评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