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徽章 17
【书名】追风筝的人
【读书笔记】先撇去故事之外,这本书讲述的时候提到了阿富汗,塔利班。。。还记得第一次对这些词汇有影响的时候我读小学,那个时候的新闻联播好像有专题报道阿富汗战争,惨绝人寰,满目疮痍,映像最深的画面是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坐在废墟旁,没有大声哭泣,一脸灰尘显的两行泪痕格外醒目,眼里没光。书里说到: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是没有童年。
而儿童就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没我童年的儿童,预示着没有未来的国家。
哈桑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他为了自己的少爷,多次挺身而出,最终也没有得到少爷的热情回应。等到少爷大梦初醒,想要弥补过去的时候,他也已经不在人间。我想他被枪决的时候是不甘心的,他还在等着他的少爷跟他回信呢,他甚至是自责的,他没有保护好少爷的庄园。
当他和少爷面对残暴的阿塞夫克服害怕拉起了弹弓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保护少爷:当他不愿意交出蓝风筝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对少爷的承诺:当他被少爷污蔑为贼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不能让老爷知道是少爷干的,他选择了隐瞒真相主动离开:当他成家立业,得知少爷在美国的时候,他想的是写信给少爷,同时想了解少爷的近况如何:当他被拉辛汗邀请回庄园帮忙打理的时候不愿意住进客房,他想的是少爷回来之后看到了会不高兴的:当他被塔利班要求让庄园的时候,他愿意奋起反抗不惜放弃生命,他想的是庄园对少爷很重要,而少爷对他很重要。他的一生好像没有为自己争取过什么,我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对于少爷来说,我最开始不理解他对哈桑的各种恶作剧,甚至觉得他是一个阴暗的孩子。但是随后我又谴责了自己,我这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事的,而阿米尔作为一个孩子,他做这样事情,只是因为孩子对社会地位的骄傲和对父亲赞许的渴望。
整本书可以理解为他的救赎之旅,从最开始的仅仅把哈桑当做仆人,再到愧对哈桑,选择自己作恶把他赶出家门,然后一直生活在阴影中,最后踏上救赎之旅,得知哈桑竟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他是有名分的那一半,社会承认的,合法的一半。然后说服自己直面塔利班,去接回哈桑的儿子,自己的侄子并带回美国抚养。故事的最后,当他去追风筝的时候,他是去追了自己人格中缺失的一份勇敢,追到了,他才是真正的阿米尔,他才救赎了他自己。
"为你,千千万万遍"。小的时候哈桑对阿米尔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长大以后阿米尔对哈桑的儿子说。
【书名】:《人生》
【读书笔记】:路遥笔下的爱情总是这样,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
加林和亚萍如同《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安和润叶。都是相爱的人,或者说都是灵魂伴侣。但是在现实面前,农民怎么能和干部的子女在一起生活呢?
书的引言里面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別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纵观全书,高加林真正面临的岔路口有几个呢?教师被顶下来,他不能左右。进城当记者,他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只有教师被顶下来,面对巧珍的示爱,他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只有进城当记者,摆脱农民身份后,面对亚萍的追求,他可以选择接受和拒绝。
面对这两个岔路口,他都选择了接受。我能去批判他吗?不能啊,因为正如豆瓣高赞短评所说:如果我是高加林,依然不知道如何选择。
路遥没有说怎么选,但是他在书里说了一句话,可供我们参考:现实是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故事的最后一章(虽然作者写的未完待续),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
之后的故事呢?高加林是当上农民了?还是又再次发迹了呢?
如果让我写的话,我想我应该会让他在当了一段时间农民后发现远方的呼唤还在,于是在某个深夜悄悄离开高家村,出去打拼,至于闯出名堂,还是一事无成,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高加林代表着一群人,这一群高加林们,为了理想,出去拼搏,有的荣归故里,有的客死他乡。
如果说要在书里面选印象深刻的章节,
那就是巧珍说: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决会连累你!加林哥,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尽管爱你爱得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外面找个更好的对象……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本乡田地……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样爱你……”
【书名】霍乱时期的爱情
【读书笔记】昨天把《霍乱时期的爱情》看完了,总体来说我不喜欢这种纵情声色的故事,更不喜欢那个看起来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一生有622个情人,但是我只爱过你”。虽然它真的是穷极了爱情的所有可能性,但是它不够真实。
相比之下我觉得钱钟书写的《围城》∶“我说的让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而是天下明月只有三分的三分。”这样打打闹闹的爱情更加真实。
再看杨绛的《我们仨》,书的最后她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才是爱情,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最近搬到小黑屋封闭开发项目,工作台能搬的都搬进去了~
PS:必备快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