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 十五年前的今天,汶川大地震。当时才五年级,记得中午刚午休完正在上第一节语文课,班主任冲进教室说发生了地震,接着读了一连串的地名,说这些都是地震受影响的地方,如果有父母在这些地方务工,让我们下课后赶紧给父母打个电话,看看能不能打通,问问情况。后来学校组织捐款,组织看地震救援直播。记得放假回家打开电视,那段时间所有频道都是救援直播。
这些画面历历在目,是我生平对"地震"两个字的第一次感受,也是最深的感受。
那年暑假我和姐姐跟随着亲戚坐大巴从苏北老家来到爸妈打工的地方——杭州。大巴从早上一直开到晚上,窗外霓虹闪烁,第一次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
8月8号奥运开幕,一家人挤在妈妈的出租屋里看北京奥运!
那年的事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吧!
想到这些,有感而发。大家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今天在干嘛吗?评论区分享分享哟!展开710 - #晒出你的读书笔记# 自我损耗是指自我进行意志活动的能力或意愿暂时下降的现象,包括控制环境、控制自我、做出抉择和发起行为等能力或意愿的下降。
通常短期内只能进行有限次数的自我控制,所以作者提到的耐力测试,一般受试者的变现不佳。但是如果受试者有强大的动力抑制自我损耗的影响,他的表现会很好,坚持到实验最后。
----- 来自《思考,快与慢》的金句分享 💫 -------
鲍迈斯特的小组屡次发现,刻意掌控意志和进行自我控制很辛苦。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这种现象被命名为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在一次典型的展示活动中,我们要求受试者一边看一部能引起感情共鸣的电影,一边抑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在随后的耐力测试中,他们表现得很糟糕。该耐力测试的内容是握住测力计——这个动作会让人越来越不舒服——看他们能保持多长时间。受试者在实验的初始阶段作出的抑制情感的努力,会削弱其忍受维持肌肉收缩而带来的痛苦的能力,自我损耗型的人因此会很快产生退出实验的冲动。在另一项实验中,受试者要首先经过自我意志的损耗,他们会吃不同的食物,包括小萝卜、芹菜等,同时还要抑制住吃巧克力和饼干的想法。后来,当这些人面对困难的认知任务时,会表现得比通常情况下更轻易放弃。展开评论11 - 职场面试,怎样快速了解对方是否适合公司?
首先是要知道这个岗位的核心职责是什么? 以高级研发工程师为例子。
【能独立主导中大型的技术、业务项目,并拿到好的结果。】
上面这条是我司对高级研发JAVA工程师的核心要求,我自己面试候选人的时候,会紧紧围绕这个条来展开。
能独立主导技术项目,候选人就得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 喜欢扣代码细节,知道什么是好代码,是一个有技术追求的人;
✔ 技术设计能力强,能全面考虑性能、功能、合理性、成本等问题;
✔ 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
然后你在根据上面提到的3点,铺开持续的问下去。这样你就知道他合不合适当前岗位了。
候选人满足了这个硬性条件后,你再来看看他积极性、性格、思维方式、做事方式等,最后在综合判断一下就行。
一定是先考核专业能力相关的,如果不通过,坚决不要,不然后患无穷,因为这个岗位的能力要求摆在那,人进来后,你肯定也是按照这个预期来的,结果他进来后,完全达不到预期,就会使得你和他,都很痛苦。
这个是我自己血的教训,我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培养和指导他,也需要帮他收拾烂摊子。展开12 - 我一直觉得做业务开发未必就没有技术难度,比如说电商中的营销系统、物流系统,业务上都是具备很高的复杂性的,如果能从如下这个方面来考虑代码实现,我相信也值得拿出去说的,能作为亮点:
【做抽象,把复杂的业务,用简单清晰的模型去实现和支撑。】
这种,我也觉得也是技术难度,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关键是,你得有追求,你得严格高要求自己,你得去研究。
真的,不是说做中间件、做数据库,搞高并发,就是搞技术开发,就是在追求技术。
用简单的抽象去支撑复杂的业务,这种也是追求技术。展开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