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 做了2年小组长,真的有句肺腑之言。
如果你性格比较内向少话,最好多在团队里刷下存在感。例如多和同事搭搭话,别人说话的时候跑过去说几句,工作时的群讨论多参与下发下言,甚至多伪装积极地@下人。
主管不用参与到一线工作,每天就是研究谁工作怎么样,团队表现怎么样,内向的人很容易被打上“不积极”,“不合群”,“无团队性”这样的标签,绩效很容易拿低的。
其实我不这么认为,内向不等于是不沟通,所以只要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不积极”“不合群”这类的标签根本不会存在。而且内向不是缺点,上班又不是卖命,不用为了合群而合群。展开等人赞过2717 - 互联网人,攒够多少钱你会考虑提前退休?
之前有个同事非常卷,特别爱加班,甚至取消大小周的时候非常气愤。晚上一起吃饭,他跟我说他奉行“先攒钱后享受”,抓紧自己还有价值的时间,努力在40岁之前让资产总值超过300万,然后在40岁退休去丽江或者青岛,靠利息生活。
“反正我也不打算要孩子,也不爱花钱,辛苦15年休息30年”评论点赞 - 某阿里员工说,你被HR裁员后,领导还假惺惺的说我才知道这个消息,要不要我们一起吃个饭?他这种虚情假意的东西根本就没必要提,很假,还有领导会说要不要我帮你介绍个工作?
我侄女前段时间去了一个互联网大厂实习,当时跟她说能够有机会转正,孩子吭哧吭哧每天干到一两点,还跟我们说领导说很喜欢她,觉得她肯定能转正。后来也确实是通过了转正答辩,但第二天打电话给她说这个职位被砍了。这孩子回来还跟我们说领导是个大好人,只是因为没有hc了。心疼孩子,刚入社会就经历这样的事情。
思考:
典型的大公司病,所有人都是装着在上班,表演式的在工作。 HR大部分时候只是一个刽子手,真正决定要辞退你的就是你的直属领导。展开评论点赞 - 离谱了,阿里健康的员工出去面试简历上写了阿里巴巴,实际面试的时候所有面试官都不认为他有阿里巴巴背景,都说阿里健康不算阿里巴巴,还喷他简历造假!
所以,大厂子公司,简历上能不能直接写大厂?2点赞 - 2022互联网17份死亡讣告名单
2022至今“去世”的互联网产品或公司既有大角色也有小人物多于你的想象。
1)iPod:2001年10月23日发布,2022年5月10如宣布停产,存活21年;
2)IE浏览器:1995年8月16日首次亮相,2022年6月15日支持终止,存活27年;
3)Kindle:2013年6月7日进入中国,2023年6月30日退出中国,存活10年;
4)Airbnb:2016年11月Airbnb中国成立,2022年7月30日停止中国境内服务,存活7年;5)雅虎中国:1999年9月进入中国,2022年2月28日雅虎邮箱停止在中国大陆服务,存活23年;
6)QQ堂:2004年开服,2022年4月20日停止中国大陆运营,存活16年;
7)NRC:2010年9月在App Store上线,2022年7月9日停止中国运营,存活12年;
8)融e购:2014年1月12日上线,2022年6月30日停止服务,存活8年;
9)珍宝海鲜舫:1976年10月19日正式落成开业,2022年6月18日夜间倾覆,存活46年;10)东方既白:2004年5月第一家门店开业,2022年底终止运营,存活18年;11)Sober Company(上海市雁荡路99号):2017年2月开业,2022年6月26日关店,存活5年;12)途尚咖啡:2010年进入中国,2022年4月退出中国,存活12年;
13)Monki:2015年初进入中国,2022年4月1日退出中国,存活7年
14)思莱德: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2022年7月31日终止中国零售业务,存活14年;
15)三星LCD面板:1992年量产第一片LCD面板,2022年6月完全终止LCD面板生产,存活30年;
16)ZOZOTOWN中国:2019年12月进入中国,2022年6月17日退出中国,存活3年;
17)宝书网:2019年2月现域名启用,2022年6月29日域名关闭,存活3年2022是个特殊的年份,那些伴随着我们成长的互联网产品选择在这一年退出,也许更多的是遗憾,但我们还是要继续往前看不是吗?展开评论点赞 - 脉脉热议!阿里这次裁了这么多人,彻底是扰乱了杭州的就业市场,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挑挑拣拣,各种横向纵向对比,很多公司都是投个简历练练手,也没想着真要去,面到最后发现想要再进大厂简直是地狱难度。也怪自己没认清形势,已经降低预期了,仍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不知道大家现在都在哪工作,杭州就业市场啥时候能回暖?
也看到有人说一个城市,过度依赖一个行业或者企业,终究会迎来这一天。杭州的繁荣很多是建立在虚假的泡沫繁荣之上,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和上市公司,有资本的加持在。一旦资本撤出,必定导致整个泡沫化的连锁反应。所以,资本是把双刃剑,普通打工人的出路在哪?展开赞过11 - 如何通过分析数据,从而找到最能赚钱的明星产品?
产品是公司盈利的重要途径,数据分析一定要知道公司的哪些产品是盈利的?哪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用波士顿矩阵可以分析和规划企业的产品组合~
⭕️按照销售增长率和市场份额把产品分4类:
明星业务:高增长、高市场份额。
问题业务❓:高增长、低市场份额
金牛业务🐮:低增长、高市场份额
瘦狗业务🐶:低增长、低市场份额
⭕️分类之后,根据不同类型投入现金资源
明星产品: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强,需加大投资以支持其发展。
问题产品:发展前景好但市场开拓不足,需谨慎投资。
金牛产品:成熟市场的领导者,应降低投资,维持市占并延缓衰退。
瘦狗产品:理论率低甚至亏损,应采取撤退战略。
—
⭕️还可以用波士顿矩阵来分析用户
图4⃣️是我用波士顿矩阵做了一个销售分析,工具时用的FineBI,可以看到每个销售大区和销售年份下的客户分布,通过筛选数据可以可以得到想要的客户信息,然后根据散点图,可以大致分析出这个公司的客户画像,找到4象限分别对应的群体。
明星用户:
消费次数大于平均值,单次消费力度大于平均水平,需要重点关注以及给到最高礼遇。
金牛用户:
消费次数大于平均值,但单次消费力度小于平均水平,频繁的消费频次能带来较为稳定的现金流,这类客户是企业利润基石。
问题用户:
消费小于平均值,但单次消费力度高于平均水平是,有希望转化为明星客户,由于消费频次不高,所以需要重点跟进和长期跟踪。
瘦狗用户:
消费小于平均值,单次消费力度小于平均水平属于瘦狗客户,不需要过多投入。展开评论点赞 - 漏斗模型 ----教你如何找出增长困难、流失率高的关键环节
用户使用业务会经过一系列步骤:搜索—>浏览—>下单—>交易付款,这中间的每个步骤都会存在用户的流失和转化,转化漏斗模型按照业务的步骤从上到下,像个漏斗,我们就可以看到用户在每个步骤中的流失情况。
使用场景🌈
1、想知道从「浏览」到「交易成功」每个步骤中的转化率有多少?
2、想知道使用多个推广渠道带来不同的用户,哪个渠道的转化率高?
3、想知道哪些客服下单转化情况好?可以帮助我们
找出产品潜在问题的位置,定位每个环节的流失用户,进而定向营销促转化。
💥终极目的:
最大化每个漏斗步骤中的用户转化,提高交易成功率。
计算公式:
转化率=下一阶段用户人数/上一阶段用户人数
(如:付款转化率=付款人数/下单人数)
举个例子
从图6是做的一个电商转化分析中可以看出:
1、从浏览商品到添加购物车转化率为51.22%,反映出该平台的商品介绍、图片描述等对用户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2、添加购物车到下单的转化率高达99.66%,但付款的转化率仅只有50.34%
这就是一个比较值得反思的转化节点,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猜测:该平台支付渠道不够完善,需要增加例如支付宝、微信等用户习惯使用的支付渠道,促进交易成功。展开赞过评论1 - 90%人都找错的用户核心需求,应该怎么找❓#互联网##数字化##可视化#
做产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很多产品需求, 用户似乎什么都想要,但开发产品的资源又有限,我们就要思考:怎样捞出真正的用户需求,优先满足最重要的需求。这时就可以用上KANO模型,把用户的需求进行系统梳理,然后进行分类。
用途🌈:对用户需求分类并按照优先级排序
需要先对用户进行调研,然后把他们的需求分4类,按照优先级排序:必备需求>期望需求>魅力需求>无差异需求
1、必备需求:即常说的痛点,必须满足,不提供的话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产品必做功能)
2、期望需求: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升;不提供则会降低。(竞品间比较的重点)
3、魅力需求:能给用户带来惊喜,往往能带来较高的忠诚度。但不提供也不会降低用户满意度。
4、无差异需求:可有可无,这种功能可以不做。
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
1、找到用户核心需求
抓住用户的必备需求就满足了用户最核心的需要,满足魅力需求给用户惊喜就能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2、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用数据作为支撑,团队在对产品功能进行设计时不用再去辩论应该设置和舍弃什么功能,提升了工作效率。
举个例子🌰:
图5是用FineBI做的一个KANO模型,可以看到:功能3、5是用户期望需求;功能2、8是用户必备需求。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这四种功能是产品一定要有的。
想了解更多,可评论区见!展开评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