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我算是掘金的最早一批用户了,2016年1月加入掘金。刚开始的时候在简书平台写作,偶然机会看到了掘金,觉得这是一个很纯粹的技术社区,页面淳朴,没有广告,看文章非常舒服,于是来到掘金社区。最开始,玩掘金的人不多,后来,简书CEO与程序员之间的事儿之后,很多技术作者的愤然离开简书来到掘金,慢慢的掘金开始热闹起来。
一路上见证了掘金的成长,见证了掘金的很多变化与尝试,比如最开始,在掘金上发布文章是有奖励的,一般一篇文章能有十几块钱,我记得我最高的一篇文章是六十多块,后来这个功能被下了,账户钱包也重置了,我还有200多块钱在里面呢(哭...)
当然,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到现在,发布了原创技术文章80余篇,等级也来到了Lv6,掘金共建者这个称号我很喜欢。

掘金的技术氛围也很好,现在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掘金,已经成为我的学习(摸鱼)神器。
对了,去年有幸在成都见到了站长,当时还在向我们征集掘金的一些功能和改动意见,可惜站长现在已经离开掘金,附上和站长的合照。
很高兴能在掘金遇到这么多有意思的掘友,希望掘金越来越好~
一路上见证了掘金的成长,见证了掘金的很多变化与尝试,比如最开始,在掘金上发布文章是有奖励的,一般一篇文章能有十几块钱,我记得我最高的一篇文章是六十多块,后来这个功能被下了,账户钱包也重置了,我还有200多块钱在里面呢(哭...)
当然,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到现在,发布了原创技术文章80余篇,等级也来到了Lv6,掘金共建者这个称号我很喜欢。

掘金的技术氛围也很好,现在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掘金,已经成为我的学习(摸鱼)神器。
对了,去年有幸在成都见到了站长,当时还在向我们征集掘金的一些功能和改动意见,可惜站长现在已经离开掘金,附上和站长的合照。
很高兴能在掘金遇到这么多有意思的掘友,希望掘金越来越好~
展开
8
15
赞了这篇沸点
我一向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是阅读官方文档,好的技术一定有好的文档。而阅读官方文档分成三个阶段: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通篇阅读。对要学的东西有一个宏观认识和理解。
理解,就是要明白一项技术的设计初衷、背后的哲学。学习任何一项技术、语言、框架之初,都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出现这个新东西?之前同类或类似的东西有什么不好吗?
这个东西带来哪些新思想和设计哲学,解决了之前哪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发明人对我们有什么建议,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个东西?
带着上面的问题去阅读文档。有不理解的部分不用怕,因为不可能第一遍读文档就理解全部。不理解的部分要记下来,便于今后返回来查阅。
很多人都不注意上面这些问题,而是上来就应用,人家用我就用,或者公司要求用,或者追时髦用。按照自己以前的经验和想法用别人按不同思想开发出来的技术,越用越难受,然后就得出结论:这个东西不成熟,坑很多。
2. 开始实践。只有实践才出真知。也只有实践才能对之前以为自己理解的部分又更深入的认识,也只有实践才能把之前不理解的部分想明白。有些概念必须在实际问题环境中才能看明白想清楚。这时候,遇到问题要返回去查阅文档相对应的部分。因为你在第一阶段已经对文档结构有了了解。
3.在用了一段时间后,认为自己已经算是“熟悉”了。在不忙的时候,回过头重新把文档再通读一遍。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会发现文档中的一些观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注意的,这种感觉就对了。
这篇文档就算是我在第 3 阶段之后的一篇总结,分享给大家。
via:
zhuanlan.zhihu.com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通篇阅读。对要学的东西有一个宏观认识和理解。
理解,就是要明白一项技术的设计初衷、背后的哲学。学习任何一项技术、语言、框架之初,都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出现这个新东西?之前同类或类似的东西有什么不好吗?
这个东西带来哪些新思想和设计哲学,解决了之前哪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发明人对我们有什么建议,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个东西?
带着上面的问题去阅读文档。有不理解的部分不用怕,因为不可能第一遍读文档就理解全部。不理解的部分要记下来,便于今后返回来查阅。
很多人都不注意上面这些问题,而是上来就应用,人家用我就用,或者公司要求用,或者追时髦用。按照自己以前的经验和想法用别人按不同思想开发出来的技术,越用越难受,然后就得出结论:这个东西不成熟,坑很多。
2. 开始实践。只有实践才出真知。也只有实践才能对之前以为自己理解的部分又更深入的认识,也只有实践才能把之前不理解的部分想明白。有些概念必须在实际问题环境中才能看明白想清楚。这时候,遇到问题要返回去查阅文档相对应的部分。因为你在第一阶段已经对文档结构有了了解。
3.在用了一段时间后,认为自己已经算是“熟悉”了。在不忙的时候,回过头重新把文档再通读一遍。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会发现文档中的一些观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注意的,这种感觉就对了。
这篇文档就算是我在第 3 阶段之后的一篇总结,分享给大家。
via:
展开
评论
15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
赞了这篇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