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徽章 8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月13号 打卡day11
代码的编写规范,格式的优化,设计原则和一些常见的代码优化很重要可以看看一些开发规范 比如阿里巴巴的开发手册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月9号打卡day10
TCP为了实现可靠性,引入了重传机制、流量控制、滑动窗口、拥塞控制、分段以及乱序重排机制。而UDP则没有实现,因此一般来说TCP比UDP快。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UDP是无连接的协议。这里的"连接"其实是,操作系统内核在两端代码里维护的一套复杂状态机。
大部分项目,会在基于UDP的基础上,模仿TCP,实现不同程度的可靠性机制。比如王者农药用的KCP其实就在基于UDP在应用层里实现了一套重传机制。
对于UDP+重传的场景,如果要传超大数据包,并且没有实现分段机制的话,那数据就会在IP层分片,一旦丢包,那就需要重传整个超大数据包。而TCP则不需要考虑这个,内部会自动分段,丢包重传分段就行了。这种场景下,其实TCP更快。展开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2月24日 打卡day9
随手记!遇到bug可以多试一试不同的搜索引擎比如 百度 谷歌 必应或者逛一些专业的论坛比如stack overflow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2月23日 打卡day8
Kafka 还提供了一个可以兜底的功能,即回溯消费,通过这个功能可以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对漏掉的消息相应地进行回补,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评论点赞 - 12月22日 打卡day7
TCP协议本身是全双工的,但我们最常用的HTTP1.1,虽然是基于TCP的协议,但它是半双工的,对于大部分需要服务器主动推送数据到客户端的场景,都不太友好,因此我们需要使用支持全双工的websocket协议。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2月14日 打卡day6
电脑插上网线,联网后会通过DHCP协议动态申请一个IP,同时获得子网掩码,路由器地址等信息。
DHCP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Discover,Offer, Request和ACK。如果曾经连过这个网,机器会记录你上次使用的IP,再次连接时优先使用原来的那个IP,因此只需要经历第三第四阶段。
DHCP是应用层协议,考虑到需要支持广播功能,底层使用的是UDP协议,而不是TCP协议。
DHCP分配下来的IP是有可能跟某台手动配置的IP地址重复的。
DHCP得到IP之后还会发3次无偿ARP通告,在确认没有冲突后开始使用这个IP。展开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2月13日 打卡day5
为什么索引下推要和联合索引进行使用 普通所以没有 索引下推就是充分利用 联合索引的字段进过滤 尽量减少需要回表的数据 来增加查询效率 对于Innodb 引擎的ICP 只适合 二级索引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2月12号 打卡day4
客户端转服务端,最大的挑战不是学一门新语言,而是编程思维的改变不同岗位的技术人员思维方式有区别,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更不一样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2月11号 打卡day3
InnoDB三层B+树情况下的数据存储量范围为 一百二十多万条 到 将近5亿条,我们在做项目考虑分表的时候还是得多关注一下表的实际情况评论点赞 - #青训营笔记创作活动#
12月8号 打卡day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天学到了很多idea的插件!感觉棒到起飞!比如key promoter X. mybatis X plant uml 等等涵盖了大部分应用场景!评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