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徽章 0
抄录
-----------------------------
一样事物所能提供的体验始终是有限度的,任何时候,当你寻求超出那件事物所能提供的经验时,就一定会遭受到挫败。

我想人的渴望是会递进的,尤其是当你感觉到一些满足,却又想要寻求更多时,人们期待那个一步之遥的经验能够发生。

就好比一个人在朋友身上寻求超越界限的支持,在性伴侣或知己身上寻求恋人般的承诺和亲密,在恋人和家人身上寻求无条件的认同和掌控。

这是常有的事情,人类的多重情感需要常常会在一个通道达成后渐进开启,尤其是一个人在孤独时,脆弱时,人们会渴望一种合并了所有经验的回应能够到来,尤其是那个人已经给予了部分回应时。

这或许也是一种奇妙的欲望阶梯,只要回弹的界限没有出现,一种情感意义上的欲望就会滑向“想要更多”。正因如此,我们常常在拒绝和阻挡到来时感觉到深切的挫败,因为我们在直觉上“本该拥有”。

直到这时,我们方才理解科胡特所说的那句“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那是一种有回应却不纵溺的温情,也是一种坚定却不含惩戒的拦截,人类在幻想层面渴求的全然和完美,总是要在那道带着温度的现实边界出现时,才能成为一种安全的失落。
展开
评论
某一刻,你感到无聊,什么都不太想做,但你又无法让自己什么都不做,于是只能顺手做一些事,比如看一会手机,逛一会购物网站,刷一会视频,打打游戏,找人聊聊天等。当你进入这个行动序列时,你并没有获得任何反馈,于是想要切换下一个目标,仿佛应该存在一个可以让你摆脱此刻无聊感的事情,但就是找不到它。
19
人处在什么样的经验,所采取的行动就会倾向于延续那种经验,哪怕你在动机上是在对抗它。我们在错误的协议里执行的策略必然都是错误的,但人在感觉上会无条件认为它是对的。就像亲密伴侣吵架时的本能策略是替自己止损,而唯一的解法是替对方止损。

我们在痛苦经验中最本能的反抗方式,也依然是痛苦所赋予的,它依然保持着对先前经验的延续,它是两种经验的耦合。
展开
1
最近类似下面这些情况的症状愈发严重
---------------------------
半夜起来上厕所后回到床上刚躺下来,突然忘记了自己有没有冲马桶,虽然知道自己大概率冲过了,但是越想越难受,最后还是会起来去卫生间确认一下

早上起床收拾好准备出门的时候突然看到某个角落有一些积尘或者碎屑,明明知道可能会导致赶不上地铁并且等到下班处理也可以,但就是忍不住会拿起扫帚先给它清理干净再去上班

接手其他项目时,看到了和需求不相关但是写的不合理的代码总是会忍不住去改成自己认为合理的写法,虽然知道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不去动它

骑共享单车的时候一想到自行车的车把已经接触了成千上百人并且从未清洗过时心里面会有略微的不适感
---------------------------
咋回事啊
展开
11
抄录
-------------------------------
给你一天完全自由的时间,你能用自己的想做的事情把它填满吗?如果是一个星期,一个月呢?我知道这个问题对绝大多数上班族或学生党来说是容易的,因为时间在自己这里有足够的稀缺性,我们甚至能对有限的自由时光产生迫不及待的心情,这些经验足以让我们确信自己是可以充分地使用这些时间的。

但相应来说,这其实是一种“情景的眺望”,这就和很多人在财富积累的初期,认为自己有钱后就不会烦恼一样。

想起前阵子有个完全可以过一种自由生活的人突然对我说:“也许我该找个班上”。这句话如此平常,但在那一刻,我却体会到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就像一个横跨天际的飞行器在漫游了几光年后决定重新返航那般,就像是ta突然需要秩序,但无奈的是却要用如此妥协的方式去构建。

其实大多数人之所以不会掉入无序的危机,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日常任务”,不论你想不想,每天都有一堆事要做,其中80%可能都是完全重复的被你厌倦的,但就是这些经验构建了一种秩序,它把人的精神活动规定在了一个框架里,逃逸那个框架则成了我们对于自由和幸福的短暂体验。

这就像一个富家子弟找了一份收入不够零花钱的工作,却又时常请假翘班,外人觉得这个班ta甚至还不如不上。但或许外人不了解的是,ta们并不是想要工作,而是想要构建秩序的框架,然后再去打破它以此来获得自由,这在一个人找到理想和目标前是一个非常高性价比的规避自由风险的框架。

也就是说,自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亲和,它携带着一种可以消解活力的绝对空旷,除非你在这个空旷中建立坐标,建立起坐标之间可以定向移动的轨迹,否则它就是一种飘荡感。
展开
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