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徽章 0
-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女生, 长的巨丑无比, 皮肤黑眼睛小, 脸上有颗痣, 痣上有根毛
班上的男女生都已欺负她为乐, 每次课间都会有好几个人去她的座位那里打骂她
小孩子, 下手没轻没重, 有次打的狠了, 胳膊不小心给弄断住院了, 从始至终她家里都没人来过学校
大概过了半个月, 那个女生手臂上打着石膏来了学校
老师把我喊到了办公室. 说要给她换个座位, 让她和我做同桌
我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找上了我, 可能是因为我没欺负过她?
尽管内心百般抵触, 但还是答应了老师的要求
就这样和她当了一周左右的同桌, 期间欺负她的人少了很多, 大概是因为绑了石膏
我也基本没怎么和她说过话, 因为不想被其他同学孤立
有一天上课突然闻到了一股怪味, 异常难闻, 怎么也找不到来源
然后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想法, 是不是她手臂上石膏的味道, 当时甚至都没怎么去想为什么之前闻不到
下课后去办公室找了老师说了这件事, 说自己忍受不了石膏的味道想要换个座位
老师看着我沉默了几秒, 然后说 "行"
如愿以偿的换了座位, 但还是能闻到那个味道
一件东西一件东西的闻了过去, 最后发现原来是新买的作业本散发出来的恶臭
之前看风骚律师里面有过一段关于时光机器的情节
我想如果我有一台时光机器的话, 小学的那段时间一定会是我穿越中的一个节点展开等人赞过165 - 如果说2024年我们还在谈论目标,2025年我则祝愿每个人都能获得有序的自由。无论外界如何定义好的人生,规定何种卓越目标,作为嵌入在经验世界的主体来说,只有你内心的天平才能真正度量一切,而这个天平的黄金刻度会因为经验的更新而不断位移,因为情景在变,作为经验组织者的我们也在变。
新的一年,希望我们都能找到那样的生存体式,将内心期望和现实境遇的分离度降到最低,以精进的魄力,以接受的智慧。2025年,希望每个人的生存体式都支助着安全、自由、希望的因缘。2025年,源诸位顺遂如意。展开赞过12 - 抄录
---------------------------
人在记忆中总是会有一些生动且难忘的画面,这些画面常常凝缩着一种无论多久后回忆起来,依然清晰明确的感觉。我们不一定能记住所有事情,但被我们深刻烙印的画面都包含着意义和功能。你可以把那些画面理解成一种重要经验(情感)的象征物,它所标记的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事件,比如一个人孤单住校的夜晚,父母争吵的场景,被老师罚站的羞耻,被送到亲戚家的孤单不适,倘若你总是能提取到某个特定的场景,那个场景就包含了自体心理学所说的望远镜式的体验,它是对更早期存在着的持续经验的一个打包和标记,那个画面就像是一个人多年生活经验的预览画面,它能被一个情感类别的关键词所命名,且它一定反映着一个人长期体验着的一种关系或情境,它也是一个人情绪底色的来源。展开评论点赞 - 上周末教我妹妹数学的时候和她发火了。
我妹上初二,数学一直不太好,所以我就买了一套小学的数学卷子每周末陪她做一张,想着先把基础巩固好。上周做的时候写到一道关于溶液浓度相关的题,她说这道题不会,然后我就把这道题一点一点掰碎了给她讲,这一讲就是两个小时。
终于讲明白后让她把计算过程从头到尾写一遍,只能说写的不堪入目,要不就是数字抄错了,要不就是运算不带括号,至此我还是在耐着性子陪她纠错。然后写到某一步的除法运算,大概就是a除以⅓ a,她说等于a乘以3a,我说你再想想,她还是说等于a乘以3a,然后我一下子就上来气了,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
经常在网上看到父母辅导孩子作业大发脾气的视频,想着自己将来绝对不能这个样子,没想到我也和他们一样,真是愧疚。展开等人赞过22747 - 用了5年多的一加7p,期间电池换过两次,后盖换过一次,屏幕换过两次,手机故障维修过两次,一直想着换新手机,但最后总会变成"再将就一段时间吧"。中间也换过一加8,由于感觉不太顺手,所以用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换回了老手机,一加8给了我妹。昨天下班后扫了个单车码,莫名其妙又卡在了开机界面,拿到我上次去过的维修店,修理师傅折腾了一个小时说是里面的一个部件老化导致的,修好后只收了我50块的手工费,笑着说下次可就没这么便宜了,我说没下次了,这几天就换手机。
嗯,大概是该让它退休了。
---------------
所以jym有推荐的手机吗,价格无所谓,只要不是太离谱的就行。展开赞过151 - 抄录
-----------------------------
一样事物所能提供的体验始终是有限度的,任何时候,当你寻求超出那件事物所能提供的经验时,就一定会遭受到挫败。
我想人的渴望是会递进的,尤其是当你感觉到一些满足,却又想要寻求更多时,人们期待那个一步之遥的经验能够发生。
就好比一个人在朋友身上寻求超越界限的支持,在性伴侣或知己身上寻求恋人般的承诺和亲密,在恋人和家人身上寻求无条件的认同和掌控。
这是常有的事情,人类的多重情感需要常常会在一个通道达成后渐进开启,尤其是一个人在孤独时,脆弱时,人们会渴望一种合并了所有经验的回应能够到来,尤其是那个人已经给予了部分回应时。
这或许也是一种奇妙的欲望阶梯,只要回弹的界限没有出现,一种情感意义上的欲望就会滑向“想要更多”。正因如此,我们常常在拒绝和阻挡到来时感觉到深切的挫败,因为我们在直觉上“本该拥有”。
直到这时,我们方才理解科胡特所说的那句“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那是一种有回应却不纵溺的温情,也是一种坚定却不含惩戒的拦截,人类在幻想层面渴求的全然和完美,总是要在那道带着温度的现实边界出现时,才能成为一种安全的失落。展开评论点赞 - 某一刻,你感到无聊,什么都不太想做,但你又无法让自己什么都不做,于是只能顺手做一些事,比如看一会手机,逛一会购物网站,刷一会视频,打打游戏,找人聊聊天等。当你进入这个行动序列时,你并没有获得任何反馈,于是想要切换下一个目标,仿佛应该存在一个可以让你摆脱此刻无聊感的事情,但就是找不到它。等人赞过1913
- 人处在什么样的经验,所采取的行动就会倾向于延续那种经验,哪怕你在动机上是在对抗它。我们在错误的协议里执行的策略必然都是错误的,但人在感觉上会无条件认为它是对的。就像亲密伴侣吵架时的本能策略是替自己止损,而唯一的解法是替对方止损。
我们在痛苦经验中最本能的反抗方式,也依然是痛苦所赋予的,它依然保持着对先前经验的延续,它是两种经验的耦合。展开1点赞 - 最近类似下面这些情况的症状愈发严重
---------------------------
半夜起来上厕所后回到床上刚躺下来,突然忘记了自己有没有冲马桶,虽然知道自己大概率冲过了,但是越想越难受,最后还是会起来去卫生间确认一下
早上起床收拾好准备出门的时候突然看到某个角落有一些积尘或者碎屑,明明知道可能会导致赶不上地铁并且等到下班处理也可以,但就是忍不住会拿起扫帚先给它清理干净再去上班
接手其他项目时,看到了和需求不相关但是写的不合理的代码总是会忍不住去改成自己认为合理的写法,虽然知道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不去动它
骑共享单车的时候一想到自行车的车把已经接触了成千上百人并且从未清洗过时心里面会有略微的不适感
---------------------------
咋回事啊展开11点赞